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师当慎独
发布日期 : 2015-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罗刚淮
最近,有朋友的孩子大学毕业想做教师,咨询我。因为是男孩子,我尤其问了他一句,“做教师清规戒律很多,你是否做好了准备?”那小子闲散惯了,当即跟他爸爸反水,说不做教师了,乐得我奚落老友好一阵。其实,做教师倒不是真的比别的行业人员多多少规矩,而是将做人的基本规范都做到位了,这点倒是确实的。但仅此一条,也足以让不少莽撞闯入教师行业的人束缚拘谨,好多年都未必能适应。
教师职业的规范除了业务上的要求具体细致之外,最重要的是自律。比如敬业爱生,这一条就很模糊,怎样才叫敬业?如何才算爱生?要真从规则条款上看,是很难对教师有约束的。有的教师不打骂学生,但对学生总是不冷不热的,作为管理者,是无法给以“量刑定罪”的,甚至连批评也不能有,因为你根本找不着任何可藉批评佐证的材料。但是水冷水暖,学生知道。哪个老师对自己亲,真的在乎自己关心自己,他们小心里明镜似的明白。这就靠教师自律了。
自律是现代词,其实古人有个更好、含义更丰富的词叫慎独。慎独,是中国古人修行的最高境界。对于其含义,人们一般理解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辞海》,或“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源》。慎独语出《礼记·大学》:“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内心是什么样的就会外化于形,君子即使在一个人的时候也必定是严格要求自己的。可见,慎独是一种极高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养。表里如一,始终坚持自己才可成就君子。君子在儒学中是指人格高尚、道德品行兼好之人。这是一个理想人的形象。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圣人、贤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贤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世间完人总是不多,因而一较普遍的、较易至的、较完美的人格典型就是君子,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追求。
教师须慎独,自不是想博得“君子”的美名,但在做人方面,倒是有相同之处。教师从职业角度说,慎独是“为人师表”特殊使命的要求,也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言传”“身教”是为师的两个最基本的形式。“言传”容易,“身教”不易。作为教师,本身也是普通的人,有着正常人的七情六欲。但是,自从做了教师后,这喜怒哀乐就有了些限制,比如场合,比如形象,脑中时刻有个人在提醒自己注意身份。在学生面前,喜要喜得自然,不能过分得手舞足蹈;怒要怒得适可而止,不能肆无忌惮;哀则哀得恰如其分,总不能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倾泻;乐也要乐得大方洒脱,却又不能疯癫失态。喜怒哀乐如此,其实很多言行都要谨慎。从某种程度上说,对于言行过于散漫的人,则谨言慎行将成为其教师职业的主要戒律。当然,对于平时就很注意形象修炼的人来说,这样的要求其实聊胜于无。因为教师职业的特殊性要求教师“行为世范”“学高为师”,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讲,教师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要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是国家赋予教师职业的神圣使命,也是教师自身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责任。所以,注重教师形象塑造和修养提升,谨言慎行是必要的过程。
当然,慎独更是教师自我提升的内在要求。教师其实是一个几近自主的职业,教师主导自己的工作。教育学中讲教师职业的特点是个体性和独立性,同时具有复杂性和创造性。这就强调了教师的自主劳动占据工作的主体。比如上课,关起门来教师完全可以将课改理念、校长主任的所有要求抛之脑后,当然,也可以将课改理念、校长主任的所有要求巧妙地落实到教学之中。这就存在一个选择。谁来主导自己的选择呢?这就需要慎独,依赖自我修养。如果一名教师有志向,立志成为优秀教师,或者说有自律,不愿做落后教师,他的选择自然会积极地去落实上述要求。反之,如果一位教师修养不高,既无志向,更无视规范要求,在课堂上唯吾独尊、我行我素,这种不良情况也是可能发生的,甚至它在一定长的时间内还可能继续安全地存在。当然,经常这样做,或者做得影响严重了也是必然会被发现的。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暴露了则将面临难堪,受到惩戒也罢了,关键是再难回到学生和同事心目中的教师形象了。
