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角色互换
发布日期 : 2017-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潍坊市锦绣学校 宋宝丽
今天晚上终于抽出空来看看周末布置的日记。
这一学期,我接手了二年级六班的班主任和语文教学的工作。经过一个周的了解,我发现了班里的学生们自理能力很差,常常把家长的付出当作是理所当然。上周四是感恩节,借着感恩节的契机,为让孩子们体会父母教育的辛苦,让他们学会感恩,我在周末布置了一项互换角色的体验活动。由孩子当家长,而家长也尽量要让孩子们最大限度地体会家长们做家务的辛劳,每天检查、督促作业的不易,把这个也当成教育孩子的一个机会。在进行角色互换之后,家长可以把孩子的表现记在日记本上,孩子再在后面写上体会,还可以把孩子做小家长的照片分享到班级群里,最终评选“班级最美小家长”。
周五晚上,就有家长不断地在群里晒孩子们干家务的照片了。家长们如此配合,我也非常期待地把孩子们的日记本收了上来。孩子们的童言稚语,家长们的各显神通,让我身临其境般走入一个个活生生的家庭,阅读一个个精彩的小故事,时而陷入沉思,时而忍俊不禁。除了“小家长”在家扫地、刷碗、做饭等基础家务外,家长们的花招可谓层出不穷,让我不得不佩服家长们的智慧。有的家长学孩子赖床,“小家长”怎么叫也不起;有的家长学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小家长”要睁大眼睛检查作业,找出错误;有的家长学孩子不好好吃饭,“小家长”怎么催促也没用;有的家长到超市乱要一通东西,让“小家长”自己付钱;有的家长学孩子随便吃零食,跟“小家长”抢着吃,据说“小家长”都气哭了;有的家长学孩子乱放东西,“小家长”刚刚整理好的房间又乱了,气得直跺脚;也有的家长通过“小家长”言谈的折射,反思自己的不足……
于是,整整两个小时,我都沉浸在这精彩的作业中。这本不错,这本也很好。看着身旁厚厚的一摞精彩作业,我忽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很多孩子在日记中都写到“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什么是“帮”呢?词典上的解释是“替人出力”。不是你分内的事情,你做了叫“帮”别人。本来就该你做的,你做了,这不叫“帮”。那么话题回到刚才,孩子在家做家务,算不算是“帮”家长呢?
我认为这不能称之为“帮”。在孩子小的时候,没有劳动能力,可以尽情地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但是对于一名小学生来说,即便只是低年级的小学生,他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家务的能力了。作为家庭中的一员,他在享受全家关爱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尽一点义务呢?比如打扫自己的房间,整理自己的物品,甚至洗碗、擦桌子等。用了“帮”这个字,就说明孩子还是没有把自己当作真正的“小家长”,他还是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是给父母做的,虽然这些家务孩子已经能够独立完成了。我们是把孩子培养成这个家里的一分子,还是让孩子成为把家当作旅馆,把父母当作佣人的小公主、小少爷呢?
因此,我觉得有必要让孩子认清自己的责任:我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我在享受父母的关爱的同时,我也有义务为家庭付出。当一个孩子对家庭有了责任,把爸爸妈妈的家真的当作自己的家来对待的时候,是不是会更懂事、更孝顺、更自立、更充满正能量呢?
有一位家长说得好:“世间的爱都以相聚为目的,而父母的爱却以最终分离为目标……放手吧,让他学会长大。我们终究只能看着他们的背影渐行渐远地走向自己的人生。”家长们,把家务中的一部分分给孩子吧。由孩子来全权负责,做了是应该的,做不好是不行的,而不是事事依赖父母。你失去的可能是孩子完成作业的一点点时间,但是你收获的,却很可能是一个不一样的美好的明天……
(本文在山东省中小学幼儿教师“教育随笔”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
(《山东教育》2017年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