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班主任的八个小建议

发布日期 : 2013-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海阳市育才小学    

 

我做班主任工作已经13年了,13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在这13年里,我和众多年轻班主任一样,尝到过做班主任的喜悦,也体会到了班主任的苦涩。笔者现就这几年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体会、经验和教训与年轻班主任们分享,希望能给更多的班主任提个醒,帮助他们尽快成长起来,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班主任。

一、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

年轻班主任多为刚踏出校门不久的学子,恰值多梦的时节。他们总是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希望和憧憬,总是期望自己能在最短时间内成就一番事业。事实上,现实生活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美好。班主任工作是平凡而琐碎的,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有的只是默默无闻的付出,有的只是苦与累;作为教师,虽然自己的能力很强,但是展示自我的机会很少;做的事情很多,而留名的很少;付出的很多,得到的回报却很少。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少年轻教师的心开始浮躁起来,以至于怨天尤人。一方面抱怨自己的工作单调无味;另一方面抱怨自己工作苦,在工作中逐渐迷失了自我,抱着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开始敷衍塞责。因此,我建议年轻班主任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为师者只有保持平静心态,才能排除尘世的喧嚣,守住自己最初的梦想,守住创造的激情,潜心研究班主任工作。也只有心态平和,才能让自己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情绪,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年轻班主任都有着极强的责任心和远大的抱负。所以在工作中他们往往也会产生急于求成的心理状态,急于“露一手”,企图通过自己几次长篇大论的主题班会或组织几次大的班级活动就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这无异于痴人说梦。班主任说白了就是一个“孩子王”,对于班主任来说,班级管理的实质就是无数琐碎小事的累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不是一天、一时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一点一滴来完成,日常生活中这些琐碎小事是最能考验班主任智慧,也是最能落实教育实效的。因此,建议年轻班主任要学会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曾有这样一则案例:一位班主任在接手一个新班级后,他不是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而是一声不吭地先绕教室巡视一圈,然后迅速走上讲台,开始对巡视的结果进行通报,教室里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接着这位班主任又告诉学生,他每天都将随时进教室检查卫生,一旦发现谁的座位周围有垃圾,就将通报并给予批评,达到相应次数的还将给予适当的惩罚。这样几周下来,班内再也没有人乱丢乱扔了,基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班风因之迅速形成,班级各项工作都走在了学校前列。从表面看,这位班主任每天紧盯班级学生的卫生情况有点小题大做,但正是这小题大做,才使学生变得谨言慎行,因为班主任连卫生这等小事都如此重视,其他方面又怎么可能放松呢?

三、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

年轻班主任刚刚参加工作,年轻气盛,容易发脾气是他们的一个通病。当遇到学生违犯校规校纪时,多数老师习惯的做法是:先对当事学生进行一顿猛训狠尅,然后再要求其当众认错,最后再写出检查并保证永不再犯。班主任们也对自己的这种“发火”式处理方式很满意,因为每次只要自己一发火问题都会立马得到圆满解决:学生当时不仅承认了错误,并且也痛下决心今后会改正错误的。其实这种“发火”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是很不可取的,因为班主任的一时冲动,有可能会导致突发事件的进一步恶化,进而影响对学生的后续教育;另外,班主任仅凭主观臆断就妄下结论,往往会造成“冤假错案”,这样会激起孩子们强烈的抵制情绪,他们会故意在班上惹麻烦,任你怎么处罚就是屡教不改,本来较为融洽的师生关系也开始紧张对立。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这一尴尬境地呢?我给年轻朋友提出这样一个建议: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设一个“站岗的哨兵”,让它随时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切不可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带到教室,更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处理事情。不论学生犯下多么严重的错误,也不能怒发冲冠、劈头盖脸地批评学生,而是要想法设法使自己头脑冷静下来,让心情恢复平静,等理智重新占据上风的时候再去处理学生的错误。

四、适时亮出自己的绝活

孩子们大多都会喜欢和敬佩那些博学多才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自己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也就是说班主任要想吸引学生、管住学生,没有使他们信服的地方,是很难取得预期效果的。所以年轻班主任必须要在学生面前适当地亮出自己的一些绝活,如:担任语文科教学的班主任可以从谈吐悬河、文笔妙手、字迹优美、语言标准几个方面选定突破口;担任艺术科目教学的班主任可以适时将自己的剪纸技术、竖笛、二胡技艺、精美书法等才艺展示给同学们;在授课过程中班主任还可以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下自己渊博的学识,进行跨科授课……这样必然会给学生以强烈的震撼,让他们佩服得五体投地。在今后的学习中自然会亲其师信其道,主动地去适应班主任一些独特的授课方式和管理模式,而不是去盲目、错误地品评,师生关系也自然就会日趋和谐、融洽。