除了课堂,教师在备课等教学常规方面也存在需要慎独的问题。现在媒体信息发达,资料丰富,有些教师备课就是将现成的教案抄写一遍,甚至抄写完了都想不起流程环节,只抄了字而已,连里面的意思都没看。要是从教导处的检查来看,他完全可以应付,要字数有字数,要内容有内容,要二次备课要反思全都有,唯一没有的就是真准备。这种准备下的结果就是照本宣科,机械灌输,学生学习乏味无趣,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教师慎独,考虑到这样备课的结果就是课堂教学混乱,对不起下面一群忽闪的大眼睛,无效教学带来学生成绩落后,不愿意看到期末总结时受到领导批评,于是,认真准备每一节课,明晰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流程,预设教学方法,强调重点难点,如此准备教学,即便课堂不精彩,至少是有效的,学生学习能真的发生。备课如此,批改作业、个别辅导、学业测评等,哪方面不需要教师慎独呢?教师慎独,实际上是教师职业自律意识的觉醒,是责任心和教育良心的觉悟。教师如没有慎独之心,教育将会多么粗糙和丑陋啊。
教师慎独还应体现在师生相处方面。教师在学生面前向来是正面的积极的,教师是学生除父母亲人之外最重要的他人。学生向师之心自入校门开始,便已产生。学生厌学弃学的那一天,其实是对教师心灰意冷。有些教师破坏了学生心目中的教师形象,在管理者看不到管不到的地方,胡言乱语,甚至胡作非为,视学生为草芥、为弱肉,这是很可怕的。这是丧失了教师的职业道德,甚至违背了做人的基本要求。所以,教师要强调慎独,在管理不到的地方仍能守身如玉,洁身自好,以慈悲之心关爱众生,以宽厚仁爱与丰厚学养熏陶感染学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自愿从游,游弋学海,健康成长。师生相处中,一是教师自身要言行方正端庄;二是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三是与学生友爱,适当制造无碍大雅的快乐。该学习时则端庄,该取乐时则可爱,该宽容时则大度,该讲原则时则锱铢必较。若如此,学生必敬之爱之,慕之随之。如此师生,则如孔子之于子贡、颜回等门下众弟子,苏格拉底之于柏拉图,程颐之于杨时等。
教师慎独还应体现在专业发展方面。做教师忙,忙得没空学习,这是很多教师的感受。有一日与几位老师聊天,了解他们的作息发现,缺少时间统筹计划是时间流逝最重要的原因。有些教师明明有些时间,却常用来做些杂事,这儿摸摸,那儿瞅瞅,打开电脑浏览一遍新闻,半小时过去了,倒杯水,聊会天,半节课又过去了。类似这样的琐事其实浪费了不少时间。再观察一些名优教师,发现他们课务并不比同事少,一学期承担的事务比常人多很多,然而他们却都忙了下来,工作忙而不乱,偶尔闲暇也可以休息一下,等到学期学年终了一盘点,成果是一串一串的,让人好不钦羡。仔细对比后发现,能否利用好闲暇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慎独,在可支配的时空里把握好自己,这是取得成功获得进步的关键。一是有计划地分配作息,安排工作与娱乐。工作时就全心投入,高效完成;娱乐时则倾心陶醉,物我两忘。这样的状态才是理想的状态。现在的教师尤其是要有生涯规划,要将自己一年一学期的成长目标、提升的项目内容,具体到每个月乃至每个星期,比如每周要看多少书,每月要上几节公开课,每学期要写几篇案例论文,每年要研究一两个小专题,等等。唯有如此,倒逼自己,才可能将其与日常工作平等对待,分配进自己每天的时间表中。否则,浑浑噩噩、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之后,仍一无所得。古人说的好,“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认真规划、积极践行,自难以进步。慎独恰是督促自己前行的动力和戒律,让自己清心寡欲,直面自我,潜心钻研,日积月累,逐渐走向深处。
教师慎独更应体现在学术研究上。时下耳闻目睹一些教师包括教授,剽窃别人论文,作为自己学术成果,也有一些教师在课题研究时,缺乏脚踏实地的研究,随意从网上下载一些观点文字,凑成课题报告或者结题报告,过程材料更是东拼西凑。这样的课题研究别说不能过关,即使蒙混过关,也是自身专业发展中的一种耻辱,永难抹除。但是,现实中偏偏有人不以为耻,一切以利益为目的、为先导,为实现这一目的而不择手段。为了课题能结题,移花接木,瞒天过海,剽窃成风。如此学术不端,为人不齿。而有些教师却恬不知耻,怡然自得。一旦“成功”,则俨然以专家自居。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时间会检验这一切。这种掩耳盗铃的勾当只会欺瞒一时一地,不久必然会被人识破。一旦识破,则会被人所唾弃,成为他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笑料,毁了一生的清誉。这是得不偿失的。学术研究是神圣的,一言一行常常被记录,在历史上留下痕迹。所以,越是学术问题,更须谨慎对待,需要教师慎独自律,潜心研究,诚朴做人,诚朴做学问。唯有坚守方向,将浅塘挖成深井,才可能为教育科学贡献一份力量,也为自己在学术园地中赢得一足之地。
当然,教师需要慎独的地方还很多,比如教学追求本真,摒弃浮华;教育学生放眼长远,舍弃急功近利;与家长相处信守廉洁;与校外朋友相处具备良好公德,体现优雅礼仪,等等。这些看似外界对于教师职业的要求苛刻,其实想通了便发现,这都是作为文明人的基本素养和仪规。人们对教师的要求高,其实是将教师作为社会文明人的典范来看待的,置之高位,礼之高贤。也正是因着教师的高风亮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下一代才会更优秀更文明,文明薪火才会代代相传。现在的学生正是民族的未来。因此,有远见的政治家、教育家都说,学校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为学校和教师正在对学生起着最重要的影响。如此观之,教师“慎独”事大,不但关乎教师自身,更关乎国家和民族未来。此言虽远,却未必虚夸。为自警,故提出“为师慎独”,期与同道者共勉。
(《山东教育》2015年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