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师不仅是教师

发布日期 : 2015-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邹平县教育局   布汝奎

 

42日,中央深化改领导小组审议通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提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并提出了具体的实现方式,可见是切实引起了决策层的高度关注。

对于乡村教师状况我很熟悉,因为父亲就是其中一员。父亲高中毕业后在村里教书,到今天已经40多年,从代课到民师,从民师到师范毕业转正,坎坎坷坷走来,从没有说过什么教育理想,但是踏踏实实在讲台站了几十年。父亲教的学生都是村里的,他们的孩子也是父亲的学生,到了孙子辈还是父亲的学生。父亲这样的乡村教师有很多很多,这样教了三代的情况也比比皆是。由此可见,乡村教师所承担的任务不仅仅是教育学生,更是乡村知识的传播者,承担着教化乡土、文明乡民的任务。西汉思想家董仲舒给汉武帝献策,“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意指乡村教育的根本,是“教化乡邑”。陶行知的话,在今天仍然值得深思:“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师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小而言之,全村的兴衰;大而言之,全民族的命运都掌握在小学教员的手里。”

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学生都是附近村里的,不用家长接送,自己背着书包蹦蹦跳跳上学。尽管教室是低矮昏暗的,但学生的眼睛像星星一样闪亮,满怀憧憬向往;尽管老师不是什么名牌大学毕业,但他们植于乡村,安心执教。而时过境迁,大规模的合班并校,让教师、学生、家长的心都动起来了。教师在乡村干得好,但无发展,于是想方设法调离;学生在村小离家近,但学不安,于是一批批涌进城区;家长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进城了,也对乡村教育产生怀疑,千方百计让孩子进城就读。父亲今年教四年级,班里16个学生,上学期末成绩全县第一;外甥在县城上四年级,班里76个学生,老师上课都带着扩音器。这就是目前县这一级普遍存在的现象。

此次《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提出的十条具体措施,已直指现存问题。笔者认为还应该再关注几个问题。首先是不能切断乡村教师的发展,不光能留得下,还应该出得去进得来,可上可下。让一些有理想、有信念的农村教师成为乡村知识分子,让他们所供职的学校成为乡村的精神高地。而对那些不适合教育岗位的教师,打开大门,让他们重新选择。

其次,注重乡村老教师。当年那一批民师已经临近退休,但不能就把他们划为“老教师”,这些老教师尽管不再年富力强,工作态度、责任心却往往是年轻教师不能比的。父亲今年58岁了,依然在教学一线,去年学校都安装电子白板,每天晚上他都戴着老花镜学习PPT制作。他们上学那时候拼音没怎么学,手抄了拼音字母表贴在墙上,时时都看都学,现在也能打字制作简单的课件了。年龄大的教师也是教育资源,特别是对于乡村教育,这些老教师还是骨干力量,不能轻视,而更要注重关注这一群体。

此外,这些年从国家到地方进行的各种乡村教师培训不可谓不多,每到假期,总有各地教师到大城市参观学习。但是,许多培训只有校级领导有资格,普通教师少有机会。而且,对这种走出来的培训效果要重新评估。单纯讲座和讲课的形式,也让农村教师感觉是坐而论道。有时乡村、城市反差巨大,培训反而成了农村教师脱离乡村的促进剂,或者产生“永远无法改变,可以无所作为”的反作用力。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乡村教师培训,还需共同探讨。比如,近年涌现出一批基层自发产生的教育实验,还有一批活跃的教育NGO,他们的成功实践可以看到,因地制宜,把培训送到乡村、送到教师工作的场景中去的培训经验,更加符合实际。

“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希望在强有力的“支持计划”下,乡村教师以及乡村教育,都将有温暖、踏实而有尊严的未来。而乡村学校承担的潜在责任也将发扬蹈厉。用乡村教师举起的文明灯火,燃断贫困的代际传递,进而让乡村和城市相携,一同走进现代中国。

 

(《山东教育》2015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