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体验行走的幸福

发布日期 : 2016-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烟台市芝罘区官庄小学   梁兰洁

 

光阴荏苒,岁月静流。摆脱了新手上路的寻寻觅觅,凄凄惨惨凄凄;走过了成长期的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又一村。回眸二十几年的奋进与沉潜,细数一路的成长与收获,如今站在管理的岗位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蓦然发现,消除教师的职业倦怠,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成了我们目前面临的高山。于是乎,搬出名家的管理书籍,向大师请教;借来历年的《山东教育》,与智者交谈。大师的睿智思想,同行的真知灼见,让我看到了迷茫中的一束阳光。原来,校园革命是慢的艺术,管理者要用心经营,才能带领教师体验行走的幸福。

一、以心养心,教师体验幸福必需的工作氛围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二》,仅从名字上就深深吸引了我。如果“学生第二”,那谁是第一?带着疑惑与好奇读完此书,李校长不同寻常的思维方式、细腻人本的管理理念、深邃睿智的教育思想在我面前开启了管理艺术的新篇章。是啊,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只有教师有了职业的幸福感,教师满足于自己的生存状态,教师才会教出有成长幸福感的学生。教师第一,就要尊重教师,要知道教师是发展中的人,管理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师;教师是有个性的人,管理者要用独特的眼光看待教师。尊重教师,既要尊重业务精湛的骨干教师,又要尊重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还要尊重有过错的教师,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教师,尊重不尊重自己的教师。所以,当教师迟到时不是冷冰冰地斥责,而是关心地询问。“得人心者得天下”,这一治国安民的哲理同样也适用于学校管理。“不是锤的打击,而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管理的智慧在于植心,管好人心,以心养心。我们管理者能给教师带来什么?如果是教师职场的幸福与专业的尊严,那么还有谁不无怨无悔地“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呢?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你作为校长,不仅是教师的教师,不仅是学校的主要教育者,而且形象地说,也是一个特殊乐队的指挥,这个乐队是用一些极精细的‘乐器’——人的心灵来演奏的。你的任务就是要听到每个演奏者(教师、班主任)发出的声响,你要看到并从心底里感觉出每个教育者在心灵里留下了什么。”我们要听到并从心底里感觉出每个教育者在学生心灵里留下了什么,就要像徐建平校长那样拥有“人文情怀”。他在《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中用“八个一”的工作法告诉我们要用心经营,以心暖心:①一本好书:每年精选一本好书送给老师,作为新年的第一份礼物;②一个讲座:面向全体老师精心准备一次讲座,作为教育理念与人生追求的引领;③一张贺卡:每个教师生日的那天,送上一张亲笔书写的生日贺卡,里面有衷心祝福,也有殷切希望;④一条短信:每逢节假日,送上一条短信祝福老师及其家人;⑤一次登山:每学期组织全体教职员工野外登山,促进教师身心健康;⑥一盒鲜奶:每天上午上完第二节课后,都能喝上一盒鲜奶,以增强教师体质,感受亲切关怀;⑦一次座谈:经常按不同的组合召开老师座谈会,与老师交流谈心,听取意见建议;⑧一声问候:每天上班前到各年级组、教研组转转,不是去点名查岗,而是送上一声问候,观察老师们的精神状态。徐校长用心地关注每个细节,努力让教师体验为师的幸福感,他与老师见面时主动微笑问候,他在毕业典礼时让班主任坐前排,校领导坐后排,他在表彰教师时不仅发证书,而且发奖杯。认真可以把事情做对,用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如果每个管理者都像徐建平校长那样用心经营老师的幸福,还用担心教师不把这种幸福传递给学生吗?

