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孩子能做好
发布日期 : 2015-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临清市刘垓子镇中心小学 肖红丽
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但有一个问题却总在困扰着我:刚刚打扫干净的教室,过不了多久,就又有废纸出现,而且很少有同学主动捡起来。每次碰到这种情况,我要么指令个别学生捡起来,要么罚扔纸的学生做几天值日,可效果还是不好。后来,我再看见废纸,干脆自己捡起来,想用自己的行动感染学生,可是我发现,我的行动并没有感染多少同学。
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呢?经过反复思考后我决定换一种方式。
那天我做了精心的安排:第一个打开教室门,在教室里扔下一个红色的纸团,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一张废纸的思考”,并在其下方又分别写上了“捡起废纸人数”和“未捡起废纸人数”。做好准备后,我就静静地坐在讲桌前批改作业。
同学们陆续来了。他们一个个轻巧地从那个纸团上迈了过去,有些人脚就踩在了废纸团上,但都好像没看见一样过去了。等他们坐在座位上,看到黑板上的字,再看看门口的纸团,好像一下子都明白了,想起身去捡,我用目光制止了他们的举动,并在黑板上“未捡起废纸人数”的后面又增添了新的记录。5……7……8……人数在不断增加,而“捡起废纸人数”一栏仍是孤单而又无奈的“0”。
学生们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了这件事上,他们一次次热忱地寄希望于刚走进教室的同学身上,可一次又一次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从废纸上一迈而过。教室里的叹息声也随之响了起来。看得出来,每一个人都在经受着心灵的煎熬,都在反思自己,也都有所感悟。
就在这时,范昭君同学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本来已踩着废纸过去了,可他好像意识到了什么,又转过身去很自然地弯腰捡了起来。同学们原本已叹出的半口气随之变成了欢呼:“范昭君,好样的!”有些同学随之使劲地拍起了巴掌,有的甚至嗷嗷地叫起好来。全班的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起来。在学生们目光的关注下,我含笑将“捡起废纸人数”下的“0”改为了“1”。
待同学们安静后,我说:“同学们,范昭君同学确实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是他使我们班有了‘零的突破’。而且,每个人都在这节晨会中有所思考,有所感悟。下面,每个人都拿起笔来,以‘一张废纸的思考’为题,真实地记述一下自己的情感变化,所思所悟。”我还以“怎样保持教室干净整洁”为主题,在周五的班会课召开了一个小型的辩论会,同学们各抒己见,提出好多有效的解决方法。
从此,教室的地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废纸。
这次教育活动成功的关键是,我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体验懊恼—自责—感悟的情感变化过程,在其内心深处烙上了难以泯灭的印记。我感到,作为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创造契机和条件,放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帮助学生换一个角度去看问题,调动起学生内心的矛盾冲突,唯有如此,他们才会有触及灵魂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山东教育》2015年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