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滴中呵护孩子的善良

发布日期 : 2010-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枣庄市市中区实验小学 王艳


一次,我去别的班级听课。课堂上,老师正在指导学生写生字时,一个男孩的铅笔突然断了,他举手向老师报告:“老师,我的铅笔断了,我没带转笔刀,也没带多余的铅笔。”老师听后便问全班学生:“谁有多余的铅笔?”一些学生听后纷纷打开文具盒去找。这时,坐在前排的一个女孩首先把铅笔递给了那个男孩。而此时坐在后面的学生呢?他们有的还在继续找,有的找到了一边举着铅笔一边说:“老师,我有!”其中有一个竟然还拿着铅笔起身要往前送。老师见状厉声喝道:“行了,没看见××同学已经给他了,就想瞎出风头!”孩子们只好悻悻地把铅笔放回文具盒。我发现那位要往前面送笔的学生撇了一下嘴,然后垂头丧气地回座位了。

看到此景,我不禁想起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小男孩,每天下午都要过一道街口,他执意要搀扶一位老婆婆过街。其实,这个老婆婆是不用过街的,她之所以每天都站在路边,是在等人接她回家。可在孩子的热心面前,她只好让孩子“送过”街口以后,再自己走回来继续站在路边。

孩子们争相借给同学铅笔,和故事中的小男孩扶老婆婆过街一样,都是爱心之举,却遭到了不同的待遇。老婆婆在那个孩子面前,完全可以对他说:“孩子,我不用过街。”但她宁愿自己白走一趟,也要让小男孩带过街去。这是老婆婆的细心、爱心所致,她不忍心去伤害孩子那纯洁的热情和可贵的爱心。而小男孩送老婆婆过街,也在街口上留下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讲课的老师可能担心课堂纪律,所以口出此言。试想,受到老师指责的学生,他们心里又会是怎样的感受?如果他们的热情多次受到这样的打击,将来遇到类似的事情,他们还会热情起来吗?孩子的心灵是最为敏感的,它需要为人师的我们用老婆婆一样的细心、爱心来呵护。其实,老师完全可以对孩子的善良之举赞扬一番,然后再让他们各自收起铅笔。这样做既能保护孩子的爱心,又能维持课堂纪律,也就不会出现热心学生撇嘴的现象了。

呵护孩子的善良,呵护孩子美好的心灵,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职责。这需要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在每一个教育细节中来完成。细节,虽不起眼,但会影响孩子的未来之路。老师们,让我们向孩子敞开心扉,走进他们的心灵,在点点滴滴中悉心呵护,不留下一丝遗憾。

 

 

(《山东教育》2010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