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 温暖 教育
发布日期 : 2014-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邹城市郭里镇中心小学 肖克文
在一座破旧的庙宇里,一个小和尚沮丧地对老和尚说:“我们这一座小庙,只有我们两个和尚。我下山去化缘的时候许多人对我都是冷言冷语,经常说我是野和尚,给我们的香火钱更是少得可怜。师父,我们菩提寺要想成为你所说的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怕是不可能了。”老和尚披着袈裟什么话也没有说,只是闭着眼睛静静地听着。小和尚絮絮叨叨地说着……最后,老和尚睁开眼睛问道:“这北风吹得紧,外边又冰天雪地的,你冷不冷呀?”小和尚浑身哆嗦着说道:“我冷呀,双脚都冻麻了。”老和尚说道:“那不如我们早些睡觉吧!”老和尚和小和尚熄灭了灯,钻进了被窝。过了一个多小时,老和尚问道:“现在你暖和了吗?”小和尚回道:“当然暖和了,就像睡在阳光下一样。”老和尚道:“棉被放在床上一直是冰凉的,可是人一躺进去就变得暖和了,你说是棉被把人暖热了,还是人把棉被暖热了?”小和尚一听笑了:“师父你真糊涂呀,棉被怎么可能把人暖热了,是人把棉被暖热了。”老和尚问:“既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反而要靠我们去暖它,那么我们还盖着棉被做什么?”小和尚想了想说:“虽然棉被给不了我们温暖,可是厚厚的棉被却可以保存我们的温暖,让我们在被窝里睡得舒服呀!”黑暗中,老和尚会心一笑:“我们撞钟诵经的僧人何尝不是躺在厚厚棉被下的人,而那些芸芸众生又何尝不是我们厚厚的棉被呢?只要我们一心向善,那么,冰冷的棉被终究会被我们暖热的,而芸芸众生这床棉被也会把我们的温暖保存下来,我们睡在这样的被窝里不是很温暖吗?庙宇千间、钟声不绝的大寺还会是梦想吗?”小和尚听了,恍然大悟。从第二天开始,小和尚很早就下山去化缘了,虽然仍碰到很多人的恶语,可是小和尚却始终彬彬有礼地对待每一个人。十年以后,菩提寺成了方圆十几公里的大寺,有了许多僧人,而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小和尚也成了住持。
由此,笔者联想到教育,如果把学生比作冰冷的棉被,当我们用心去暖棉被的时候,棉被也会给我们温暖。其实,教育何尝不是一次老师与学生的温暖相遇?一年年我们与新的学生相遇,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崭新的世界,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一颗颗纯洁的心灵填充着你的日日夜夜,本身就是一种最温暖的相遇与依偎。老师与学生共同研究、共同探讨、共同进步,经历着求索的困惑、发现的惊喜、情感的共鸣。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说过,师生犹鱼,行动犹游泳,大鱼前导,小鱼尾随,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不求而至,不为而成。这样一种“从游”关系,使教学活动成为一个美妙的生命互动过程。老师与学生本应该教学相长,互相成就,相映成辉,彼此温暖。然而在现实中,师生之间的悲剧一出出在上演。教育,对他们来说异化了师生生命之路的美好相遇。师生之间不再是一种简单而温馨、纯粹而神圣的关系。更多的时候,师生关系僵化、敌视,互相折磨,成了前进路上的绊脚石。教育游离在学生的情感、心灵之外。课堂成了教师的讲堂,无视学生生命的存在,成了升学就业的名利场。是什么成了师生心灵上难以逾越的鸿沟?是什么力量操纵着教育?又是谁主宰着我们?答案无疑是,每个人心中鼓荡着的那份教育的功利,对分数成绩名次不死的情怀。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苏轼的这首哲理诗,旨在告诉我们,琴是如何演奏出优美的音乐的。琴声好听,但需要弹琴者手指与琴弦的相互作用及音律配合,才能产生美妙的琴声。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易,做学生的良师益友难。我们都有一个班级,都有几十个学生,但正因人的思想、感情、素养等方面的差异,演奏出来的教育乐章各不相同。教师与学生之间实质就是互利双赢,其态势是健康向上的。在每次的课堂教学中,在每次的教育活动中,师生互动、互补、互悦、互成,教师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呵护童心童趣,包容他们“美丽的错误”。学生多姿多彩的认知丰盈着我们的课堂,学生个性的飞扬点亮了我们教育的灵光,学生多向的思维警醒我们考量教育的得失。学生如沐春风,一脸的阳光,处处洋溢着生命的气息。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师生之间自由切磋、弦歌互答的愿景。对班级里的问题学生,通过家访、交流、观察等方式,深入细致地走进他们的生活,用心灵去塑造心灵,总是给我们带来别样的惊喜、触动与震撼……教师是手指,学生是琴。如何弹奏这架心灵的琴?在术在道。亦师亦友,师生相融,相互浸润,相得益彰,这才是完美的教育过程。
美国教育学者帕克·帕尔默说:“所有真实的生活在于相遇,教学就是无止境的相遇。”师生之间是一种人与棉被的温暖相遇,是一种琴与手指的美妙相遇。一个老师,接手什么样的班级,遇到怎样的学生,难以预料。但我们能做的是,克服职业倦怠,挣脱名缰利锁,消除学生心理压力,给学生营造出一个民主、自由的生活、学习氛围,以自己的火点燃学生的火,促使师生双方以轻松、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达到和谐一致,师生之间彼此呼应,彼此映照,使老师与学生生活学习的每一个空间都明亮与灿烂起来。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育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过程。只有师生情感、心灵、生命的相荡相击,才是真正的教育。用生命给学生以温暖,我们收获的将是阳光、鲜花、感动……其实,作为教师何尝不是睡在千万学子棉被里的一个人呢?当我们用生命、心灵、智慧去温热他们的世界时,就会迎来一个惠风和畅的春天。
(《山东教育》2014年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