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有“新鲜感”的教师
发布日期 : 2015-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泰安市泰山区上高街道中心小学 崔继忠
一个富翁非常欣赏一名乐师的演奏,便以重金邀请乐师到家中演奏。乐师在盛邀之下来到富翁家,一连几天反反复复演奏富翁喜欢的曲目。第一天富翁兴致很高,第二天富翁不住赞叹音乐的魅力,第三天他有点坐不住了,第四天富翁开始烦躁不安,第五天那美妙的曲子他实在听不下去了,只好派人送走了乐师……
不难看出,乐师因其精湛的技艺征服了富翁,可随着“反复”的冲击,优美的乐声成了一种负担。同样,随着教育深入发展,教学环境、教师素养有了很大提升,学生也时不时地享受着新感觉、新气象。可倘若教师一味重复相同的旋律,就算是再优美的乐章也会让学生“日久生厌”。教师唯有适时地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地“新鲜”起来,滋养学生疲惫的神经,教育才能在“新鲜”中焕发出勃勃生机。
教师要在阅读学习中及时补充“新鲜营养”。众所周知,失去了营养的支撑,世间万物便会枯萎,教师专业成长亦是如此。读书便是教师“新鲜”的源头,教师不间断地读书学习,在结交“万个人”中,开拓了文化视野,厚重了文化底蕴,提升了专业素养,增长了教育智慧,教育教学也就会更加有趣味。而现实中,有些教师教学老三样:一本书,一张嘴,一支粉笔,备课老一本,课堂抄写练,以不变的教法应万变的学生,如是的法子做得再好,“效率”再高,学生也会在日久天长中“呕吐”不止。“牵引一股波涛行走的,可能是它身边的一段岸;牵引千条江万条河,后浪推着前浪向着同一个既定方向前行的,则只能是那众望所归的大海。”教师应做牵引千万条大江大河的大海,在不间断的阅读学习中,让自己时刻保持“新鲜感”,这样学生才会更加鲜活生动,教育教学才会有和谐、高效的发展。
教师要在培训研讨中增加“新鲜能量”。随着教师培训力度的增强,教师走出去的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教师应抓住机会,用他山之石不断雕琢自己的“玉”,抛弃“行不行随大流”“完成便是完美”的错误认识,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升专业素养。其次,教师还应适时开展“自我培训”。作为一名教师,工作上的琐碎、生活上的压力无不“折磨”着教师的神经,倘若一味地抱怨、指责,显然不是上策。“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唯有增加自己的“教育能量”,让自己有了“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境界,我们才不会怨天尤人。所以,教师应抓住“闲暇时光”自我培训,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哲学等知识丰盈教育理论,立足教育实际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在弥补自己的不足中增加自己的能量。
教师要在反思实践中加大“新鲜动力”。教师之间最大的不同也就源于反思。一个善于反思的教师绝不允许自己“原地打转”,即便是在重重包围中也要奋起一搏,他也会在反思、实践、再反思、再实践中,踏出自己的路子,发出自己的声音。首先,教师在实践中要有发现“反思源”的意识,及时捕捉有价值的教育现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剖析内在的意义;其次,教师更应有“锲而不舍”的反思力,针对教育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多想几个怎样做,唯有具有刨根问底的精神,反思才会产生强大的推动力。动力强大了,教师又何愁成长呢?
“新鲜”也是一种教育资源,教师唯有时时“新鲜”才会让学生着迷,才会带动一群“新鲜”的学生。我们也就会看到:教育因“新鲜”而精彩!
(《山东教育》2015年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