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独特” 激发潜能

发布日期 : 2023-04-06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荣成市寻山街道寻山完全小学   陈春霞

 

刚升入三年级的浩是个很有“名气”的孩子,因为他太顽皮。

领新生时,王老师在前,作为助理班主任的我在后。与同学们相比身材更高大的浩就排在队伍最后,王老师在前面说:“请同学们跟上。”浩在后面接:“好来,跟上啦!”接一声是回应,可是变着腔调的回应就有些不一样的味道了。“浩,我发现你真的很有语言天赋,这话回应得真叫一个精彩!”对于我的表扬,浩并不领情:“想批评就批评吧,不用拐着弯地说难听,我不相信你心里面真的认为‘精彩’。”这个刚上三年级的孩子居然听出了我并不由衷的“赞美”。我笑了:“难道你不觉得你很有语言天赋吗?这不同的调调有几个人能发出来?”浩没想到我会笑着回应他的话,我继续说:“你认为我在拐着弯地说难听,难道你并不欣赏自己的做法吗?”“老师,你欣赏吗?”反应过来的浩反问了我一句。“对于你在这样集体活动的场合发出这样的声音我是不欣赏的。但说真心话,你的语言天赋,还有你敢说真话的性格我非常欣赏,要不今年你给我当数学课代表吧?”“我数学学得不好,还能当课代表?”“二年级没学好,能代表三年级的成绩吗?而且课代表并不仅仅要成绩好,还要敢说、敢做、敢想,你不敢吗?”“我当然敢!”我向他竖起一个大拇指,然后和他击了一个掌,合作便开始了。

得到认可的浩下课后便找到了我,问我课代表怎么干。我将早已准备好的“课代表职责表”拿给他看,我认真地进行了解读,他听得很认真,时不时地还要问上几句,比如“每天作业收完后要放到哪儿”“订正完错题,小组长用不用向他汇报”等。我便在他要离开时,又给他加上了新的评价,“敢问”,并且“思路清楚”。

发现浩的“语言天赋”,给予责任,本来的目的是在激励中增强他的自我约束力,但后来浩的成长却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开发矿藏”的快乐。

浩真的有“语言天赋”。课堂上,他不再抓住某一点“起哄”,而是真正发挥出他的“四敢”优势,敢问、敢想、敢做、敢说。

记得教学“直线、射线与线段”一课时,我让孩子们画出一条线来表示桌子的长,孩子们画出了一条直线,我又让孩子们画一条线来表示手电筒射出的一条光线,孩子们便又画出了一条直线,看着这两条几乎一样的直线,浩第一个举起了手:“老师,我觉得好像有点不对,桌子的长是固定的,手电筒的光线找不到边。”一句话便引发了新的思考,“如何能画出这两条线的不同呢?”思考后,浩第一个跑上了讲台:“桌子的长是固定的,那就在两头画出两个直的小竖线,手电筒的一头是固定的,这一头就画一个小竖线,另一头找不到边,就画成圆弧的,表示它很长。”端点的知识便在浩的思考下顺势而出,线段与射线的概念得以建构,孩子们给予浩热烈的掌声。

学校评特色学校时,需要召集一批小解说员,浩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因为我有语言天赋。”当大家都在一字不落地背着解说词的时候,浩告诉大家:“解说时要灵活机动,不能死记硬背。”大家都表扬浩“会说”,浩便说得更加自信了。解说当天,浩不仅口齿清楚,而且与参观者之间的互动特别自然。他因此“一说成名”,成为学校有名的“金牌解说员”。

一句夸奖不仅让浩有了自我约束的能力,而且成为了浩引以为傲的一项优势,因为这一优势,浩越发优秀起来,所有与语言相关的活动,都可见浩的身影。而浩的学习也便在这不知不觉的“优秀”中优秀起来。

“六一”汇演时,学校要排一场以“刘胡兰”为主角的课本剧,浩主动要求出演剧中的汉奸:“因为我长得胖,演不了别的,所以演汉奸是角色需求,而且汉奸在语言表达上的要求也会更高一些,我觉得这个角色非我这个有语言天赋的人莫属。”演出当天,“汉奸”的表现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我和王老师相视而笑——“无意”中,我们挖掘出了一座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