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思政教育一体化改革,构建全环境立德树人良好生态

发布日期 : 2024-09-20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教育和体育局   贾延芳   袁东辉

 

近年来,济南市历城区启动实施全省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加强校地合作,深化教学改革,提升育人实效,推进不同学段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青少年学生思政教育水平,构建起“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全环境立德树人体系,获评“全国家校社共育实践区”,相关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等媒体宣传报道。

一、实施系统集成行动,构建协同联动新机制

实施系统协同、分层联动,优化思政教育政策体系,强化措施保障。

一是建立高位推动体系。成立全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领导小组,出台《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实施方案(试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章程等指导实施文件。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共同发力的工作领导体系,形成多方参与、联动配合的育人工作格局。实行工作推进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听取专项工作汇报,一体研究解决推进中遇到的问题。实行工作联络制度,区教育和体育局为具体工作联络机构,办公室设在思政科,各职能部门设立联络员,保障具体工作日常联络和沟通协调。

二是创建联动共享机制。学校、社区、家庭相互协作,分层联动,共建共享,实现任务落实全覆盖。打造共享共用阵地矩阵,用好新时代文明站点、党群活动中心等党员教育场所,成员单位共用阵地资源。成立家庭教育、名师专家、青年讲师等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每月就家庭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等主题开展宣讲,目前已开展宣讲活动717场,覆盖12.1万人次。

三是完善工作推进机制。不断健全责任落实、项目清单、督查考核等制度机制保障。纳入工作要点,将一体推进思政课综合改革纳入年度重点改革任务,细化目标内容,明确责任单位,拧紧改革责任链条。纳入清单管理,建立涵盖家风建设、舆论环境、社会阵地、和谐校园等重点工作项目的清单,列入改革推进总台账集中管理,动态更新任务进展,切实做到有账可查。纳入督查考核管理,将重点事项纳入区委智慧督查系统平台,实行“红黄绿”挂牌督导,直观呈现推进成效,精准跟踪调度任务进展,督查情况作为年度考核赋分的重要依据,构建改革推进全流程闭环管理。

二、实施提质增效行动,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聚焦课程属性,打造高质量思政“金课”,培养高水平思政名师。

一是打造思政课教研共同体。实施区域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项目,牵头组织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12家驻区高校,与全区93所中小学联合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研科研,研究设计具有历城特色的系列主题教学活动,形成各学段互相衔接的授课内容,目前已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环保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主题开展活动29场(次)。

二是构建集体备课共同体。实行集体备课牵头人制度,发挥各学段优秀教师示范作用,以包课包片包校等方式,建立相对固定的集体备课机制,分课程、跨学校、跨学段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进行集体备课,开展理论学习、教学研讨、学术研究、教学观摩等工作,促进不同学段教师在集体备课学习过程中相互融通、整合资源、共同提升,每学期进行集体备课5次,覆盖大中小学各学段思政课骨干教师近百人。

三是共建教学资源共同体。打造优秀课例,实施同主题大中小学思政课堂异构,建成精品教学资源库。打造特色思政“金课”,聚力打造富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济南特质和历城特点的优质课例。打造智慧平台,借助历城区送教送研平台,开发建设历城思政云端子平台,建成云端思政教学资源库,实现云端资源共享、在线互动、网络宣传。

三、实施砥行赋能行动,激活社会实践大课堂

有效整合思政育人资源,拓展“小课堂”“大社会”平台,打造区域资源综合应用共同体。

一是搭建基地载体。推出济南市首个“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云地图”,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确立山东省农科院等50处历城区青少年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定期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开展“美丽三涧溪”现场教学,建成区级红色研学基地,打造红色黄河研学线路。成立67个社区少工委,每学期至少组织学生开展 1 次校外实践教育活动,截至目前已开展思政教学实践活动2000余场,参与人数达5万人次,建立起了校内校外互为补充、有机联动的实践教育体系。

二是用优学校阵地。树立“大师资大课堂”理念,将爱党爱国教育融入日常,全域组织开展班班讲党史、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强国复兴有我等系列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把真实的历史转化成为思政课宝贵教学资源,将《历城抗战史》等党史专著纳入各校本教材,确保师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与时代同向同行、同频共振。

三是凝聚家校合力。推进全国家校社协同育人实践区建设项目,实施一个中心、一个课堂、一张网络、一项工程“四个一”行动,成立济南市首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立网上家长课堂,搭建五级家委会管理网络,创建家庭教育“双十双百”工程。截至目前,2个家校共育种子教师培训工作坊入选省优秀工作坊,17人入选全省首批家庭教育名师名校长培养人选,6所学校被命名为省级家庭教育示范校和实践基地,被国家关工委确定为“家校社共育”实践区、山东省家庭教育实践基地、首批济南市家庭教育实验基地。

