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一点时间

发布日期 : 2016-06-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邹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张晓娟

 

近日,连续看到这样几则报道:韩国首尔举行了“第一届发呆大赛”,比赛冠军由一名年仅9岁的小妹妹赢得,奖品是一座“沉思者奖杯”;“中国首届发呆大赛”第一站在成都举行,近200名参赛者同时坐在地上,保持放空,享受生活。

……

看到这些报道,我就会想到自己班上一名叫怡萱的小姑娘。她可以寥寥数笔勾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她可以写出“秋姑娘袖间拂着清风,吹开了淡菊,吹来了黄叶;秋姑娘指间装满色彩,洒下了金黄,牵走了翠绿;秋姑娘手里捧着宝盒,送来了丰收,带来了喜悦”这样生动优美的诗句;她可以不费吹灰之力解出同学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数学难题……但是,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她却不是一名优秀生,究其原因,就是她上课经常发呆,她会在同学们争分夺秒写作业的时候一丝不动地望着窗外;她甚至会在体育课上长时间望着天空……

在很多老师的眼里,怡萱无疑是个“问题学生”。因为她爱发呆,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思路跟不上老师所讲的内容。

难道仅仅因为怡萱爱发呆就成为“问题学生”吗?

人需要独处,需要自省,需要有完全自由、完全自主的内心生活。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发呆其实是一个自我放松和自我调节的过程。“呆”是外人对怡萱的感觉,以为她停止了思维,像木头一样。在我看来,这正是她自己内心最活跃的时候,只不过是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和外部隔绝开了。但,那才是她自己的世界!无论她是在幻想还是思考,“发呆”正是全神贯注的表现,外部的世界已经不存在了,完全沉溺于自己的内心,情感和思维完全按自己的逻辑运动。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我们总被快节奏的生活拖累,对周围美丽的风景视而不见。如果静下心来想一想,其实并不是我们周围没有美景,而是缺乏了发现美的眼睛,被步履匆匆的紧张感摧毁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发呆大赛”让参赛者在疲惫中学会放松,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寻找慢节奏的感受,享受发呆所带来的快乐和惬意,给自己释放压力和回味幸福的机会,让自己疲惫的心灵找到舒心的港湾。偶尔且适当的发呆,对于未来人生的前行,无疑积蓄了更多的力量。这也许正是发呆大赛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学校不应把儿童的时间排得太紧,不能“日间由先生督课,晚上由家长督课”“把儿童全部时间占据,使儿童失去学习人生的机会,养成无意创造的假象”。可细细数来,我们的学生还有多少时间没有被占据呢?课堂上,老师要“向四十分钟要质量”,不容许任何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走神;偶尔有体育运动和音乐美术熏陶,也仅仅是点缀,常常也是被教师安排好的,有特定的教学任务。周末,大多数学生也是在各种补习班、特长班中度过的。平日的课余时间呢,学生则是被大量的、重复性的作业占据着,真正能让学生们支配的时间少而又少。在学校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下,学生们失去了仰望蓝天、享受阳光的快乐。

如果一个小孩子成天生活在老师或家长的催促声中,永远有做不完的事,随时随地都在为某个具体的目标而拼搏,他怎么可能有内心的自由和宁静?他的内在方向和动力又从何而来?他怎么能够认识自己,又怎么能够获得真正的自信?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慢一点,再慢点,让每个学生都跟上节奏,让每个学生都不掉队。只有如此,我们的学生才能焕发出原本就有的生命活力,才能绽放如花笑靥。

给孩子一点时间,让孩子发一会儿呆,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山东教育》20165月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