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发布日期 : 2018-10-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   孙艾荣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探究活动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一年级的科学课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活动,搭配着形象生动的图画,对于学生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为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开展丰富有趣的实践活动,说得更为通俗一点,就是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

一、做到有规矩地“玩”

日本儿童教育心理学家七田真说:“在小学低年级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面对如此“好玩”的教材,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不给孩子提供“玩”好科学的机会。可是活泼好动的一年级学生,普遍有很强的表达欲望,喜欢“乱发言”。有的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不善于聆听。所以在教学实践中真的搞起探究活动来,教师每每会有并不是那么顺当的体会。比如学生常常无目的地把探究实验材料当成玩具玩得不亦乐乎,而对西红柿、苹果等“实验材料”,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品尝”起来。无规矩怎能成方圆。为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我们必须要求学生在科学课上讲规矩。首先,课堂上我采用分组教学的模式,四人一组,选出有组织能力的任组长。课前根据学生性格、能力的不同,分配不同的任务,在活动中各司其职,让小组成员互相监督。这样不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有效避免出现孩子在“玩”科学中探究无序的局面。

另外,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常常会不按要求使用实验材料。因此我采取了如下措施:对于课堂中需要学生带的材料,小组内安排专门的材料保管员单独保管,不允许随意“亮相”。进行到哪一步实验,就取出哪一部分实验材料,做完实验则要细心整理实验材料,将其清理“入库”。比如教学“我们周围的植物”一节时,最后的教学环节是观察植物的果实,我给学生准备了小西红柿和杏,提前装在一个黑色小袋子里。上课开始,我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神秘’的礼物,这个礼物在课堂上好好表现才能得到,若表现不佳,你的礼物就会‘消失’哦。”这样,既给学生留下悬念,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起到了很好的警励作用。直到教学最后的环节,我才会让学生打开“神秘”的礼物袋。此时,学生们一片惊喜,兴趣倍赠。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后,再允许学生“享受”礼物——品尝这些水果和蔬菜。而课后拓展环节,我会特意叮嘱学生一定要把自己的“礼物”杏核种到一个自己能记住的角落,好好照顾,精心培育,观察它的生长过程,记录它的成长经历。这样的循规蹈矩,不仅使实验探究秩序得到了有效保证,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在“玩”中学会了观察,体验了探究,学到了富有趣味的科学知识。

二、做到有问题地“玩”

好奇是探究之始。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好奇,最终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对鼓起的壶盖产生兴趣,最后发明出了蒸汽机。课堂教学中,创设开放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大有学问。这里的发现问题显得非常重要。比如教学一年级上册“放大镜”一节,《课程标准》对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是认识放大镜的结构,会简单了解应用放大镜的放大功能。在这节课“玩放大镜”的环节,有个孩子举着放大镜朝着站在讲台边的我晃来晃去,刚开始我以为这个孩子又是在把放大镜当作玩具玩了,刚要习惯性地制止,谁知他突然开口对我说:“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刚才我把放大镜对着你,发现你竟然倒过来了。”了不起,多么可爱的孩子!我知道,这是不可多得的教学资源。于是,我让他郑重其事地站在讲台上,宣布他的“重大发现”。几乎所有的孩子都在惊呼:哇塞,老师倒过来了!于是,我借机拓展,让学生明白:小小放大镜不但有放大的功能,还有看到物体倒立的功能。让孩子们自己提出问题,带着问题探究学习,其学习热情将骤然增长。

我见时机已到,马上引领学生进入制作放大镜教学环节。我在凸形的玻璃瓶里放了一条小蝌蚪,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看到的小蝌蚪。学生围着这个“新朋友”爱不释手,学习兴趣异常浓厚。终于有一个学生发现:隔着玻璃瓶观察水中的小蝌蚪,小蝌蚪突然变大了。“老师,我们可不可以自己制作个放大镜呢?”“当然能。”“假如我们能有一个中间凸起的玻璃材料的东西,装上水,是不是可以做放大镜呢?”我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利用准备好的试管,在水龙头下接上水,开始观察书上的字,结果一个个放大镜真得被他们制作了出来。

三、做到有梦想地“玩”

小学低年级的科学课堂不在于让学生记住多少科学知识,而重在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在教学“土壤中的植物”一节时,我组织学生观察美丽的校园,让学生在高大的树下乘凉,让学生与小草对话……学生们对此都十分感兴趣。我借机渗透:同学们,长大后你是愿意做大树还是愿意当小草?问题激起千层浪,学生们众说纷纭。我告诉孩子们,大树和小草都在做着自己该做的事情,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人也一样,只要踏踏实实,都一样可以做出一番成就,都一样可以活出精彩。再如,在指导学生观察自己种植的土豆时,我让他们说一说种植的过程和体会,最终让他们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获,收获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情”。再如在教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植物时,我会给他们讲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教育他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要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为所有的人所敬仰。就这样,在“玩”中,于孩子们的心田,悄然无声地播下了踏实、付出、奉献的“梦想之种”。

 

(《山东教育》2018年9月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