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制度多晒晒“假期阳光”
发布日期 : 2014-1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贾宪章
假期到了,学生们可以尽情晒晒“假期阳光”,不再受功课的束缚,可以和家长一起游玩、和朋友一起游戏,放松、调节、愉悦身心;教师们可以尽情晒晒“假期阳光”,在放松身心的同时可以及时进行梳理、总结、计划,可以适当参与一些业务和师德培训,充足的“调整阳光”让其工作状态明显提升;校园也可以尽情晒晒“假期阳光”,新增一些必要设备,更换一些陈旧设施,新设一些文化小品……
其实,校园制度也应多晒晒“假期阳光”。许多校园制度在一学期的坚持中必然会出现许多“不阳光”“缺阳光”的症状:有的制度“阴影过重”,根本无法发挥实际规范机制,教职工表面忙忙碌碌,实际多在敷衍;有的制度“光线暗淡”,完全无法约束不良言行,教职工自然对其熟视无睹;有的制度“光影错乱”,忽松忽严毫无规律,迫使教职工在疲于适应的同时,只会让敷衍、造假成为“自觉行为”……
教育实践不断地变换和丰富,许多校园制度自然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不适应状况,多晒晒“阳光”,及时进行自身修复势在必行。可在学期中间因为各种工作正在进行中以及时间、精力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让一些制度猛然“停下来”,给它们一个可以有效保健、尽快修复的“阳光假期”,显然难以操作。而假期拥有充足的闲暇时光,让各种制度多晒晒“太阳”,尽量减少“无法适应的阴影”,尽量恢复“有效约束的活力”,这也是校园制度应该享受的“保健待遇”。
让校园制度在假期里多晒晒“强身的阳光”。一是多晒晒“反省阳光”,不同管理者应在假期里深刻分析自己管理范围内各种制度在一段时间内的“健康状况”,认清彼此之间存在失效或者无效症状的问题所在,明确消除隔阂、理顺关系、高效规范的具体改进措施,让其尽快驶入“阳光车道”。二是多晒晒“反思的阳光”,管理者在假期里应冷静思考教育管理对象成长的差异性,明确只有让每一种管理制度及时去适应这些差异性变化,才会有针对性、科学性,才会让师生感受到制度的“阳光温度”。三是多晒晒“审视的阳光”,管理者要明白师生的发展和改变不是其外在行为的改变,而是内在思想情感的改变,在管理实践中应多去唤起师生自我约束、自我教育,唤起他们积极的情感体验。
让校园制度在假期里多晒晒“精致的阳光”。一是多晒晒“除尘的阳光”,对不合理、不实用、不融合的问题制度及时淘汰,并及时推出可以消除管理实践反馈出各种症状的新制度,强化制度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来克服实践中的尴尬,让各种管理活动驶入正轨。二是多晒晒“去皱的阳光”,敢于主动清除一些不适应师生发展需求、不符合实际工作要求、难兼容于新实践和新机制的陈旧制度,尽快消除无效管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的“阴影”;三是多晒晒“促靓的阳光”,通过反复审视一学期来涌现的奉献榜样、先进事迹、良好风气等积极力量,感受有效机制和制度健康的神奇效力,进一步丰富和创新适合师生成长需求的新举措、新形式、新渠道,真正把人作为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让校园制度在假期里多晒晒“魅力的阳光”。一是多晒晒“理性的阳光”,管理者应在假期里多揣摩一下“成长心思”,让各种制度多一些“人情味道”,虽然制度本身呈现的是严格的规则与要求,是硬条条、死杠杠,但在出台和执行的过程中应广泛发扬民主,使全体师生成为各种制度的参与者、执行者。二是多晒晒“感性的阳光”,管理者应在假期里多研究一些“激励术”,让各种制度多一些“聚心效应”,通过改进和优化具体的督促检查制度、评价激励机制,可以对师生的积极行为以正向的、激励的评价,对消极行为果断地给予劝诫和教育,能有效激发师生们的活力;多创新一些“感染术”,让各种制度多一些“动心效应”,让师生们的一言一行都渗透着制度的影子与内涵,使其成为校园里一种无形的文化,积极影响、引导着学校师生的思、言、行。
(《山东教育》2014年10月第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