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鸡尾酒”的调制看课改

发布日期 : 2015-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淄博市临淄区皇城中心小学   索春保

 

有一个故事,讲的是几个不同国家的人在一起自豪地介绍自己国家的美酒。法国人拿出了红香槟,俄国人拿出了伏特加,中国人拿出了茅台酒。轮到美国人介绍了,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了各国的酒,将它们倒在一起,并调制起来,最后他十分得意地说:“这就是我们的美酒,具有各国美酒香味的‘鸡尾酒’。”

高!多么精彩的回答,杂取种种,合成一个,博采众家之长,打造个性品牌。纵观我们今天的教育,各地的课改势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在质疑传统教育的情形下,课改模式花样翻新,都想在新课程下课改中有一面自己的大旗,在独家经营自己产业的基础上,努力营造属于自己教育的特色。但如果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不知借鉴容纳,就不会有教育的“鸡尾酒”。

于是,走出去、请进来越来越成为教育求变、求新、求发展的路子。那时,教研员、教研室、教研主任的作用似乎大得多,一个“四主”教学法“统治”了教育好多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线、思维为主轴,这“四主”已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还没有从根本意义上解决学生主体地位应如何体现的问题。课堂仍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没有真正得以改变。

土地改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教育是农业,自然得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有一个自我发展成长的过程。

教育是慢活儿,急不得。但少差偏废、误尽苍生的批判让教育的转型有了一种觉醒。各地在摸索教育的路上,似乎已经走得太远太远。其间,尝试是一直在路上。那时的听课几乎不分学科,从中也受益不少。名师的录像课也有集中观看研讨的,还记忆犹新。九户中学的三个三分之一也曾影响了我们的课堂;及至洋思、衡水,教师上课讲授时间不超过几分钟的资料掂量在老师们的手上时,教学观念、教学意识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东庐中学的讲学稿,也曾让我们眼热了好久,于是课堂上我们手里也多了一份这样的讲学稿。在这阵课改风中,最清新自然的是杜郎口,那种原生态的学习场景,让每一个到过杜郎口的人都禁不住感慨与赞叹。那是唤起了一种生命的自觉,那是宣扬着生命的狂欢,那是对教育莫大的挑战,不是颠覆,不是叫嚣,不是对立,而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本真与回归。教育本当如此,原汁原味地渗透,原汁原味地吸收,原汁原味地成长。

在各地风起云涌的教育改革大潮前,杜郎口人酿出了自己的“鸡尾酒”,然后大大方方地让各家争相品尝。而品尝之后的我们,又在各家的基础上,不断地尝试、摸索、践行,演变出属于我们自己的“鸡尾酒”。

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描述了慕容复的“以己之道,还施彼身”。慕容家博采众家武学之长,以对方的招式化解对方,成为最惊悚的看点。诚然,我们的教育良方并非要“还施彼身”,但一定要“以己之道”。大道自然,取法乎上。也并非像杨露禅偷学陈氏太极那样,但一定要肩负发扬光大的使命。“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再者,即便抱着一纸良方,循规守矩也是不行的。更何况,教育本无良方。在别人抱着我的“成果”沾沾自喜时,我又有了新的“版本”。杜郎口就是这样,永远不满足于现状,在“下自成蹊”的今天,它又有了自己新的高度,像一棵大树,不屈地攀升向上……

如前所述,还有这样一则故事:1915年,参加巴拿马万国展览会的茅台酒由于包装古朴粗犷显得土气而受到冷落。目睹此情的一位中国官员颇不服气,心生妙计:提起一瓶茅台酒走到展厅最热闹处,佯装不慎酒瓶落地破碎。顿时,四溢的酒香吸引了四周所有的人。醇香的茅台酒由此受到了当时评委的一致举荐,荣获展览会金奖。

包装固然重要,但酒香才是真正的行情。我们在“杂取种种,合成一个”的“鸡尾酒”品牌的经营下,切实不能失了自己“公允”的个性化发展。杂取种种,毕竟是“拿来主义”,这不是自己的东西;合成一个,还美其名曰“鸡尾酒”,这才是创新。

诚然,借鉴是可以的。因而教育的课堂细节我们还是可以调制“鸡尾酒”的,但要注意合乎比例,不可夸大其词,要注意“度”的拿捏,低度与过度都是不足取的。还需注意的是,细节的关注还是人文发展,调制的秘方须是内涵发展。

 

(《山东教育》2015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