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育人 成就未来

发布日期 : 2024-03-21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荣成市世纪小学   解云静


善是一种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2004年建校以来,荣成市世纪小学一直以“善得教育”为办学特色,秉承“一路向善,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不断探索,为学生提供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美而行的路径,更好地履行新时代的育人使命,为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和幸福人生奠基。

一、理念引领,优化特色发展“善文化”

“善得教育”以提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中心,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培养“向善、向上、向美的世纪少年”为育人目标,全力培养学生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守正创新,顶层设计。学校在传承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仁爱、感恩、以和为贵等品质,研究学校特色的顶层设计和文化的迭代升级,赋予“善得”新的内涵,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涵养情怀、拓展视野,明确人生价值与目标,树立远大的理想与抱负,形成脚踏实地的行动力、持之以恒的毅力,做到知行合一,从而从内心“向善”走向行为“从善”,最终臻于“至善”。“善得教育”是校本化的思想与行为,也是走向自我实现的教育。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家长,把新时代的教育理念融入学校的发展愿景之中,通过综合分析和广泛调研,进一步梳理完善学校特色发展的顶层架构,锤炼“三风一训”,引领学校“内涵+特色”持续发展,铸就“善得教育”品牌。

文化育人,润泽生命。学校的发展其实就是学校文化的发展,一所富有内涵的学校是要靠文化引领的。这种文化赋予育人特有的个性魅力,形成一种生命教育的磁场。近几年来,学校一直在探索建设富有特色的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特色发展,让环境发挥育人的功能、传达育人的理念,起到润泽生命、润心无声的作用。

学校不断优化整体布局,科学规划环境建设,用心给楼房、道路、厅堂、长廊冠以“善”之名,如“善得大道”“和善路”“弘善廊”“至善楼”“本善厅”“嘉善园”等,处处渗透着“善美文化”的气息,将“善得教育”的追求与信念无声地传递给每一名师生。学校还将“善文化”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追求自然、人文、特色一体化布局,做到一楼一特色、一层一主题,让校园里的每一处风景都沐浴着真善美的气息。如“尚善”梦想小舞台,给每个孩子搭建成长展示的空间;“善美”大厅走廊随处可见学生们的优秀书画作品,展现幼稚童心对善和美的理解……

二、目标落地,建构课程实施新路径

课程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载体,也是一所学校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独特教育标识的基本路径。

构建“善得课程”体系。学校依据实际,遵循教育规律和儿童成长规律,横向涵盖四大领域(人文素养、运动健康、艺术审美、科技创新),纵向涉及三大类型(基础型课程、探究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纵横交替构建完整的“善得课程”体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其核心导向在于引领学生“一路向善,成就未来”。“一路向善”是为了“立德”,在“善得课程”濡染和践行中培养家国情怀、感恩意识、诚信品格和善良品性等;“成就未来”即“善得课程”终极目标“树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力、实践力、创新力等关键能力。基于“立德树人”的理念,学校通过课程整体的结构性变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完成育人目标。

加强校本课程建设。依据立德树人教育方针,为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全面落实五育并举,学校站在学生的立场,建构了别具特色的“四季豆”校本课程群。学校聘请专家多次入校指导提升,经过反复打磨,撰写了4万多字的学校课程方案,编写了38门课程纲要及单元课时设计,精选了64个特色社团,运用“一师一优项”形式进行组织指导。丰富多彩的课程充分满足了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要,提供了项目化、主题化等多种沉浸式、体验式的学习方式,开启了学生学习体验之旅。“我是小国医”“石榴籽一家亲”“小鬼当家”“玩转魔方”等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特色课程,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生命得以自由绽放。

三、立德树人,彰显全面发展生命力

将立德树人的“善得教育”目标贯穿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将德育与课程紧密结合,为学生打造“浸润式”德育,利用鲜活的人、事、活动让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善待自我、善待他人、善待自然、善待社会。

“善行银行”,助力童蒙养正。“集小善方能成大德”,学校教育学生先做到独善其身,再善行天下。首先,引导学生规范自我的言行。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将小学生必备的生活、学习、做人的好习惯列成分年级要点,利用“善行成长营”“好习惯每月一事”加强训练和指导,层级递进、螺旋上升,助推好习惯、好品行的养成。其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善行善举帮助他人,力争做到“日行一善、日日行善、善行一生”。学校利用思政大讲堂、特色班会课等实现“知情意行”的高度统一;利用红领巾自治委员会进行督促帮协;创建“善行银行”进行多元评价,发放“善行币”,启动“善行储蓄”项目,亮出“善行积分”,评选“善行少年”,开设“善行超市”进行奖品兑换,通过层级评价全面激发学生参与积极性和自律意识。

别样体验,镌刻童年印记。为了让成长有印记,让童年不同样,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成长需要,学校立足学生的真实生活,开展沉浸式、体验式的德育主题实践活动,让活动守正又守真,走新又走心。除了常规的纪念节庆日,学校还设立了独属于学生的“三礼”(开笔礼、成长礼、毕业礼)、“八节”课程(义卖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合唱节、足球节、戏剧节、善得成果展示节),班班亮相,人人参与,家校互动,师生相长,将丰厚的“善得课程”和鲜明的“善文化”特色成果完美展现。学校还成立“世小爱心基金会”,多次组织“豆豆市场爱心义卖”活动。活动中,孩子们积极参与,带动家长和周边社区居民也参加进来。师生们将义卖所得捐款注入“爱心基金”账户,出资近10万元救助3名身患重症的同学。学生们在参与策划、组织、实施的过程中,切实感受到善和爱,并传递了真和美,在实践体验中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

四、深耕课堂,夯实“善得教育”主阵地

学校一直致力于“至善课堂”的打造,探索基于核心素养和学习力提升的有效教学实施路径,让学习真实发生。

优化“至善课堂”。学校以转变师生教与学方式为突破口,围绕问题化教学、大单元教学、教学评一致性、跨学科项目化活动等进行了系列教学融合创新实践研究,经过不断的学习反思,探索构建了“至善课堂”教学实践模型。针对共性问题制定和修改完善“至善课堂”目标要求,聚焦学生学习力提升,其核心五要素为“一明四善”,即“明德、善听、善思、善言、善创”,“明德”重在解决学习动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问题,“四善”重在学习力提升,并提炼出五要素的具体标准及课堂支架、操作要点。不断完善评价标准,按照“整体评价+学生习惯+课堂效能”三大方面,设计观课量表进行综合评价,推动课堂改革走向深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引导他们学会倾听、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创新和实践,引导学生深度思考、合作学习、学以致用。

纵横延伸拓展。树立“大课程观”,课堂教学突出三个“重”:一是重情境创设,引领学生深度学习;二是重素养提升,夯实学生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培养;三是重反思研究,提升教师研究能力,以此让课堂向纵深延展。站在儿童立场,通过学科课程的校本化实施、跨学科融合、大单元设计、项目化学习等形式,开发并实施“走近中医药”“数说国防”“诗情画意”等30多个项目主题,充分放手,采用小讲师开讲、伙伴互助等形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推动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学校特色发展是一所学校的名片,也是一所学校内涵发展的标识。我们将进一步擦亮“善得教育”品牌,让学校驶入持续稳定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