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智慧经营教育

发布日期 : 2010-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滨州市滨城区第三小学 徐荣芝

“刘老师,我们班的文强说喜欢晓静。”一下课,一群学生就拥向办公室,忙着向班主任刘老师报告班内发生的事情。刘老师是一位有着十几年教龄、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对于这种老生常谈的问题她早已有了处理的办法。只见她不慌不忙地抬起头,露出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怎么了,这不是很正常吗?晓静是位非常优秀的学生,老师也很喜欢她呀,有什么问题吗?”刘老师为自己多年来处理“早恋”问题的妙计暗暗得意,看你们还能怎么说。谁知这些“告状”的学生不依不饶,其中带头的永彬说:“不,刘老师,这不一样。您除了喜欢您老公之外,还喜欢别的男人吗?”“和您同龄的。”生怕永彬没有表达清楚,同伴忙给他补充道。“这……你们先回去吧。”刘老师一时无语,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懵懵懂懂的孩子们。

学生走后,刘老师陷入了沉思:针对学生提出的谁喜欢谁的问题,自己一直以来都是这样解决的,没出现过什么问题。这还是刚参加工作时一位老教师传授给自己的,一直沿用至今,而且办公室的其他教师也是这样来处理这种问题的,效果一向很好。可今天它怎么就失灵了呢?是不是自己的教育理念、教育方式出问题了呢?仔细一想:是啊,都什么年代了,用这种老生常谈的方法还怎么能说服孩子们呢?几年前,学生还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时代,“老师和同学们也都很喜欢她”这一句话就能消除他们心中的疑虑。可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影视剧、刊物等内容早已让孩子们能区分出老师的喜欢与他们所谓的“喜欢”的不同,并且还提出了更为深刻、让老师甚为尴尬的问题。看来自己一直用老眼光来看待学生、用老经验来处理问题的做法有些过时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人决心学医。他读了一些医书,记住了,然后就给人看病。看了一个,没治好,又看了一个,还是没治好。人家问他:“您怎么治不好病呢?”这位先生愤愤地说:“我明明是按照医书开的药方,可恨这些病人不按照医书得病!”病人的病情各有不同,同样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孩子,即使相同的问题他们也有各自不同的思想。如果我们也像那位蹩脚医生一样,责备学生不按照教育专家描写的那样幡然悔悟,岂不是太可笑了。

哲学家卢梭曾说过:“合适的就是最好的。”好的教师在于了解学生的需要,做到“因地制宜”或“因材施教”,并因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智慧。只有当教育的水平达到这一境界,它才会呈现出随处生景、行云流水的状态,才会在教育花园每条小径分岔的路上欣赏到意想不到的神奇风景。一个赏识的眼神,一句表扬的话语,一记温柔的微笑,于是乎,再怎么恶劣的学生都被感化了,要求上进了——我们都曾经一度信赖于这些神话,温柔地笑对学困生,拿着放大镜找寻问题生的优点,不遗余力地表扬后进生……但教育并不是这么简单轻松的一回事,教育精神并非如此般庸俗,它是理智,是智慧,是科学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教育,从来都需要智慧,不管是过去的教育,还是当今的教育;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离不开智慧与方法。失去智慧的教育犹如一潭死水。智慧的教育才是一种精神的教育,是创新人类精神的过程,是用思想来填写生命发展的空间。

教育的智慧在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因材施教。教育的课题应该从教育的实践中自然涌现,我们应该尊重并且依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育的方式方法。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按照孩子的个性引导其成长,使其最终成为最好的而又独一无二自我的教育。教育是一个充满智慧的过程,它侧重过程的逻辑分析,侧重理智的诊断。当我们能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他们着想时,教育就会充满了智慧。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学会拥有的是教育的智慧。

教育,需要用智慧来经营。

 

(《山东教育》2010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