四、实施强师培优行动,锻造优质师资强队伍

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工作主线,从建队伍、抓培训、强能力等方面入手,不断充实思政专兼职师资力量,提升思政教学水平。

一是配齐建强思政教育队伍。加强专兼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配强学校德育干部,定期聘请优秀学者、先进模范等担任思政教育特聘讲师,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常态化进校园、进课堂,形成思政育人合力。全区配置思政课专兼职教师1511人,德育班主任1832人。

二是创新成立思想教学指导委员会。成立历城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合工作组,在成员单位中遴选一批思政教育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一线骨干教师,组建历城思政联合工作组教学指导委员会,从学生视角、教学视角和课程视角对思政课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性、综合性监测评价,定期组织开展教学咨询、评估研判、指导反馈等活动,保证思政教学效果。

三是多维度开展思政教师培训。建立全员参与综合式思政师资培训机制。对内,健全思政教师校外实践教育制度,以教学能力提升和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创新为重点,定期开展专题培训。开展“勤志大讲堂”教育培训活动,培训教师3000人次;开展德育师资专题培训活动,培训教师1800余人次。对外,与高校双向互培,区内教师定期到高校轮训,高校教师常态化到中小学跟岗调研,持续提升思政教师综合素质。培养12支引领一体化建设的领军团队,孵化由208名大中小学思政教师组成的一体化建设骨干教师队伍,350余人次获省市级思政育人教学成果一等奖,4人连续两年上榜全省“学校思政课教师年度人物”。

五、实施凝心聚力行动,打造协同育人新格局

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凝聚“大思政”和“大教育”育人合力,形成有机循环的良好育人生态。

一是强化德育引领。深入打造“爱无巨细 情满校园”德育品牌,成立品牌创建领导小组,从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和特点出发,以“爱”为核心,设计学校管理关爱、班级细节关爱、心理健康关爱、网络育人关爱、家校合作关爱五大维度,指导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打造德育品牌,实现全区系统德育品牌集群式发展。在20235月启动的全区首届中小学德育文化节上,集中展现19所学校德育工作品牌建设成果。

二是强化智育培养。纵深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依托历城二中创客中心成立少年科学院,通过举办科技节、科技大赛等方式,提升学生科技素养。邀请27位中科院老科学家和省青少年科普专家到45所中小学开展科普报告63场,收到学生科技创意100多万份,获得国家专利4367项。2022年,213人次在国家、省、市科技竞赛中获奖,1名学生作为全市唯一高中生选手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历城二中代表队获世界机器人大赛亚军、全国青少年无人机大赛冠军;华山第三小学“节能减排小能手”科普经验被《光明日报》点赞。

三是强化体育锻炼。打破常规体制,探索创新体教融合路径。足球、篮球项目分别与山东省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和济南市体育运动学校合作,打造一流教师队伍,拓宽体教融合路径,构建“管理—活动—比赛”模式,并以历城二中为龙头,布局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培养。以足球育人为切入点,大力开展体育育人教育,完善管理机制,成立青少年足球办公室,丰富足球课程,建设队员梯队,创新竞赛活动,校园足球覆盖率达到100%。实施体育“1+1”工程,敦促每个学生参加体育社团,培养团结协作、奋勇拼搏的精神,搭建立德树人“立交桥”。2022年,历城区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试点区,28所学校同步入选国家足球特色校(幼儿园)。

四是强化美育涵养。创新推进“鹊华向美” 美育提升项目。构建美育浸润、美育建设、美育协同“三位一体”模式,深化课程育人、活动育人、环境育人,每月实施“艺动校园”“小小博物馆”等常规活动,邀请美育专家走进偏远中小学授课50余场,1000余名青少年获区级以上艺术奖项,9个节目获省中小学艺术展演奖,2个节目获得全国艺术展演一等奖,创山东历史最好成绩。历城二中成为全省唯一获评“山东省青年突击队”称号的中小学;区教体局在全省基础教育美育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历城二中合唱团获得2个世界金奖、4个全国第一,舞蹈、国乐等作品获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节目优秀创作奖;全省首家清华美院、中央美院“教授工作室”同时落户历城二中。万象新天学校交响管乐团被授予国家级“示范乐团”荣誉称号。

五是强化劳育实践。坚持科研引领,聚焦劳动教育校本化实施的开发路径、实施策略、内容设计、评价设计等方面,开展市区两级劳动、综合实践教育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劳动教育“学校+基地”实践育人模式,依托山东省农科院、济南新东站等社会实践基地,开发校园劳动、家庭劳动、社会实践三个维度的云资源平台;多所学校积极构建“多彩实践”教室、“多彩实践”农园、匠心工场、陶瓷作坊、科普种植园等实践基地,让校园不仅成为学习生活的乐园,更成为劳动实践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