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教育核心要素 促进学校内涵发展

发布日期 : 2012-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菏泽市实验小学  曾广国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处在由注重规模、速度的外延式发展向注重质量、效益的内涵式发展转变的重要时期,怎样促进内涵发展是各个学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学校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社会组织,就在于其构成要素有着显著的不同。我校围绕校园文化、课程开发、教师发展、学生发展等学校核心要素做文章,走上了一条协调发展、持续发展、特色发展的道路。

一、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引领学校内涵发展

1.用先进的理念文化浇铸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标

我校既为实验小学,就要有“实验”的勇气和魄力。我们紧紧围绕“实验”二字,形成了“以人为本,与时俱进”的核心理念,在此核心理念的统领下,形成了“德高学厚,业精致远;敬业启智,爱生善导”的教风,形成了“质疑体验,博学精思;活泼乐学,勤奋踏实”的学风,也由此凝聚成了独特的实小精神,引领学校的科学发展和长远发展。

2.用良好的行为文化夯实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石

我校的行为文化主要包括“国学熏陶”“阳光体育”和“习惯养成”三大版块。

国学熏陶。我们以学校的墙壁、宣传栏和校本课程《经典天天诵》等为载体,开展《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国学经典诵读。在诵读中,学生加深了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大增。

习惯养成。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编制了《进校歌》《预备歌》《课间歌》《谦让歌》《卫生习惯歌》等童谣,学生利用早读、课间、放学路上进行背诵。我们还十分重视汉字的书写,我们的学生都能写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在菏泽市举行的小学生钢笔字比赛中,我们的学生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阳光体育。健康的身体是学生获得幸福生活的保障。为了让每一名学生都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阳光体育运动的主题是“健康第一,快乐你我”。为了这一目标的达成,我们利用学校的每一块空地,利用身边的每一项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设置了阳光伙伴长跑、自主游戏、青春的律动——校园舞等多种活动方案。这些方案都是基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而设置的,因此学生们参与活动的热情空前高涨。阳光体育运动真正做到把时间空间还给学生,把兴趣爱好还给学生,把体育美育还给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爱使学生们的健康体魄有了保障,积极参与体育运动已经成了所有学生的自觉行为。

3.用优美的环境文化打造学校内涵发展的“航母”

我们本着“人性化、人文化、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原理,遵循整体规划、系统设计、着眼未来、突出特色的规划原则,以“绿化、美化、人文”为主题,建设了活泼、生动、富有人文气息的校园环境文化。在林荫小道两侧制作标语牌,教育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欣赏校园的一草一木。给校园的每一棵花木制作“户籍牌”,让学生了解各种花木的名称、属性,并通过网络、书籍等查阅花木的特点、生活习性等,进一步拓展学生课外知识面,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楼道悬挂系列展板:《名家劝学》《经典阅读》《四大国粹》《美丽永恒》《育知解惑》《科技之光》等,这些展板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浸染、熏陶,达到了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开发学校特色课程,支撑学校内涵发展

1.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学校以教科室为主管部门,组织部分骨干教师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每个年级每学期开展不同序列、不同内容的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活动。学校先后开展了社区环境卫生调查、交通状况调查、公共设施维护、环城公园桥梁调查等系列活动,学生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如:我的压岁钱怎么用、我阅读过的图书如何处置、废旧挂历的再利用,如何治理垃圾广告、孤寡老人的幸福生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始转变,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2.强化地方课程教学,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为加强地方课程教学,学校成立了地方课程教研组,由一名副校长兼任组长,带领专任教师开展地方课程教学研究,优化地方课程课堂教学,制定了《地方课程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规范了地方课程开设。把地方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如组织学生开展地震、防火逃生演练活动;与交警部门共建,创建了“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室”,定期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更多的交通安全常识,强化学生的安全意识;组织学生开展环保调查,进行“走近家乡的河”“治理白色污染”“我给市长提建议”等环境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环境保护从我做起。

3.建设特色校本课程,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专门成立学校课程研发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学校课程的研发、申报、审定和实施。开发了经典文化、演讲与口才、科学世界、书画天地、音乐天地、巧手坊、我爱家乡、体育天地等八个门类的学校课程,下设多个模块。这些课程有的是根据本地区、本校情况对国家课程教材内容加以充实而形成的,有的是将学生学习范围延伸到生活实际而形成的,有的是教师根据本地实际自行开发的。

