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有感
发布日期 : 2012-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诸城市密州路学校 白术燕
一次去听一节六年级的数学公开课,只见女老师时不时地来一句:“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做得不错,得星一颗!”“第六小组讨论得很好,得星两颗!”……诸如此类的话语,贯穿了整堂课。几乎每一次的个人回答、每一次的板演、每一次的全体练习,老师都不忘说一句“加星一颗”。甚至在这节课结束的时候,还要统计出每一个人的得星总数,评出本节课的“课堂之星”。
整节课给人的感觉,仿佛是在进行一场做题大赛,类似电视上娱乐节目。课堂被“加星”的评价环节搞得支离破碎,仓皇急促,不从容不条理,不具备美感。听课时,我身边的那个学生是个小组长,他的手一直不曾停下来,随时准备着记录得星数。而这,又能让这名学生获得怎样的听课效果呢?不能不引人深思。
评价的一个原则是及时性,可是这样高频率的密集的评价,实在有些过度。当学生走过一程,再回头看一看,做一个总结与反思,这样的评价会产生积极的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得到提高和进步。但是像这堂课评价得星的办法,仿佛一个人走路,走一步回头看一眼,再走一步再回头看一眼,这种走路方式只会影响行路的速度,而且肯定走不远。
评价只是教育教学的一个辅助手段,它有一定的技巧与艺术,但是仅止于技术层面的东西,其作用是有限度的。虽然合理正确的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使其增强自信,树立自尊,但这并不是教育教学的全部——课堂节奏如何掌控,学习知识怎样呈现,复习巩固怎样设计,这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而评价,只能发挥一定的作用,它代替不了上述这一切。
记得我上小学时,老师对学生从来都是错了就吼或骂,即使是对了也只是点点头说声“不错”而已。虽然现在看起来当时老师的评价方式有些简单,评价艺术有些粗糙,可是直至今天,我依然能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殷殷期待之情。那种至真至诚的本色的毛坯式评价,让我一回忆起来,心里就感到一种温暖与关怀。
评价只是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即使老师的评价遵循了评价所有的原则:及时性、多元性、发展性等,但若只是机械地刻板执行,而缺乏出于内心的喜爱与赏识,也不会产生作用。一个点头,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可以是评价,简单直白,表述清楚,不一定非要用准确的得星数来衡量学生的优劣。真正的教育,需要付出巨大的耐心与爱心,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成长与进步。那种发自于内心的真诚的慈悲、怜惜、赏识、期待,能像阳光雨露一样渗透到学生的心中,从而使其受到感染与熏陶,有所进步。而那些无爱的评价,只能是皮相,是外延,甚至有些哗众取宠的意味,不是教育的内涵,量多量大又奈何?望所有教师深思。
(《山东教育》2012年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