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德育落地生根

发布日期 : 2017-05-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青岛市镇江路小学   胡繁华

 

正在各中小学轰轰烈烈开展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包含有背诵《中小学生守则》,了解国旗国徽国歌的意义等内容。尝试让孩子背了一天后,我发现很多内容是他们这个年龄阶段根本无法理解的。孩子本身也觉得这一切与他们的生活没有关联,理解也不深刻。如《中小学守则》的第一条:爱党爱国爱人民。她会问党是啥?谁是人民?

经过一番思索,围绕其中之一的“国旗”,我设计了三个问题:1.思考一下,为什么要有国旗?最早出现旗帜是什么时间?2.上网搜索中国、英国、美国、日本四个国家的国旗,国旗代表的意义,设计者的故事。做出一个小报告讲出来。3.如果我们家是一个国家,你会叫什么国?给这个国家设计一面国旗,说出设计的想法。

结果孩子们兴致盎然,围绕“国旗”步步深入地进行了探究性学习,在这期间,孩子的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思考研究的能力,创新实践能力都得了很大程度的提高。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太多关注教会学生什么,而忽略了为什么和怎么样。我们的孩子成了被动吸纳的容器,成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书呆子。教育尤其是德育的“假大空”甚嚣尘上。前段时间,看朱永新的《中国的教育缺什么》,颇受启发。朱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缺钱,缺人才,缺公平,缺教育观念,缺服务意识,缺人文意识,缺特色,缺理想……确实,中国的教育,缺的可真不少!不过在我看来,目前我们的教育尤其是德育最缺少的或者最值得思考的还应该是:如何让理念、道理或者规则等落地生根。

比如前段时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的讲话,一时间,全国上下都在轰轰烈烈开展诸如“立家规、树好家风”等活动。的确,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庭。中国传统家规家训中蕴含着深厚的治家教子、为人处世的思想和丰富的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智慧。现代的“家规”,既可能是祖先传下来的有字之规,也可能是日常生活中长辈的教诲与嘱托,甚至是一次严厉批评,这些都逐渐融入了我们的血液,约束并引导着我们成长。不论时代如何变迁,家始终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家规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良好的家风家规会对每个家庭成员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但问题是,学校该如何引导落实,家庭该如何实践操作?

在和一个家长朋友就此谈论时,他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他说,学校让每个孩子写写自己的家规并上交。接到这个任务时,我首先上网搜索了how to teach child rules, 查到的结果是看电视规则screen rules,使用金钱规则 money rules等具体的规则。可见,教会孩子规则意识很重要,要具体,更要让孩子看到落实到生活中的意义。因此我们一起尝试制定全家人的family rules。首先,让孩子参与制定规则的过程。每个人说出五条全家必须遵守的规则,然后投票选出五条全家都同意的规则。然后我们设定一个完成期限,比如两个月,等大家都做到了就提出更高的要求。最后大家一起商定,如果违反了family rules,就要接受带来的后果,如洗碗三天。如此一来,孩子不再游离家庭之外,不再仅仅是一个传话筒,而是切实地参与其中并认真践行,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活动的价值。

闻听此言,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佩服家长教育智慧的同时不免感慨,如果我们每一次活动的策划,都能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有可操作性的方法进行指导,有步骤地进行实施,或许我们的教育便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的德育便会落地生根,且更有力量。

 

(《山东教育》20174月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