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勉强的微笑

发布日期 : 2011-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平度市张舍镇官庄小学 王清爱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已有二十余年,自以为教学工作中比较崇尚先进的理念,也善于学习科学合理的管理经验。在教育学生方面,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大多是值得肯定的,至少我遵循了教育规律,而且基本能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进行辅导和教育。直到两年前的一天,我偶然读了女儿的周记,一切才有了改变……

那时女儿刚上高一,正进入人生的关键时期。由于女儿中考以优异成绩被市重点中学录取,因此,我成了众多家长心目中教育子女成功的母亲。很多同学和亲友,甚至不太熟悉、只是认识的人都向我取经。他们那份望子成龙的虔诚引起我的共鸣,也让我倍受感动。于是,对每一位来取经的,我都耐心详尽地描述女儿一路走来的成功经验。其中印象深刻的是,面对刚入初中却贪玩的女儿,为了让她努力学习,我是怎么在盛怒之下撕毁了她一字没写的练习册,以及如何冷静地和她谈判: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退学在家玩,要么好好学习等等。听的人频频点头,有些甚至还拿着纸笔做记录。讲述这些的时候,我并不避讳女儿。因为在我心里,女儿之所以有这样的成绩,与我当初的教育方式是密切相关的。我甚至认为,如果没有我当时的严厉和果断,女儿现在或许就是个放任自流的野孩子。因此,面对女儿讲述这些的时候,我内心是很坦然的,从来没有觉得有什么不好。

那个周末,女儿有事外出,让我帮忙整理书本。一本本整理着,忽然就发现了那本周记。于是就随手翻看起来,可是越看脸越发热,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每当听到妈妈和阿姨们谈起教育我的成功经验时,我只能拼命地告诉自己:微笑、微笑、再微笑……”“……妈妈以为我那样努力学习,是因为她的教育方法对了,可她想过我的感受吗?她尊重过我吗?我真想马上考一个遥远的学校,离她远远的,摆脱她那种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说实话,我真的没勇气再看下去了。内心的挫败感越来越强烈,我以为的教育成功竟是我的一厢情愿,而且在孩子的心里竟造成那么大的阴影,以至于孩子学习的动力并不源于理想或愿望,而仅仅是离我远一些。这让我开始以慎重的态度审视我对女儿的教育方式和对学生的教育方法。

人一旦陷入反省的境地,对自己所走的路、所做的事情是能客观做出判断和总结的。回顾对女儿的教育,我始终处于一个理念施加者和行动限制者的位置,我的主动与教育所倡导的主导是背道而驰的。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而不是让受教育者被动地接受或服从。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自己最大的失误是虽然本着一颗为孩子负责的诚心,却忽略了孩子也是有思想、有尊严的人。从女儿的字里行间能看得出,孩子并不是完全反对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方式,而是觉得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尊严和感受被弃置。这让他们没有任何机会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而只能感到教育者的居高临下。再小的孩子也有思想的幼芽。我们如果一味地把学生当作懵懂的孩童,不给他们充分参与思索的空间,只会限制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自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让我想到,理想有效的教育方式应该是一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心灵与思想互动的过程,只有把教育对象放到和我们同样的高度,把他们作为平等的人来进行心灵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教育实施的过程。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教师只有善于引导他们面对失误,自己找到原因和解决方式,才会使其找到奋斗的目标和动力。

女儿对我的触动更让我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谨慎的态度。以前讲课的时候,在我阐述完自己的观点之后,总是习惯性地问学生:“你们听懂了没有?”现在,每当我想表达什么问题,在讲完之后,我总会微笑着问学生:“请问我讲得清楚吗?”凡此种种,类似细微的变化带来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在孩子们看我的目光里,多了信任和亲热。只因为,我不想再勉强任何一个孩子微笑。

 

(《山东教育》2011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