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教出自己的风格

发布日期 : 2017-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雪宫小学   刘振东

 

2016年在第三十二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祝贺和诚挚问候。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总书记指出:“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

教学风格离我们远吗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每一个教师都是个性迥异的人,有着自己个性鲜明的思维方式、认知特点和言说方式,对教育、对学生、对课程等有着自己个性的认识、理解和追求,教学方式也必然地打着其人格的烙印。当鲜明的教学个性趋于稳定与成熟的时候,也就意味教学风格的初步形成。

教学风格与教师的人格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追求与形成教学风格的过程就是锤炼、升华人格的过程,换言之,没有人格的锤炼与升华,也就不可能形成完美的教学风格。教师追求教学风格的过程,就是从平凡走向优秀、从优秀走向卓越的过程。

教学风格形成与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人生价值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得以展现的过程。教师的人生价值和生命幸福体现在各个方面,教学显然是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因为教学是教师与学生最重要、最密切的交往方式。课堂,不只是传输知识的地方,更是唤醒生命自觉、激活生命潜能、丰富生命体验、启迪人生智慧的地方。没有课堂教学的成功,就难有教师人生价值的实现;没有课堂教学的幸福,就鲜有教师教育职业的幸福。

雨果说得好:“没有风格,你可以获得一时的成果,获得掌声、热闹、锣鼓、花冠、众人陶醉的欢呼,可是你得不到真正的胜利、真正的荣誉、真正的桂冠。”教师要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和人生价值,怎能离开对教学风格的追求呢?

教学风格形成的过程,还是教师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成就自我的过程。理想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形成一种良好的默契,这个良好默契的形成,离不开师生越来越全面、越来越深刻地彼此了解和熟悉,尤其需要教师不断地自我反省和调节,进而深刻地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最终成就自我。“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正是教学风格的指引,正是对教学风格的追求,为教师铺展开了风光旖旎、五彩缤纷的人生画卷。

教学风格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实践的磨砺和时间的沉淀,需要经验的萃取和升华。谁对教育爱得更深沉,谁的教育理想更丰满,谁对教育的追求更执着,谁的教育智慧更丰富、素养更丰厚,他的教学风格就会形成得更快、更鲜明。

其实,教学风格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一直走在追求教育理想的道路上,每一位教师都会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师何为

是的,教学风格不只是娴熟的教学技能、技巧,不只是丰富的经验与知识,它更多地体现的是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热爱体现着教师的责任感、事业心、价值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纯粹的、深沉的、执着的爱,是教学风格的灵魂,是教学风格得以形成的原动力。

风格是人格的外在表现,是“特殊的人格”。追求教学风格的教师,怎么会忽略又怎么离得开对人格的锤炼呢?严谨治学、淡泊名利、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当这些美好的品质融化于内、形之于外的时候,其风格也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教学风格是教育思想、教学实践和教育智慧的融合与结晶。教师要树立一种观念———读书是教师的天命,而且要“以一种古典的心情,从容地、沉静地对待读书和学习”。教师需要广泛地阅读,在阅读中汲取他人的思想,澄清自己的观点,丰富自己的智慧。

令人忧虑的是,当下校园里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太少了,一些教师正日渐成为“信息碎片化”一族,他们读的是时尚杂志,浏览的是八卦信息,关注的是趣闻轶事……远离了读书,也就远离了宁静和沉思;远离了经典,也就疏远了圣贤和大师。远离了宁静沉思,疏远了圣贤大师,也就意味着浮躁和肤浅,而浮躁、肤浅的教师,又何谈教学风格呢?

课堂是孕育教学风格的土壤——教学风格,是盛开在课堂里的一朵鲜艳的花,是成长在课堂里的一棵茂盛的树,是课堂化育出的一枚硕果。离开了课堂这方沃土,或者缺少了在课堂里的精耕细作,就不可能有教学风格的出现。尊敬的老师啊,对待课堂我们需要发扬“工匠精神”——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善于反思,勤于总结。路易斯·奈泽说:“一个用他的双手工作的人是劳力,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工作的人是工匠,一个用他的手和脑和心灵工作的人是艺术家——由此,你展示的就是自己独特的魅力。”教育是科学,是艺术,从事这项工作的人们,理应用自己整个的身心去拥抱它,从而让它彰显艺术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

教学风格体现着教师的创新精神。教学风格形成与提升的过程,也是教师自我超越的过程,创新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风格既有相对的稳定性,又有相应的灵动性,对那些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而言,其教学风格的内涵和意蕴会越来越丰厚,其教学风格的展现会越来越灵动,他对教学风格的表达会越来越简洁、越来越质朴、越来越凝练。

循规蹈矩、亦步亦趋、甘于现状的教师是不可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老师啊,唤醒自己的生命自觉,焕发生命的热情与活力,拓展心灵的视野,努力做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吧,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创新。

学校何为

就像再鲜艳的花也离不开养育它的土地一样,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扶持与帮助。学校应该成为教师教学风格成长的沃土,应该成为教学风格的“百花园”。帮助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让教师教出自己的风格,体现着学校对教师的尊重,体现着学校的民主立场,体现着学校的人本理念。

尊重教师的教学个性。对教师而言,没有最好的教学方法,只有更适合他的方法。如前文所述,每一位教师都是个性迥异的人,有人内向拘谨,有人外向豪放,有人思维严谨,有人富于想象,有人善于叙述,有人长于点拨……其特点表现在教学上,就是教学个性。教学个性是教学风格的萌芽,需要得到细心的呵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赞同这样的观点:“那种不顾学科特点、不顾学段区别、不顾教师个性,强推一种方法、一种模式的行为,不是功利主义作祟,就是无知的表现。”

发展教师的教学个性。教学个性进而发展为教学风格,需要大量的教学实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梳理、总结教学经验,当教学经验与教学规律融为一体升华为教学艺术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一方面需要个人的努力,另一方面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尤其是一个智慧群体的帮助,而这,正是学校应该做的事情。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富有针对性地引导教师阅读、写作、磨课、反思,应当“制造事件”促进教师的进步,加快教师成长的步伐。

给教师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学风格对教师的整体修养而言不过是水面上的一角冰山,培养教师的教学风格,既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又需要丰富教师的业余生活,因为“没有丰富的业余生活,就很难有丰富的专业生活”。只有当教师拥有了“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时候,教学风格之花才能傲然绽放。

 

(《山东教育》20175月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