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木匠的态度做教师

发布日期 : 2012-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枣庄市山亭区桑村镇芹沃小学   李雪峰

 

我的家乡有句俗语——木匠手里无废料。少不更事的我,对这句话一知半解,半信半疑。前些年木匠为我家做活,才亲眼印证了这句俗语的可靠性。

木匠做活时,把大料用来做门框、门扇,中等料做窗户框、窗户扇,小料做桌子、椅子等。就连几厘米的小料也砍成楔子,插在榫子缝里,使木器更牢固。而看似无用、不起眼的木屑,木匠也不会放过它,点燃它烘烤不直的木料。

想必看过木匠做活的人都可得到不同教益和启示。我是名教育工作者,想到的当然是有关教育的问题。

木匠能用平等的心态、带着欣赏的眼光把每一块木料都恰到好处地用到不同的位置,而不因木料太小、不直而废弃。教师怎样对待学生,决定了学生的命运。木匠不舍得废弃一块木料的心情,和教师希望学生们都早日成才的心情是一样的,可是做法却往往不同:木匠思考的是如何给每块木料找到合适的位置,符合它们的需求,怎么实现它们自身的价值。教师为教育学生冥思苦想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学生心灵深处的需求是什么?怎样满足学生成长的需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质就是被人赏识的愿望。”这就要求教师要带着爱心给孩子投以欣赏的目光,使他们在教师的欣赏中不断树立信心,学会认识自己、欣赏自己。作为教师,要多给学生一次机会,多等待一分钟,多给他们一点赞许、欣赏的目光。当孩子接收到这一目光所包含的信息时,胆怯就会一点点消失。久而久之,你会发现课堂上举起的小手越来越多,活动中积极表现的身影越来越多,自信在引导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木匠面对不直的木料不但不埋怨,反而会小心翼翼地用木屑烘烤,使之逐渐变得平直。这可反射于教师对于某些所谓“难管”学生的教育。常见有教师对“难管”的学生粗暴无礼,大发雷霆,不是责骂,就是推搡,或者拍桌子、摔本子。这种狂轰滥炸式的“管教”不是教育,而是耍蛮。学生不但压而不服,还会激起严重对立,势必愈来愈变为“老大难”。原因在哪里?就在于教师没找准问题的症结,没摸透学生的心思。而木匠面对不直、难用的木料不是发脾气,而是心平气和地想办法,点燃木屑慢慢烘烤,使之感到温暖,心悦诚服地变直,做活用起来得心应手。这也印证了张文质先生的一句话:“教育的变化是极其缓慢、细微的,教育是一个‘慢活’‘细活’,恰如农民种庄稼。”而我却要补充说:“教育的变化恰如木匠烘烤木料。”对“难管”的学生,教师要带着爱心,带着欣赏的目光和实际行动采取疏导的方式,既要能多放手大胆地任学生自主探究,又要能在学生需要的时候及时地提供帮助,并对他们取得的任何一点成绩加以鼓励。这样,他们就会成为教师的好帮手、遵守纪律的好学生,他们的愿望就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而不是误入习惯于“捣乱”的歧途,或者被压制为消极失望,失去蓬勃的生机。

所以,担负着教书育人的教师,请您学一学木匠对待木料的态度,在教育过程中多考虑一下学生的成才需求,多从自身寻找寻找问题,让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教育规律,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树立信心,奋勇拼搏,去创造属于他们自己的灿烂辉煌的明天。

 

(《山东教育》2012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