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里有一只“小蜗牛”

发布日期 : 2017-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肥城市特殊教育学校     

 

读过台湾作家张文亮的一首小诗——《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很喜欢这首小诗,因为诗中的小蜗牛像极了我的学生。

上午第二节是启聪部小二班的校本课。我要给他们上的是自编校本教材《弟子规》。小二班有七名聋生,两名男同学,五名女同学。就校本课的学习情况,赵佳琪、赵新月属于优等生,吴业章、李云贞、李可欣属于中等生,尹逊昌、郝俊凤稍差一些。

这学期继续上学期的内容学习,我让同学们拿出校本教材,翻到“余力学文”部分,继续进行诵读学习。

听力和语言没有障碍的人,是体会不出这群孩子读书之艰难的。我需要逐字地给他们正音,有时候遇上发音易模糊的字,需要给中等生和差生反复纠正口型,最少要三遍。一节诵读课下来,老师的嗓子喊哑了是正常的。这节课从“不力行”开始,学到了“彼勿起”。

学完之后,我带着学生齐读数遍,数遍之后,理想中整齐划一的效果还是没有达到,我发现问题出在李可欣身上。她是班里最小的女生,黑瘦,大眼睛,小酒窝,总是怯怯的表情。我发现她总是比别的学生慢了半拍,每一个字都是如此。我有些着急,告诉她要快一些,跟上其他同学,这样听起来才不会杂乱。她睁着大眼睛很认真地点了点头。再试一次,她还是慢了半拍,有几个同学也发现了,带着不屑的表情指着她说她慢了。李可欣的眼圈瞬间红了,像以往一样,小性儿的她哭了出来。

我想她已经很努力了,可是她没有办法赶上其他同学,因为她对学习内容的熟稔程度不够,再加上听力损失程度较重,一时还是达不到老师理想中的流畅。好吧,我让其他同学都把速度放慢下来,让大家和李可欣的口型一致再读一遍。一开始,李可欣以为老师是在嘲弄她,哭声更大了。她边哭边读,读得磕磕绊绊。一遍下来,我向她竖起大拇指,我说经过第一节的晨诵课,同学和老师嗓子都疼了,可以慢慢地读,我告诉她读得很好,而且同学们都能和她口型一致,比以前整齐了。她慢慢地不哭了,有了自信心,一遍一遍带着同学们一起读。声音越来越整齐,大家表现得越来越棒。

我欣慰地笑了。班里这只“小蜗牛”是来考验老师耐心的。面对独特的学生,我们不妨放慢脚步,等等她,正视她,想想办法,不让她掉队。

 

(《山东教育》2017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