为保证学校课程落到实处,教导处严格按照课程要求,从课程方案的制定、课时安排、场地建设、教师选配、学生选课等方面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三、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保障学校内涵发展

1.创新教师考核评价制度,强化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制定了《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改变过去偏重教学成绩的单一评价办法,建立了教师自评、互评、学生评、家长评、学校评等多元化、综合性、发展性评价机制,从师德修养、文化学习、专业发展、课堂教学、教育效果和课外辅导六个方面进行评价。设立了“骨干教师”“精英教师”“明星教师”等奖项,每学年评选一次,评价和考核结果直接用于评模、评优、职称评聘,真刀实枪地评和比,评出了正气,比出了干劲。

2.专家引领,读书学习,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和文化素养

学校每学期都邀请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培训。我们还规定,只要外出学习,回校后,带队领导要做一场汇报讲座,教师要执教一节汇报课。学校鼓励教师多读书勤学习,建立了教师读书活动制度,开展了“读书伴我成长,营造书香校园”系列活动:如“读书论坛”“读书心得交流会”“教师专业文化测试”“教师备课能力竞赛”等。

3.校本教研,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研究水平和实践能力

我们建立了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每天下午学生放学后一小时是学校校本教研时间,分管领导参加,级部组长主持,每次活动确定一个研究主题和一个中心发言人,大家轮流坐庄。中心发言人提出课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大家共同辩论、探讨、研究,以求问题解决的最佳方案。定期开展研讨课、观摩课、示范课等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活动,进行听、评、研一体化教研。每学年组织一次面向全市的教学开放周活动,来访学校和教师可以到任何一个教室听课观摩,可以参加任何一个校本教研活动。我校教师申报并承担了多个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科研能力。

4.青蓝工程,名师工程,促使教师迅速成长,脱颖而出

没有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就谈不上学校内涵的发展。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我校实施了青蓝工程和名师工程。

青蓝工程。每一位新到校的青年教师,学校都安排一位理论素养较深厚、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对其实行跟踪式培训指导,从班级管理到常规教学,从理论学习到教学研究进行全程培训指导,力促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迅速提升。近几年,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在省、市、区各种教学比赛活动中获奖。

名师工程。学校制定了《名师建设工程实施方案》,每两年进行一次名师培养人选评选,为每位名师人选提供2万元培训、科研经费(培训周期为5年),制定学习、培训、成长方案,为名师成长提供有力保障,积极推动名师人选不断成长。同时,充分发挥名师人选的辐射带动作用。近年来,我校先后有19名教师成长为省、市优秀教师、教学能手。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深化学校内涵发展

1.改革学生评价机制,倡导多元评价

学校制定了《学生发展性评价方案》,从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艺术素质、劳动素质、个性特征等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积极倡导“多一把尺子,多一批好学生”的评价观。尊重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运用自评、互评的方式,开展了“我的闪光点”“我是小小交际家”“七彩果子树”等自评活动。积极运用赏识性评价,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设置十类班级小明星,开展“争做小明星”活动,让不同个性的孩子都能发现自己的优点,找到生活和学习的自信,促进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

2.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班队活动

为锻炼学生能力,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我校采取了自主组织、自主管理的班队活动模式,教师退至幕后指导。

班队委成员的产生,除低年级由班主任选任外,中高年级班队直至学校大队委,均通过自荐、演讲等方式竞选产生,以培养孩子们的民主意识和竞争意识。各种活动,如主题班会、队会、升旗仪式等均由学生自主组织。

3.多彩的兴趣小组

结合校本课程,我校组织了30余个兴趣小组,内容涵盖体育、艺术、民间工艺、科技创新等门类,为每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发展提供了宽广舞台。“脸谱”“面塑”等小组彰显了地方传统艺术,“小记者”“管乐队”“演讲团”等小组显示了学生的多种才艺,“航模”“机器人”等小组培养了学生的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乒乓球”“家乡武术”等小组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每周四下午的课外活动,五彩缤纷的小组活动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

 

(《山东教育》2012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