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扩优提质 全面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

发布日期 : 2023-10-2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   孙宽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加快建设教育强国。2023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明确了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和任务。726日,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又发布《关于实施新时代基础教育扩优提质行动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扩优提质行动》),对切实办好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基础教育进行部署,为加快构建幼有优育、学有优教的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提供了具体指南。

一、凸显系统规划,全面推动基础教育深化发展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特殊教育在内的多学段和多类型结合的教育体系。构建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需要基础教育各学段和各类型学校科学续接、多措并举,实现全面协同发展。由此,《扩优提质行动》在主要目标中提出,到2027年,基本形成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优质特色、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的格局。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扩优提质行动》提出八项重大行动,其中前四项是基于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教育的特点而提出的差异性发展方向和重点,后四项则分别从素质教育提升、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数字化战略和综合改革攻坚四个方面,系统部署基础教育各学段各类型教育应共同加强和深化的行动方案。这样,《扩优提质行动》分总结合,对基础教育各学段各类型教育改革进行了部署,有助于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全面深化发展。

二、丰富优质内涵,分类施策促进行动计划落地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的过程,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亦是如此。实现基础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扎实的改革创新为动力,根据基础教育各学段各类型教育的实际水平、现实状况和民众需求,因校制宜,找准扩优提质行动的优质内涵和相应发展策略。《扩优提质行动》分四部分对此进行了明确阐述。第一,学前教育以普惠保障为主题,并从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健全成本分担机制、改善薄弱园办园条件、强化幼儿园规范管理、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及提升保育教育质量等具体改革切入点来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第二,义务教育以强校提质为主题,并从推进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和健全优质均衡推进机制四个方面加快优质均衡发展。第三,普通高中以内涵建设为主题,着重扩大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加强县中标准化建设,努力实现普通高中的优质特色发展。第四,特殊教育以学生关爱为主题,扩大特殊教育资源,推进普惠融合发展。这种明确行动主题和发展策略的系统阐述,对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理念引领和实践指导意义。落实《扩优提质行动》,不仅要准确把握文件中明确阐述的各学段各类型教育的行动主题和发展切入点,还要深入领会其中的优质内涵。“优质”具有内涵多样性,对不同学段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来说,当前存在的问题不同,优质发展的重点就会不同;当前所处的发展起点不同,优质发展的要求层次也会不同。在落实《扩优提质行动》时,需要对不同学段、区域、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分析,根据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提供具有可行性和适切性的优质教育。

三、优化资源结构,扩充渠道激活优质主体效能

建设教育强国,实质是实现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我国几十年的教育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孩子“有学上”的问题,现在的重点是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美好愿望。而“上好学”需要以高质量的优质教育资源作保障。对此,《扩优提质行动》把优化资源结构、扩充渠道激活优质主体效能、显著扩大基础教育优质资源作为重要的目标和思路,并提出了具体行动方案。一是扩大学前教育普惠性资源,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二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学校挖潜扩容,并通过新建高起点学校、改造帮扶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新优质学校成长;三是深入挖掘优质普通高中校舍资源潜力,同时通过区域内集团化办学、城乡结对帮扶等方式,持续扩大优质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总量;四是通过鼓励开办达标的特殊教育学校、设立特教班、建设孤独症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和十五年一贯制特殊教育学校等,扩大特殊教育资源。在扩展优质教育资源的过程中,为了避免优质教育资源被稀释和弱化,应加强两方面的工作。第一,强化内涵建设,通过培育高素质教师队伍,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质量和内涵发展水平,提升学校软实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切实保障优质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的溢出效应。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不仅可以直接提供优质教育,还可以积极示范、引领、影响其他学校和教师,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相关部门可以采用表彰、经验推广等方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和优秀教师的榜样激励作用,扩大其溢出效应。

四、开展多元协同,合力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加快缩小区域、城乡差距,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我国新时代教育发展的基本政策导向。《扩优提质行动》明确指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首先,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加大薄弱园改造提升力度,建立薄弱园帮扶机制,加快缩小办园差距。其次,分级配合、分类协同,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在省域层面,通过部省联合签订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备忘录的形式,督促各省份制定实施规划并有序落实;二是在市域层面,遴选确定一批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实验区,探索在市域更大范围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路径;三是在县域层面,遴选一批基础较好的县区通过先行创建率先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四是在学区和集团层面,加强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健全学区和集团办学管理运行机制,加快推进学区内和集团内学校率先实现优质均衡。在分级分类协同发展的基础上,还可以探索建构立体的片区学校联合体,通过学校土地资源和教育资源的多主体互补与共享,实现片区学校联合体与社区协同发展。

五、健全保障机制,强力支撑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针对特定现实问题进行阶段性攻关,更需要遵循教育规律建立健全教育发展的长效机制。《扩优提质行动》在统筹规划八项重大行动的同时,在具体工作内容中穿插强调了相应的发展机制建设。为实现学前教育的优质普惠发展,制定成本分担机制,对公办园的经费标准和收费标准以及普惠性民办园的补助标准进行合理规定,为学前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在义务教育阶段,强调建立健全优质均衡推进机制,通过建立县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发展区、市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行实验区,完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等,驱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持续。为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师资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机制,为教师在县域内学校间的交流轮岗和紧缺学科教师的校际共享提供保障,加快县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同时,借助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形成优质教育资源的广泛共享机制,有效提升综合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