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势教育和逆势教育

发布日期 : 2010-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刘贞年

记得上高小的时候,计算航行速度,老师教给我们两个公式:航速+流速=顺速;航速-流速=逆速。后来想,这种现象好似普遍存在:顺风和逆风,上坡和下坡,升高和降落……沿着这条思路想下去,就想到了顺势教育和逆势教育。

中小学时代的好多事情,至今记忆犹新。第一次作文,老师批语说:“初次作文,很有意思。”初三时,有一次作文,老师批语道:“大有作意。”当时看了这些批语,心里很滋润,就暗暗地为以后的继续努力攒力气。好的作业,除打对号外,还写一个“好”字。表扬、鼓励、评三好、发奖状……凡此种种,大概都在顺势教育之列。所谓顺势教育,就是在学生做得不错的前提下,再助他一臂之力,就像顺流而下的航船,再帮他掌舵划桨。这大概是对优等生而言。像孔子对颜回,就是这样。孔子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孔子说颜回就像说自己的孩子,很亲切,“如愚”,如同一个呆子。后来观察他的言行,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对老师讲的道理,他能有所发挥,他能举一反三。孔子高兴地说“颜回并不愚蠢”。颜回听了老师这话,心情能不愉快吗,能不深受鼓舞吗,能不再接再厉吗?可见顺势教育,源远流长。

对于后进生,也应进行顺势教育。聪明的教师,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稍有进步,就夸奖一番,给他打气助威,促其马不停蹄,继续前进。这种做法,在当代教育中运用得特别普遍,很多优秀班主任在介绍班级管理经验时,都谈到了这一点。

以上所言,是顺势教育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即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在大学教育中,表现得尤其突出。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专业所学,教师顺着知识的流向,组织教学,完全是一种顺流而下的态势。中小学的教学任务,是基础教育,与此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但中小学生的爱好开始萌动,个别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爱好开始显现。面对这种现象,可因材施教,做些正面引导,也属顺势教育的一个内容。但不能像大学校园里那样,搞专业学习,如果掌握不好,容易出现偏科现象,这是不好的。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首创。他那个时代,没有大学分科教育。他招收学生,也不那么严格,只要愿意去学习,一般都能接受。他教育学生,按照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久而久之,就产生了这种教育理念,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是值得肯定的。现代教育,出现了一些复杂情况,需要分别对待。大学教育,可以放开手脚因材施教,越精深越好。中小学教育阶段,要掌握分寸,不要失却了基础教育的本色。

我的作文,篇幅过长,老师说这不大好,应写得短小精悍些。后来,又发现论说文中的论点论据不清,他把我叫到办公室里,批评了一顿,说得我心跳不安……我体会,这都是逆势教育。

逆势教育,就是纠正学生的错误想法和错误做法,并指出纠正的方法。这对于学习好一些和差一些的学生,都适用。“玉不琢,不成器”,这是千古不变的真理。喜欢优等生,是教师常有的心理状态,但不能护短。护短,从感情上讲,是爱护学生,但实际上则是害了学生,严重的,可能葬送其前程。有些优等生,在春风得意之时,可能滋长骄傲自满情绪,不给他浇浇冷水,很难清醒。当然,浇这种冷水,也要适量。浇大了,得了“感冒”,就太不划算了。对于后进生,逆势教育更要及时进行。这项教育,班主任们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此就不赘述了。值得一提的是,对于中小学生痴迷上网怎么办。提起这个问题,班主任老师及其家长都很头疼,苦于找不到行之有效的办法。实际上,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没有,你想说一回两回就解决难题,天底下哪有那么便当的事!这里用得着“以其人之身,还治其人之道”。他不是痴迷吗?我们也痴迷,盯住他不放!他上哪儿,我们也上哪儿,但不能去网吧。可以做些体育活动,可以参加些简易的劳动……间以某些说教。以这些活动代替上网,或者说用这些活动排斥上网。这样坚持一月、两月……顶多半年,总能解决问题。班主任老师如能这样,当然求之不得。班主任不能这样,家长义不容辞,必须挺身而出。上网痴迷的孩子,像吃鸦片的一样,不拿出戒毒的决心,是不行的。这当然是一个“笨”办法,但有“巧”办法吗?如有,我们一定喜出望外。

以上说的是校园内的逆势教育。社会上也有逆势教育,领导者的批评、亲戚朋友的指点……都是。还有一种硬性逆势教育,是在劳教所里进行的。我就读的中学里,校长的儿子偷篮球,而且屡教不改,他觉得很失面子,也别无他法,就把儿子送进了劳教所。一年回来,继续学习。后来读了农校,毕业后做了技术员,当了干部。应该说,这项硬性逆势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进劳教所的青少年,不止一个两个,后来成为社会有用人才的,也大有人在。

顺势教育和逆势教育,是一对孪生姊妹,绝不孤立。在整个教育领域内,二者相辅相成,相互联系,互相转化,有时也能相互制约。

一个学生,正在高歌猛进,顺势教育跟进。不知什么时候,就发生了故障,出现了毛病,逆势教育也就到来了。或者说,顺势教育转化为逆势教育了。上文已经说过,有学生上网痴迷,要下大力气进行逆势教育。当他转变过来了,顺势教育即刻发生,也就是逆势教育又转变成了顺势教育。但这时候还不能掉以轻心,必须时时在意,防止旧病复发。也就是说,顺势教育中,潜藏着逆势教育。逆势教育中潜藏着顺势教育的情况也有。像教育上网痴迷者的整个历程中,一边进行逆势教育,见缝插针,就进行顺势教育,说他球打得好,干活肯下力气……总之,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可能有人会把顺势教育和逆势教育同表扬和批评相提并论,这是不对的。可以说,表扬是顺势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同理,批评是逆势教育的一种表现形式,也不是唯一形式。前者的内涵,比后者深厚得多。譬如电影戏剧,屏幕上出现的,虽然是最终成果,却很表面。更深厚的内容,都在幕后。

不论顺势教育,还是逆势教育,都必须认真进行,才有成效。

相对来说,顺势教育比较省力。快马不鞭也奋蹄;顺流而下的船只,不划桨也能前进。但是,还是加一鞭走得快,还是在学生顺流而下的时候帮助他们掌好舵航行稳妥,免得搁浅。王安石的《伤仲永》,大家都知道,仲永的父亲就没把顺势教育做好,他得知儿子聪慧后,没有顺势加强教育,而是飘飘然起来,领着他四处见宾客友人,把儿子所有的聪慧都磨损掉了。久而久之,“泯然众人矣”。顺势教育中的因材施教,也是有教训的。前些年,有的高校选了一些数理方面的少年尖子生培养,但不久毛病就出来了,他们的文科水平太差,阻碍了理科的学习。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回过头来再补习语文。逆势教育,更不能掉以轻心,稍有松懈,就会前功尽弃,这样的例证一点也不难找。我有一个邻居,他的儿子十岁了,尚未入学,好多人都为他着急。后来他终于觉悟,同意儿子上学。老师很热情,给他免了学费和书费。但这孩子的成绩不佳,纪律性也差。面对这种情况,加强教育就是了。可是他不,一听就火了,又不叫孩子上了。现在,孩子二十多了,啥也不干,到处胡走乱转,人称“夜游神”,成了废人。

前车之覆,后车可鉴。记住这些教训,对今后的工作可能有指导意义。

 

(《山东教育》2010年第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