面对考试:关注错误还是关注分数

发布日期 : 2010-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周中毅

作为学生家长,会频繁地面对孩子的测验或考试成绩。然而,不同的孩子在向家长汇报学习成绩时会有不同的表现,而家长的关注点也大相径庭。那么,怎样的面对才是正确的呢?让我们先来看一组表现。

假定孩子回来了,今天的数学测验分数是90分(或是B+),这个分数较之孩子以前的分数要略好一些。可能的情形有三种:

1.孩子告知家长分数,然后主动分析那丢掉的10分失在哪里。比如,3分是没看清题干,答非所问;3分是计算错误;另外4分是根本不会做。最后能与家长探讨今后应该在哪方面努力。

2.只告知家长测验分数,问之如何会失分,则茫然不知,或根本不愿去想。若家长追问,则不耐烦:老师看的卷子,我怎么知道!我要是知道错在哪里,不早就做对了吗!

3.家长催问完分数后,便无话。家长追问一次小测验怎么才考了90分时,则答:哼,我们班还有考30分的呢!

三者比较,哪个孩子会学习已不言而喻。孩子的态度我们暂且不论,现在的问题是,很多家长在询问孩子学习成绩时,往往只关注分数,而对孩子的态度视而不见,这真的是大错特错了。家庭教育中,家长关注孩子的学业,应该把重点放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就像上述三种态度中的第一种。要让孩子养成自我反省的习惯和能力,即在看到成绩后习惯于关注做错了什么,而不是做对了什么;习惯于分析出错的原因,而不是置若罔闻;习惯于寻找纠正的方法,而不是找到推脱的借口。这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才能调动起孩子学习的“内驱力”,这实在是做一个好学生的前提。

素质教育推行以来,学校多改用等级评价制,即只分ABC三个等次,而不再有具体分数。此举一出,家长中反对者甚众:“你不告知分数,我怎么了解孩子的学习水平?怎么知道孩子的名次?”殊不知,不计分数而标以等次,正是给了家长一个关注孩子学习中存在问题的机会。相比那些已经做对的题目,引导孩子、并与孩子一同关注错误,显然更为重要。许多家长总爱向老师打听孩子的学习成绩,询问解决办法,却不怎么重视观察孩子的表现,关注孩子的学习态度,这实在是本末倒置。

类似的情况还有,考试成绩出来后,家长是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进步,还是热衷于与其他孩子比较?比如,孩子某科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好,但他(她)很努力。一日,成绩略好于往日——大约90分吧,兴冲冲拿来给家长看,眼巴巴的想得一番鼓励。但家长不以为然,冷冷发问:90分以上的你班里有多少?“20个。”孩子的满心欢喜顿时挫了一半;家长还不依不饶:最高分是多少?“满分。”此时孩子的自信已荡然无存,内心里只有沮丧或怨恨。人都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可我们为什么那么吝啬我们的夸奖呢?更何况孩子的行为已经值得你夸奖时?温总理在应对金融危机时曾说过,信心比黄金更重要。孩子的学习也是如此。这道理其实很简单,我与许多家长交谈时,他们也知道这样问不好,但每次都忍不住要这样问。至于为什么会这样,他们自己也说不明白。我想,问题的出现除了教育理念的失当、攀比心理作祟外,更直接的原因怕还是对分数的过度关注、依赖,甚至于迷信。而这份“依赖”和“迷信”,显然是源自于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偏颇。看来,要给孩子一个适当的成长环境,家长、学校,需要共同努力。

 

(《山东教育》2010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