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复制”缚住你

发布日期 : 2015-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   姜德先

 

“王老师,赶快交你的上课反思,领导在催了。”

“哦,忙得我都忘了,怎么办怎么办?”

“着什么急?找一下‘度娘’就得了。”这是好心同事的雪中送炭。

于是,鼠标点击,复制—粘贴,两下搞定,皆大欢喜。双方又各自忙去了,忙什么呢?

是啊,一天到晚没得闲。我们在忙什么呢?备课、上课、批改、教研、开家长会、班级事务……一件件,一桩桩,似乎哪一个都很重要。尤其是班主任,更是焦头烂额。可这一切,不是我们复制的理由。

每每发工资或是涨工资时,空气中似乎就涌动着一股气息,同工不同酬的感觉应时而生。平日我们依赖的“度娘”,此时却复制不了我们的工资。在慨叹的同时,却很少有人想一想,是谁造成了彼此的差距?

我也曾担任过班主任,一路从年轻走过,承担的任务也很多,忙忙碌碌中,唯有一种东西不能丢,那就是自我的成长!成长不是立竿见影,它需要沉潜,需要累积。现今科技的发达,确实给我们的工作带来了效率。年轻人灵活,脑瓜转得快,高科技的东西一看即懂。所以,什么教学设计啊,教学课件啊,甚至教后反思和工作总结,百度一下,一应俱全。只是,在我们顺手拈来这些资源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复制了人家,却缚住了自己。

教学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儿,即使是同一份教学设计,不同人执教也会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更何况我们面对的又是个性完全迥异的学生呢?每次收到材料,我总会认真地阅读,一是学习吸取,二是观测态度。态度决定一个人的成长速度。同是授课者,同样聆听教研组的真诚评课,同是写教学反思,其间差距就颇大。冠冕堂皇地抄袭几点,周而复始地循环使用,抑或是充当评课者的记录员,丝毫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材料,让人很是无语;这样的行为,让人很是无奈。

听说了在青岛举办的全国三大流派同课异构活动的一些细节,感慨颇多。执教者分别来自江苏、天津和辽宁,评课者是特级教师沈峰。能聆听到沈峰老师的点评,是一线教师的福音;对授课者来说,那更是莫大的荣幸。令人讶异的是,沈老师竟然对天津的课轻描淡写,“我个人认为,反思应该是课后的一种真实思考。”寥寥数语,悄然而过。原因只是因为天津老师提前将反思呈现在课件上,照此宣读!实际上,有多少教研活动,有多少执教者,也是如此照本宣科。我们视而不见,或者见怪不怪。而沈老师,用她严谨的治学态度向我们诠释了一项真理:教学来不得一点虚假!反思是针对自己课堂的真实思考。就这样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授课者与其失之交臂,对于听课者来说,既是一种遗憾,更是一种震撼,这份震撼足以震醒每一个人。联想到我们自己,当我们用心准备了一节课,当别人真诚地提出了建议,我们为什么不再坚持一步,认真地总结自己备课上课的全过程呢?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有始有终,方能终成正果。

擦亮自己的双眼吧,让网络成为你成长的助推器,而不是毁灭器。

 

(《山东教育》2015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