二、开启阅读,教师体验幸福必需的成长方式

手不释卷,享受阅读,这是为师者应有的形象和阅读心态。然而琐碎的工作,尤其是踏上管理岗位之后,长期处在“柴米油盐”的困扰中,阅读离我越来越远,而这种“自我更新”的结束,使自己迅速成为“风雨中的雕像”,以至于常常被儿子笑谈为“out”,自己却用没有时间来安慰自己。但是读了窦桂梅的《回到教育的原点》后,我汗颜了。窦老师不到四年就阅读了三百多万字,记下了二十多万字的笔记。正是这种披衣裹被,捧书卷、闻墨香的文化积淀,才架构起窦老师教学的高度、广度和温度。她以“聊”的轻松方式揭示《三打白骨精》的“向善”主题,并通过阅读《西游记》原著,引导师生“见树木,更要见森林”。她带领师生提炼的“苦难中追寻梦想,幸福中怀存谦卑”的丑小鸭形象,如果没有对原译文一遍一遍不厌其烦地深入解读,“苦难”“梦想”“追求”“幸福”“谦卑”这些散落的珍珠,是不可能被有效提取出来的。丰厚的文化底蕴,让她以独特的视角欣赏到数学、科学等学科的“眉清目秀”,咀嚼“经意与不经意之间、轻松与不轻松之间、圆满与不圆满之间”的抽离。所以,窦桂梅说:阅读,是每个教师专业成长必需的生命方式。读书是最高级的精神美容,读书是最长远的备课、最好的教学准备。没有真正阅读过那一本本经得起推敲的经典大书的时候,心灵就是粗糙的;没有真正被经典感动过的情怀,内心会是枯涩的;没有被厚重的经典著作洗礼过,就无法拥有细腻的心灵,就无法体验到站在巨人肩膀上前行的幸福。

我们管理者无力改变一个教师教学生命的起点,却可以通过阅读,改变其专业发展的终点。因此,学校不妨少一些琐碎的评比检查,多给教师一些“闲暇”,营造一个“静静的学习的场”,让老师们徜徉于“深山密林”的阅读场而不知返。阅览室里筱竹迎风摇曳,亭亭净植中几分雅韵流淌,再有可爱的小点心提供,芳香的咖啡缕缕,教师置身其中,读教育专著,铺垫理论;读文学名著,提升底蕴;读名师实录,感受成长;读期刊杂文,了解信息;读人文读本,浸润心灵。这种氛围何愁教师专业不成长,何愁教师职业不幸福?教学是“慢”的艺术,给学生一粒种子,然后把它交给岁月,总会看到万涓成水,幼苗成林。教师的专业成长也是如此。在与名著相约、与经典碰撞中,教材的处理就会多一份睿智的思考和深入的建构,课堂上就会多一丝呼吸的流畅和生命的灵动,学生就会多一些美的熏陶与善的引领。一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教师在润泽自己的同时,也葱茏了学生,享受了破茧成蝶的幸福。

三、反思写作,教师体验幸福必需的行走方式

如果说阅读让教师站在更多人的肩上,远眺了无限更深处的美景,体验了一种宁静、淡泊、细腻的幸福,那么反思与写作,则让教师回到原点,对课堂进行剖析,对自我进行“漂洗”,不断追问,深度思考,在与心灵的对话中,把困惑变成收获,继而再次自信地出发。叶澜教授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窦桂梅执教《珍珠鸟》后一口气写下了《深入决定深度》《将“信赖”进行到底》《当我们骂人“禽兽不如”的时候》,围绕“课堂捉虫”写下了近百篇的课堂反思,并因此出版了两本随笔《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玫瑰与教育》,还出版了其他几本专著。语言是开出来的看得见的心灵之花。每一次记录,她都要推敲课堂的过程,挖掘自己的心灵,从而从“艰难苦恨繁霜鬓”的叹息声中获得凤凰涅槃般的重生,引领她“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这就是名师的行走方式。

人都有惰性,这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管理者要做“一棵会摇动的树”,自己要率先垂范,不断学习,不断超越,在忙碌的行走中,时不时地抬起自己的双眼,仰望星辉灿烂的天空,读书、教书甚至写书,将眼光延伸向道路的远方,从而以自己的行动带动老师们也拿起笔来记录自己的行程。同时,要时常引领老师们进行“快乐教育回头看”,俯拾身边的美丽;开展教育故事分享会,沉淀教育的快乐。老师们驻足思考自己的教育教学,让实践不断接受理论的梳理提升,并让这些流过耳畔的声音变成白纸黑字的印记。当这些印记出现在报刊上,甚至形成自己著作的时候,这种自我价值的实现带来的幸福必将增加教师行进的力量,引领教师走得更远……

星星点点读了几本书,浅浅碎碎几点思考。非常喜欢这样一句话: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坚持的人不多。追寻教师幸福成长的路上,我一路不回头!

 

(《山东教育》2015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