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任教师“一核两翼”培养模式探析
发布日期 : 2024-04-21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济南市辅仁学校 孙成蕊
为了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的沃土,帮助年轻教师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近年来,学校将初任教师培养作为重要工作,根据教师个性化需求,构建和完善初任教师培养课程,明晰初任教师发展路径,逐渐形成了“一核两翼”初任教师培养模式。
初任教师是指入职三年以内的年轻教师。“一核”是指以培养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的“四有”好老师为核心目标,“两翼”分别指“明德追光”初任教师培养课程和双导师制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一、“明德追光”初任教师培养课程
1.“正心”课程,指向“有理想信念”的培养目标
“正心”,语出《礼记·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意思是要让人心归于正道。这一课程包括教育政策、文化理念两类。学校让初任教师了解国家大政方针,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初任教师能够认同学校“共享生命成长”的教育理念,并能够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践行。
2.“诚意”课程,指向“有道德修养”的培养目标
“诚意”,语出《礼记·大学》“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意思是使意念真诚。这一课程包括师德教风、品德修养等。学校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引导初任教师守住底线,不越红线,编写《辅仁学校新时代教师师德教风教育读本》,通过各种活动使师德建设理念深入人心。同时,引导初任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敬业意识,主动调节个人情绪,提升个人品德素养。
3.“致知”课程,指向“有扎实学识”的培养目标
“致知”,语出《礼记·大学》“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意思是获得知识。该课程包括通识知识、专业知识等。初任教师既要了解和掌握一般的教育学、课程论、心理学、学习科学等内容,也要认真学习大单元教学、项目式学习、主题式学习等知识,具备课程开发并实施、教材解读、课堂教学设计及实施、练习反馈等方面的知识储备。
4.“至善”课程,指向“有仁爱之心”的培养目标
“至善”,语出《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意思是最崇高的善。该课程包括教育艺术、儿童教育等。初任教师要具备读懂儿童心理的能力,要能够与家长、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要能够以爱育爱,养心育德,养根育能,以德育为先,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双导师制指导下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
学校为每位初任教师配备了学科导师和德育导师,对初任教师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专业素养。
学科导师从备课组或者教研组中遴选,一对一结对,主要指导初任教师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等。导师双方通过集团备课、互相听课、共同磨课等形式,帮助初任教师提升教学设计及课堂教学的能力。
德育导师从年级组中遴选,重在帮助初任教师解决德育、学生管理方面的疑惑和问题。导师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德育活动设计、家校沟通等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在问题的解决中对初任教师进行细致指导,提升其在学生管理、家校沟通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为更好地对初任教师进行指导,学校还成立了包括齐鲁名师、历下名师等在内的名师导师团,对初任教师进行一学期至少两次的课堂教学指导、细致点评,对青年教师进行高位引领。
三、初任教师专业发展六路径
1.树立以“四有”好老师为目标导向的终身教育发展观
在“四有”好老师的核心目标引领下,学校为初任教师描述了目标画像:关爱学生,懂得真爱,拥有大爱之心;善于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知识、智慧、人格等方面不断增值;在单纯朴素中体会幸福,在崇高信仰中感受幸福,在专业提升中获得幸福;在专业能力方面追求卓越,乐于学习和深入研究,善于发现并有效解决问题;愿意与其他团队成员密切合作,配合默契;勇于承担工作职责,悦纳任务,积极为团队发展作贡献,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
学校以填写《初任教师三年发展规划》为抓手,引导教师分析自己的优点、不足,面临的挑战、机会等,制定自己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年度目标,从课堂教学、班级管理、读书写作、课题研究等各方面细化成长路径,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持续成长。学校还研制了《时光的印记》初任教师成长档案,包含“我的故事”“我的公开课”“我的读书”等13项内容,引领教师全面记录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增强教师自我反思、主动发展的意识,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
2.以多维度、多层次的教师成长课程为初任教师提供学习资源
近几年,学校每年都会对初任教师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既包含毕业学校、专业、工作年限等基本内容,也包含“你迫切需要在哪方面有所提升”以及“你愿意为学校做些什么”“学校做些什么对你更有帮助”等人文性的内容。通过问卷了解教师认为更加有效的培训形式,并将结果整理出来,根据时代对教师的要求、教师个人的学习现状及需求等,研制“明德追光”初任教师课程体系,遵循按需订制、多校区多频率进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原则,采用讲座、工作坊、微型沙龙、座谈等多种方式,提高教师参与度,提升培训成效,为初任教师发展提供助力。
3.以课程建设、课堂教学变革为核心的校本教研培养初任教师课程实施力
课程实施力是教师能够站稳讲台的核心要素。为增强初任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学校进行“指向深度学习的新常态课堂教学研究”,请优秀教师提炼模型,邀请专家指导,通过实践验证后,要求初任教师“按模授课”,区、教育集团、教研组、备课组四层集体教研,材料、作业、进度、内容四统一,很好地帮助初任教师渡过最初手足无措的课堂教学阶段,提升了初任教师的课堂实践能力。
不仅如此,学校还要求初任教师一开始就要参与到大单元、主题式、项目式学习中去。教师在参与课程建设的过程中,总是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进步,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课程理解力、开发能力和实施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这也是课程建设不断优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初任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富有创意地实施,有效提升了课程实施能力。
4.以“经历即成长”的德育理念指导初任教师实施德育教育
学校德育课程以“经历即成长”为核心理念,以“发展”为宗旨,以“实践”为特色,以“活动”为载体,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学校为初任教师设计了完整的德育课程,从德育活动如何设计与实施、班级如何组建、班干部如何培养等角度,在具体的班级管理实践中对初任教师进行指导。除有结对的德育导师帮助初任教师外,学校还实行正副班主任工作制度,一般都是一老一新,互相配合,初任教师能够在学习、模仿中不断创新发展,提升自己与学生相处、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5.以专家引领、课题研究的方式促进初任教师研究力提升
学校成立课题组,在集团聘请的专家教授带领下跟进研究,引领初任教师沿着“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成果即成长”的务实之路,把教育教学中的难题转化为科研小课题。通过小课题的研究,促成初任教师与专家的对话,提高其读书、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其实现问题解决从依靠经验向遵循科学的转变。初任教师充分发挥学历高、研究经验丰富、转化力强的特点,从研究的协同者逐步转变为能够独立主持课题的骨干教师,成长需要的时间被大大缩短。
6.搭建多种平台促进初任教师展示分享,激发成长内驱力
学校为初任教师成长搭建了各种平台,如分享交流的平台——“青年教师微推介”“微光沙龙”“思享会”等,读书写作的平台——微信公众号写作、读书交流会等,引导初任教师撰写教育教学案例反思,并将优秀案例集结成册,名为《美丽的时光》。这不仅促使一批初任教师积极在报刊投稿、发表文章,也令他们不断思考,学校逐渐形成了读书、反思、研究、写作的良好习惯和浓厚的学术氛围。通过这种形式,学校引领初任教师走上了一条自我发展和工作需要相结合的专业发展之路。
几年的努力结出丰硕的果实。学校年轻教师成长迅速,在省市区举办的多项比赛中荣获佳绩,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