五、做好班主任工作与授课的平衡

作为班主任,通常既要承担着一个班级大大小小的日常事务管理工作,同时还要承担着该班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这就导致我们很多年轻班主任不能很好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常见的问题是:上课前一旦发现班级学生在某一方面没有达到我们的要求,就会立马在自己的课堂上进行处理,对班级全体学生进行我们常说的“说服教育”,然后再进行授课。也许有很多班主任会说这没有什么不对啊,教育就是应该讲究时效啊,对于学生不良行为的校正应该从速,只有这样其效果才是最好的。但是我要说的是,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因为,班级管理与课堂教学是两种不同的工作,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首先会占用部分课堂教学时间,破坏课堂教学的完整性与独立性,其效果势必会大打折扣。其次课堂上处理班级事务,还会引起班级学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每次上课前班主任都对学生进行一番训话,这样无疑会给班级学生蒙上一层厚厚的心理阴云,班主任只会训人别的不会,班级气氛也会变得郁闷至极。另外,长此以往还会令班级那些遵规守纪的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自己虽然没有违纪,但每次上课总要受到老师的集体批评,心里自然会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我对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是:班级日常工作中应随时摆正自己的位置,做到教学与管理分开,该干嘛就干嘛。对于课前那些偶然的、突发的小问题应尽量做好记录,留待课间再给当事学生指出并提出相应的要求。或者是在班会课上把这些问题集中指出来,引起大家注意。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教育的积极作用,尽最大可能地化解消极作用。

六、争取任课教师的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在班级管理这场大戏中,我们的传统思维是班主任是主角,任课教师是配角。所以有很多年轻班主任都会存在这样一个误区:自己是班级的唯一“主宰者”,任课教师的职责就是协助和配合自己的工作;在班级事务的决策中,班主任也往往不会征求班级任课教师的意见,一切都是自己独断专制。其最终结果就是班级纪律松懈,班风不正,学风不浓,除了班主任所教学科的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外,其他功课均在年级倒数。那么,怎么才能避免这一状况呢?我给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就是:在班级建设中,班主任要学会放低姿态,主动为任课教师服务。课下闲余时间要主动帮助任课教师排忧解难,经常向任课教师了解其学科作业上交和课堂学习情况,一旦发现学生某学科成绩退步了,就要协助任课教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当科任教师要组织学生参加相应的学科活动时,班主任应根据自己的了解,积极向科任教师推荐合适人选,并带领和组织班级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科任教师提供最大限度的帮助,确保科任教师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这样班主任与科任教师的关系就会日趋密切,班级工作中的配合也会日趋和谐,最终就会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七、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

有些新班主任思想上尚未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和学生走得过近,甚至和学生称兄道弟,成了“哥们”和“姐们”。结果他遗憾地发现:开始学生很喜欢他,但当学生发现老师还要教育他们的时候,对老师的感觉就不一样了。还有些年轻老师则走相反的极端:对学生专制,不给学生说话的余地,导致学生产生强烈的逆反和抵触,以至于师生双方经常会形成顶牛的僵局。这也是不可取的。我给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就是:正确把握师生交往的尺度,拒绝零距离,也反对距离过疏。教师与学生之间固然要建立一种亲密无间的关系,因为过疏会拉大彼此间的距离,产生感情上的隔膜,有时还会失去理解和支持。但在管理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也不可过分亲近,要与他们保持一定的距离。因为距离过近,关系过于密切,这样虽然会赢得多数学生的好感。但可能会导致教师丧失原则性,只是一味地迎合学生的愿望,使班级管理陷入一片混乱。教师与学生保持适当的距离会使教师表现得庄重从容,处事公平洒脱,获得学生的尊敬。

八、常反思,勤总结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的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反思是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反思是一盏明灯,能引导我们走出沉浮和疲惫的泥潭。年轻班主任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就要让自己日常的成功和失败都能为今后的工作提供借鉴,也就是说要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勤于反思,及时做好工作总结。所以我给年轻班主任们的建议就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学会多思考,在本次教育活动中自己哪些地方成功了,哪些地方失败了,是方法的原因还是理念的问题。导致事件的发生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问题,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理效果会更好。这样,就会促使自己在不断的自我怀疑中进行自我突破并最终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山东教育》20135月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