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校长治校之道
发布日期 : 2017-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平度市实验小学 高 峰 李吉波
一、守正与出奇
和平发展年代,开拓创新是社会的主旋律,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动力,这毋庸置疑。但也有部分所谓的创新,为创“新”而创“新”,误入歧途。
就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而言,校校喊改革,人人谈创新。这所学校打造“××教育”,那所学校推出“××模式”,这位教师提出“××语文”,那位教师创造“××课堂”……为创“新”而创“新”,导致许多传统的东西没了:孝敬父母没了,尊敬师长没了,做人的基本底线没了,滋生的是冷漠、自私甚至残暴,教育几乎丧失了育人的底线。为创“新”而创“新”,致使许多基本的东西没了:学生的书写传统没了,书写潦草,不讲结构,倒插笔画;学生的学习兴趣没了,不爱读书,不爱作业,不爱上学;学生的基本素养没了,乱扔垃圾,满嘴脏话,打架斗殴;教师的职业美德没了,不讲奉献渐趋功利,不敢管教放任自流,不思进取职业倦怠。为了追求创新,不惜弄虚作假,许多实验还没开始就结题了;为了追求创新,年年都提新“名堂”,即使已经做得很成功的项目,也是要么改头换面,要么被弃之不用……
教育需要创新,更需要踏踏实实地做事。“守正出奇”才是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
“奇正”之说最早出自老子的《道德经》:“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正”即正道,“奇”即出人意料。守正就是要坚守正道,坚守常规;出奇就是善于变通和创新。守正出奇,就是要在坚守正道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守正讲实力,出奇讲智慧;守正讲传统,出奇讲创新;守正讲规则,出奇讲变通;守正讲德胜,出奇讲巧赢……无“正”,“奇”则缺少根基,后继乏力,根本走不远,甚至会误入歧途;无“奇”,“正”则僵化老旧,缺少活力,故步不前,乃至成为发展的阻力。“正”孕育着“奇”,而“奇”积淀日久则转化为“正”,二者相辅相成,相克相生。
守正出奇是一种行事的理念,不同的行业有着不同的理解。对于我们基础教育而言,守正出奇就是要以人为本,坚守教育的育人本色,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踏踏实实地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打好基础,在此基础上,根据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变化大胆创新,与时俱进。
学校和教师因学生而存在,其教育对象是学生,其成果也是学生,培养学生是我们的根本目的也是唯一目的。守正出奇,就是指我们的教育要始终坚守培养学生这一根本,求实创新,踏踏实实、纯纯粹粹地做教育。
二、忙碌与效率
曾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个段子:有一个农夫一早起来,告诉妻子说要去耕田,当他走到半路时,却发现耕耘机没有油了;原本打算立刻要去加油的,突然想到家里的三四只猪还没有喂,于是转回家去;经过仓库时,望见旁边有几个马铃薯,他想起马铃薯可能正发芽,于是又走到马铃薯田去;路途中经过木材堆,又记起家中需要一些柴火;正当要去取柴的时候,却看见一只生病的鸡躺在地上……这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这个农夫从早上一直到太阳落山,油也没加,猪也没喂,田也没耕……
这个农夫看起来非常“忙碌”,却又“忙碌”得令人可怜、令人气愤。在许多人的认知里,工作忙碌就意味着工作“勤奋”,就意味着“兢兢业业”,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忙碌不等于高效,高效也并不等于无时无刻地忙碌。而我们的许多校长也这样整日“忙碌”着:昨天忙着贯彻上级会议精神,今天忙着迎接各种检查,明天创建××学校;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后勤管理、校园建设、设施配备……整日忙得头昏脑胀、脚不沾地,却从来没有停下来思考一下自己为什么“忙碌”,“忙碌”这些有什么价值;也从来没有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应该干些什么,应该怎样去干。这种盲目的“忙碌”其实是一种“瞎忙”,不仅没有半分实效,甚至很多时候还是一种“负效”。
首先,校长是一所学校发展的灵魂,应该有自己的办学思想,要明确教育需要什么,学校需要什么,师生需要什么;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应该做些什么,今后还应该做些什么;要清楚自己应该怎么做,为什么要这么做,怎样做才能更加科学有效。要科学规划,有序实施,不能盲从,不能跟从,更不能瞎搞胡干。
其次,“身先士卒”是校长的一种工作精神,但不应该成为校长的一种工作常态。校长是战斗员,更是指挥员,要学会分权分责,让中层干部动起来,让教职工动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家长动起来,让整个学校动起来。要善于为所有人搭建平台,学会让师生都“忙碌”起来,这样才能调动所有人的积极性,发挥所有人的智慧,上下一心,共同促进学校的发展。
第三,校长应该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校长治校,不应该靠经验、靠人治,而是要在充分发动教职工的基础上,和教职工共同构建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让学校管理“自动运转”。校长平时所做的,只是正常“维护”,既不需忙得“没日没夜”“以校为家”,也不需要因为冲突发生“上访事件”和“流血事件”。
三、民主管理与校长负责制
实施民主管理并不是剥夺校长的权力,校长仍然依法代表学校行使指挥权、决策权、人事权和财务权。教职工参政议政,也并不是要教职工来决策和管理,学校仍然需要有着专业管理知识和精湛业务水平的校长来按照科学化的要求进行管理和经营,教职工只是依法对学校的重大决策、重要规章制度、重大人事任免和生活福利等事项进行审议和监督,重在建议和监督。
实施校长负责制,不是校长一人说了算,不是“校长家长制”,更不是“校长独裁制”,它是一种社会主义性质的职、责、权相统一的工作责任制。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有一个著名的论断:最优秀的独裁者统治的社会是最有效率的社会,除非他堕落,才成为最坏的。问题是谁能保证领导者的优秀呢?并且一个人的智慧总是有限的,只有集思广益才能众志成城。因此,实施校长负责制要在保证校长正确使用权力的同时积极推行民主管理,推行民主管理也要充分保障校长负责制的有效落实。
权力过度集中容易导致腐败、偏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过度民主也容易导致推诿扯皮、无法做事。人本身的逐利性和个人素质的不均衡性,不可能保证百分百的一致性。从学校管理上来看,凡事由教职工公决,搞所谓的群众运动式的大民主,表面上看起来民主化程度极高,结果却是既否定了校长的存在,妨碍了管理的正常运作,又导致教职工相互矛盾冲突,各项工作互相推诿扯皮,无法进行,进而导致所有教职工的切身利益都遭受损害,阻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这不符合管理的本义,是一种典型的自由化,而不是民主化。
民主管理和校长负责制并不矛盾,而是一种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它既充分发挥了校长的领导才能,弥补了普通教职工在知识水平、文化视野、观察角度、思想高度等多方面的差距,又能发挥全体教职工的参与和监督作用,保证校长行使权力的正确性,实现学校、校长、教职工、学生等多方面的共赢;既限制了校长的权力使用,又为校长决策提供了足够的群众智慧。二者和谐统一,相辅相成。
(《山东教育》2017年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