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搭桥,让品德课活起来

发布日期 : 2015-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临沭县第一实验小学   王通珍

 

活动性和生活性是品德课程的一双翅膀,让其能够展翅翱翔,登高望远,极目天涯。在品德教学中,我们应把活动融入品德教育中,让品德课“活”起来,实现“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品德课教学。

一、推开“讨论活动”的智慧窗口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活动形式之一便是小组讨论活动。有效的讨论活动,有利于生生、师生之间平等互动的多维交流,便于解决课堂中的疑难。同时,思维的碰撞、思辨的过程也增进了师生的真情实感,智慧的火花在这里闪现,如沐春风,意犹未尽。

如:教学《可爱的动物》一课,我抛给学生一个问题:介绍自己喜欢的一种动物给大家。先小组内介绍。要求:组长带头先介绍,再组织组员有序地介绍,组长组织大家认真倾听,有想法可以等发言的人说完后再补充。上台汇报时,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想象力很丰富。有的以表演的形式:厚厚的壳,八条腿,横着走,我是一只小螃蟹。有的以谜语的形式: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猜猜我是谁?我是一头强壮的大象。还有的孩子上来边歌边舞:嗡嗡嗡,嗡嗡嗡,飞到西又飞到东,刻苦耐劳勤做工,不怕雨也不怕风,我是一只勤劳的小蜜蜂。学生的智慧之花在“讨论活动”后美丽绽放。

但同样的教学设计,我在另一个班执教的时候,效果就不是这么理想了。讨论活动环节,小组在交流时,出现了以下情形:有的组成员互相推让,还没讨论好谁先说,讨论结束的时间已经到了。还有的组有人发言,有人东张西望,有人在闲聊,大大降低了活动的实效性。

对比两次“讨论活动”,我幡然醒悟:进行讨论活动时,一定要给每个小组提出明确的分工与合作指导,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扫除认识上的盲点,走出行为上的误区”,这样,方可推开“讨论活动”明媚的窗,让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健康的个性品质尽情闪耀。

二、撑起“自主活动”的一支长篙

活动是“品德与生活”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课堂上,要引导孩子们充分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动手动脑,体验快乐。从生活出发,给孩子们“自主活动”的机会。

如教学一年级《春天来了》一课时,我引导孩子们从生活中熟悉的日历上找到“立春”,我们一起走进“春姑娘”的世界,说一说在身边、在生活中的哪里找到了“春姑娘的足迹”?孩子们个个畅所欲言,非常高兴。在引导学生赞美“春姑娘”的时候,我还启发学生在语文、自然、音乐、美术、劳动等多种学科中去寻找春天,让学生通过朗诵、歌唱、舞蹈、画剪贴等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热爱。

给学生一个精确的“活动点”,设计形式丰富新颖的“自主活动”,把活动内容与本课学习的关键处、疑难处、思维的转折处有机结合,为学生的认知提供丰富的精神营养。

给“自主活动”撑一支长篙,让学生载着梦想,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三、掘宽“师生活动”的喷涌之泉

让活动成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师生共同提高、共同构建的过程,这是新课程改革赋予师生关系以全新的内涵。“品德与生活”作为活动性综合课程,这种理念体现得更为明显。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要大胆地组织和管理,对违反纪律的学生要进行必要的批评和教育。这种做法,并不失“自主式、开放式”之大雅。要把学生视为一个有尊严、有人格、有情感的社会人,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活动热情和兴趣,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比如:二年级上册《遇到危险怎么办》一课,遇到下面这样的情景:家里的煤气忘记关、鼻子突然出血了,我们应该怎么办?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可能会说不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就需要老师的讲解或引导。很多时候,教与学的界限并不是完全分割开来的。我们在关注学生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别忽视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多方位多渠道拓展活动之源,引它渠之水,灌个人之田,溅起“师生活动”喷涌之泉,为品德教学活动注入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四、搭建“实践活动”的多彩舞台

让学生回归生活世界,是“品德与生活”的主要特征。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学习做人,这是“品德与生活”的真谛。设置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推进、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拾阶而上,尽情享受活动带来的愉悦并从中受到教育。

例如:教学一年级下册《我为家人添欢乐》一课,可以布置学生为家人做一件有益的事。如:摘菜、端饭、捶背、洗脚等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并从活动中,体验父母的艰辛。同时,也锻炼了孩子参与生活,适应生活的能力。教学四年级上册《购物有学问》一课时,学生学会了辨别“三无”食品,总结出了购物经验后,布置一次“我和妈妈去购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购物活动中,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再如:《我能行,我快乐》教学后,教师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共同填写:每天生活学习情况表格,学期末,评选出“快乐生活小明星”,促使学生养成持之以恒的优良品质,过上愉快、积极的生活。

“从活动中来,到活动中去”——让学生的生命在“活动”中怒放。品德教学必须引导帮助学生打通:由“活动”通往心灵的那座桥,到品德心田瞧一瞧,让“活动”这个嫩绿的芽胚,生长出品德思想、行为、习惯的大树。

 

(《山东教育》201512月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