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有时不妨“闹着玩”
发布日期 : 2011-12-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浙江省苍南县灵溪镇灵江辅导小学 杨聪
“说过多少遍了,你们怎么又打架!”
“你说,为什么打他……那你呢……是不是故意的?再这样,叫你爸妈来!”
“知道错了吗?屡教不改!都给我站到墙角去反思!”
……
时常见到一些教师为学生的屡屡吵架、打架而心烦不已,要么苦口婆心地摆事实讲道理,要么怒火中烧地批评训斥,要么干脆不理不睬敷衍了事——其实,小学生之间的磕磕碰碰在所难免,而且吵吵闹闹也是这个年龄阶段成长的自然需要,教师要想靠着一次两次的讲道理和训斥处罚以达到一劳永逸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孩子往往刚刚还吵得不可开交,甚至哭哭啼啼,转眼间却又缠在一起玩得不亦乐乎。其实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教师不应该用成人的心态去刨根问底,更没必要刻板地捧着成人眼中所谓的“公平公正”准则,非得把每一次的问题都处理得一清二楚不可。如果以为唯有如此才能阻止类似事情再度发生,不但不切实际,而且是自寻烦恼。反倒不如根据实际情况来个“反常规”处理,常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傍晚放学后,我正在办公室里批改作业,突然小甜跑来说小游和小南要打架了。
“已经打起来了吗?”我问道。
“起先是吵来吵去……”小甜有些着急,“现在可能已经打起来了!”
这时又跑来一个学生说:“老师,小游被小南压在身下了……”
“那你俩马上去叫他们停止,然后过来找我。”
过了一会儿不见动静,我不放心,连忙走出办公室去找他们。刚到楼梯口,就看见小游和小南一前一后慢慢地走过来。一个咬牙切齿,一个横眉瞪眼,脸上都流出汗来,看来刚才扭打得很是起劲。我转身回到办公室,他们跟了进来。
“打得怎么样,有没有输赢?”我一边不动声色地问,一边搬动椅子在办公室中间腾出一块空地。
他们沉默着,等待着我的责问和批评。小南哭丧着脸,小嘴紧闭,迷惑地看了我几眼又低下头去;小游则一副可怜的样子,慢慢抬起头,翘着嘴唇好像要说什么,却没说出来,看着我与往常不一样的行为,脸上同样笼罩着迷惑。
“这样吧,你们在办公室里再打一次,老师当裁判,给你们定个输赢。”说着,我关上了门,让他们在中间那块空地面对面地站好。我则立于一旁,煞有介事地分别按了按他俩的肩膀,高举起一只手臂,做着裁判的动作。我的举动让他俩恍然大悟又感觉不可思议。他们不敢吱声,一动不动地站着,低着头,垂着手,后来看我还是一本正经地做着裁判的姿态,想笑又不敢笑,不知不觉中彼此的表情已经有些缓和了。
“注意了,开打时要遵守以下规则:脑袋不能打,不然脑震荡了;眼睛不能戳,不然成瞎子了;面部不能抓,不然破相了;脖子不能掐,不然断气了;心窝不能掏,不然心跳停止了;裤裆不能踢,不然疼死了……”他们听着听着,不禁“扑哧”笑出声来。而我依然一副严肃认真的神情:“总之,要是打了不该打的地方我就会喊停。准备好了吗?我喊‘一二三开始’,你们就动手,听清口令,不能抢先。”
“一、二、三……开始!”我用力挥了一下手臂,马上后退了几步,在一旁做出认真观望的架势。两个小家伙没有动手,倒是一个捂着嘴笑,双肩抖动;另一个笑嘻嘻地咧开了双唇,连身子都摇摆起来。
“你们不比赛了吗?”我问小游,“现在到底要不要打呀?”
“老师,您……您今天特有意思……”小游眯缝着双眼,连忙摇摇头。
“那小南呢?”
“老师,您都可以当演员了。”小南忍俊不禁地说,“您说的话、做的动作让我肚子都笑疼了……我也不打了……嘻嘻……”
“真的不打了?那还有什么要跟老师说的吗?”
小南抓抓脑袋说:“老师,我们起先争来争去,说谁比谁胖。都是我急了,一急就冲动了。”
“我也不对,争不过就用手推他。”小游显得有些不好意思,“其实,开始是闹着玩呢,闹急了就翻脸了。”
“哈哈,你们都很清楚嘛,那老师就不多问什么了。”我同时举起他们的手臂宣布,“这次你们都是胜利者,握握手吧。”说着,我把他俩的手按在了一起,他们顺势拥抱起来。
“好了,你们可以回家了。”我终于笑着说,“出了门就不能再打了,要打的话得提前通知我一声。如果没有我这个裁判在场,不但分不出输赢,而且万一打到了不该打的地方,那就没人及时给你们打120了。”
“老师,您放心吧!”“您看,我们本来就是好朋友,我们不打了!”他们手牵着手眉开眼笑地一起走出了办公室。
有时候,我就这样相机行事地和学生一起“闹着玩”,我称这为“卡通版”的教育方式。或许其中有许多值得推敲和质疑的地方,但我相信只要不断进行尝试和调整,以求恰如其分地让自己与学生融为一体,让教育少些枯燥乏味的说教和忧心忡忡的压制,多些让孩子心领神会的童言童语和乐于接受的情趣,定会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教育,有时不妨“闹着玩”。
(《山东教育》2011年11月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