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之路 且爱且学

发布日期 : 2015-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滨州市滨城区杨柳雪镇中心学校   李红风

 

教育从来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它需要教师的爱,更需要教师不断反思,在且爱且学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之路才会变得坦荡。

记得学校自实施阳光大课间活动,二年级的孩子每人一根小跳绳,自跳自练,从没因追逐打闹而扣分,班级秩序井然有序。作为他们的班主任,我也甚是自慰、自豪。

一天因班主任开会,副班主任盯操。我班的副班主任是一名酷爱运动的女教师。当我开完会匆匆赶往运动场地时,她正和班里的一名小女生一起跳绳呢,一根跳绳翻飞旋转,她们似一对运动精灵轻快跳跃。还有长长的一队人马在小女孩身后兴奋地等待着,而男孩子们则高声为她们数数。这动人的场面不仅吸引了很多高年级的孩子驻足观看,也让我想急切地加入他们其中,与孩子一起快乐。

我三步并作两步,快步走到班级队伍里。孩子们看到我来了,却似惊鸟般逃散开来,迅速回到自己的地方,规规矩矩地跳起绳来。我尴尬地站在原地,脸上的兴奋也惊住了:这是怎么了?我在孩子的心中这么可怕吗?

我仔细地回忆着与孩子们的点点滴滴:自从做了班主任,为了在孩子们面前树立威信,我收起了微笑,认为严肃才有威严,可是却忽略了孩子们的感受,疏远了心灵的距离。我的疾言厉色已成了一道屏障,与孩子们的心灵距离拉大了;当我抱怨孩子们因校服、校徽而扣分时,因教室卫生扣分而发火时,我已在他们心灵的稚土上钉上了一个又一个木桩。道歉虽可拔掉木桩,坑伤却还在。发火容易抚伤难,当孩子们开始关闭一扇又一扇向你敞开的心灵大门时,当他们开始失去一次又一次平等交流的机会时,再走进孩子的心灵已经很难很难。

我告诫自己:面带微笑,谨言慎行,为师者应该为学生的人生之旅洒满阳光,在学生的生命境界中书写高尚。不要再图自己的一时之快、一时冲动,朝学生发泄,把自己的不快施加于他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从心开始与学生沟通,让孩子感觉到教师的关爱,让他们找到幸福,自己亦会幸福。

爱不是盲目,需要方法得当,幸福是珍惜得来的,痛苦是比较出来的,我亦深思。记得有一次学校孙老师告诉我外出参加培训,我的第一反应是排斥,因为要独自一人去交钱,独自一人听课,独自一人解决温饱,独自一人……想着这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不尝试如何成长。

第二日,我盲目地去交钱,去找实验学校的南门,但大门紧闭。自己又步履匆忙围着学校一角寻找东门,反而错入了教育局的东门,匆忙退出才进入一墙之隔的实验学校,可在哪听课呢?顺着人多的地方,顺着悬挂条幅的地方,我拾阶而上,怎奈又一头雾水地退出,下阶寻侧门好歹进入大厅。没有头绪如此痛苦,我第一次拥有了这样刻骨铭心的痛苦历程。这样的经历对我来说是暂时的,也是随时间可以丢弃的,可是我的学生呢?每天重复着同样的“迷糊、困顿、茫然”的痛苦,还伴着老师自认为“春风化雨”的教导:“这个题不是讲过吗?”“这个不是很简单吗?”“这个字不是写了很多遍了吗?”可是我们却从没有反思:孩子为什么不会呢?为什么记不住呢?

我努力回忆着班里孩子的表现,心头聚集的郁闷瞬间飘散,占据心头的是自责。小豪,曾被我视作最令我头痛的孩子。有时我已经开始讲课了,他仍在翻找书包;当孩子们开始写作业时,他又局外人似的坐在那里发呆;当我慢慢走近他时,他才从迷雾中回过神来。有一次他问我“昨天”的“昨”怎么写,我告诉他“作业”的“作”把“单人旁”换成“日”,可他仍一脸茫然地看着我,原来他连“作业”也不会写。怪不得他会在课堂上发呆,怪不得他的心会飞离课堂,我体会到了孩子的盲目和痛苦,我告诫自己去掉那些高尚的说教,投入到扎实的工作中——为孩子补习基础知识。

我常想,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设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用爱去关注学生,用反思去改变自身的教育方式,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拥有快乐的教育,我们的教师也同样会拥有教育的快乐。教育之路,且爱且学。

 

(《山东教育》2015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