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距离优秀还有多远

发布日期 : 2015-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海阳市育才小学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作为教师,我们很多老师做梦都想成为名师。为了能早日实现这一梦想,自己也在内心不止一次与名师进行了对比,在对比中我也不止一次地这样问自己:与名师相比,我的班主任工作到底差在哪里呢?我应该怎样做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呢?

一、与优秀班主任相比,我们的爱有“缺失”

虽然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我们也曾在自己的内心许下这样一个诺言:要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孩子们。但是随着时间的迁移,我们的这种爱就会慢慢发生变化。我们对孩子们的爱已不再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最无私的爱,更多时候我们的爱掺杂了“功利性”,是为了成绩、围绕着班级管理来展开的。所以,我们总是习惯将爱的目光投向班级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或是班级习惯表现差的学生。由于我们的爱掺杂了“功利性”,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导致我们对孩子的爱成为一种“伪爱”。而优秀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则与我们所不同,他们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真心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是一种深入心灵的爱。在平时教育中,他们总是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下了课了他们不是急急忙忙地离开教室,而是深入学生和学生打成一片,及时了解学生内心所想;学生情绪波动,会及时帮助他查找原因,帮其走出低落的情绪;天气冷了,会像对朋友一样提醒学生一下:天冷了,多加一些衣服……

作为教师,没有敬业爱岗的精神,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是不会取得成功的。因此,我们要想切实缩短与名师的差距,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那么首要的一点就是要学习他们对学生的真心关爱,用爱心敲开他们紧闭的心扉,慢慢引导和鼓励他们走向成功。

二、与优秀班主任相比,我们缺少足够的“耐心”

在平时的工作中,班主任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远大的抱负。所以在工作中我们往往也会产生一些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总是期望通过自己几次长篇大论的主题班会或组织几次大的班级活动就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其实学生的进步与成长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今天提出来,明天就“达标”的,它是一个缓慢的、潜移默化的转变过程,这需要班主任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要拥有足够的耐心和等待方能奏效。然而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为了能让自己的教育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让自己的班级管理工作更多地得到学校和领导的关注与认可,很多班主任就会改走“捷径”,选择“高压”政策,用一种近乎苛刻的班规,以限制、禁止的条文与惩戒相结合的方式,强迫学生在“不应该做什么”的限定下“养成”“应该做什么”的习惯。这也导致班级学生养成的这种所谓好的“应该做什么”习惯,只是一种虚于表面、流于形式的习惯。

纵观优秀班主任的教育过程,我发现他们更注重学生的感知体验过程。所以,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和错误的时候,他们不是简单地对其批评抑或训斥,而是给予适当的宽容,但这里的宽容不是简单的纵容,更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在充分了解学生出现错失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究,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觉悟,帮助他们弄清是非界限,这样他们就会在深刻认识自己错误的同时产生强烈的悔错、改错意识,然后再根据学生的问题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其内化实践行为。

三、与优秀班主任相比,我们缺少“探求”精神

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部分班主任特别是年轻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不可谓不尽心尽力,每天也都总是早来晚归地靠在班级,一旦班级出现问题也是“霹雳手段”立即解决。可为什么我们的班级管理就是不见起色,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呢?而相反的,倒是学校优秀班主任“晚来早归”,甚至到班级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班级学生却“井然有序”呢?其实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缺少一种“探求”精神。在平时班级管理中,我们总是习惯被动管理,总是习惯在班级管理出现问题后,才知道根据问题采取应对策略。并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我们总是喜欢犯一些经验主义的错误。所以每次班级学生出现违纪情况之后,很多班主任是既不调查也不诊断,只凭直观感受“经验”地认定为学生思想有问题,并立马对其进行所谓的思想教育,甚至是批评惩戒。学生屈服于老师的重压,当时可能会“承认”错误,但是这种“承认”是一种“迫从”,学生在内心是不服的,对于老师的教育也是抵触和逆反的,所以班级管理也必然是“按下葫芦浮起瓢”。

观看优秀班主任的教育过程,我们不难看出工作中他们都有这样一个共性:“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在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不是仅凭自己的直观感受,用已固化的方法简单处理问题,而是用探究的心态去研究学生:明知是违纪的事情学生为什么还会这样做?学生迟到是家中有什么事情耽搁了还是作息时间安排不合理所致?学生之所以课堂讲话,是因为他们纪律意识还未完全形成,还是由于自己课堂授课缺少激情没有把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样在不断地发问、质疑中,就会对学生违纪问题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进而透过现象看到问题的本质,找到问题的真正根源。针对根源采取相应的措施,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从根源上把问题解决掉,此后同类问题自然就不会在班级重复出现了。

 

(《山东教育》2015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