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教育写作“写点”从哪里来

发布日期 : 2018-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

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新华学校   宋华伟   樊爱民

 

很多老师特别是体育老师都认为,教育写作是一件费心劳神甚至无比痛苦的事。而教育写作最难的往往又是选点切入这一环节,即如何找到准确的“写点”,说白了就是写什么?“万事开头难”,“写点”找准了写作往往就成功了一大半。

那么,我们一线教师教育写作的“写点”在哪里呢?笔者认为还是应该从自己最熟悉的教学、教科研和日常工作中来;而体育教师除上述之外,还要组织校园阳光体育运动、课余训练、社团等活动,这些也都是写作素材的来源。因此,相对来说我们体育教师的“写点”会更多。

一、“写点”从课题研究中来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必须教学与科研两条腿走路,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是我们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而学校教科研大环境是教师稳步扬起教科研之帆的指路灯塔,集体科研课题更能为教师小课题研究提供精准方向,从而引导教师聚焦教育写作的最佳“写点”。如,笔者学校针对生源92%以上为进城务工子女的现状和学生普遍存在口语表达方面欠缺的共性问题,成功申报了《提高小学务工子女口语表达能力的实践研究》省级课题立项,各科教师纷纷结合本学科特点展开了研究,笔者作为课题组主要成员也积极行动起来。在大量查阅资料后了解到:体育学科在学生口语表达方面的研究还是空白。于是,结合本学科特点展开了“让‘说’起来促进‘练’起来”的小课题研究。分别从在体育学科中激发孩子们“说”的兴趣、提高“说”的自信、抓住“说”的重点、用好“说”的评价、拓展“说”的渠道以及“说”与“练”的相互促进关系等方面入手,在实践中探索了提高学生体育学科口语表达能力的基本策略。由此撰写了论文《体育学科也要会“说”——提高小学外来务工子女体育学科口语表达能力的探索实践》在《山东教育》发表。

课题研究,是我们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遇到的困惑的最有效途径,其研究过程能够有效促进教师形成主动学习、积极探究、深入思考和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应该说,真实的课题研究能给我们一把打开教育写作之门的钥匙!

二、“写点”从特色课程中来

特色课程是一个学校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的精品课程,是学校文化中最为活跃、最具生机的部分,具有特殊的育人价值。特色课程开发过程中只要我们善于思考与行动,不难找到教育写作的切入点。如,笔者学校开发了《传统老游戏》特色课程,笔者积极承担各项具体工作,并通过体育课、课外体育活动、阳光大课间等场域组织实施,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实践,积极探索多学科整合,深入挖掘老游戏蕴含的传统文化资源,使老游戏更具趣味性和育人价值。笔者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重点从老游戏校本教材的编写、构建以老游戏为主的阳光大课间、“校园老游戏节”系列活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梳理和总结,分别撰写了《玩乐老游戏,童年更出彩》《传统老游戏,玩出新精彩》和《全体总动员,玩转“校园老游戏节”》三篇文章,顺利在《山东体卫艺教育》《山东教育》和《中国学校体育》等刊物发表。

特色课程丰富了校园文化,也为教师发挥专业特长、促进自我成长提供了途径,还能够有效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和写作能力。可以说,学校特色课程开发为我们的教育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视角和独特的素材。

三、“写点”从课余训练中来

课余训练是体育教师工作的一部分,能体现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训练中也经常会出现不少值得思考和研究的实际问题,而问题的发现与成功解决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写点”。如,排球是笔者学校的传统体育项目,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张亮丽名片。校队在各级比赛中成绩优异,几年来连续获得市区比赛冠军,这得益于学校倡导的“人手一球”“天天练球”“人人会打排球”的理念和体育教师多年的坚守、扎实的训练和良好的梯队建设。在训练中,笔者针对队员都喜欢打教学比赛不喜欢枯燥乏味的基本功练习和素质训练等问题,查阅并创编了一系列适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排球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有效提高了队员的训练兴趣。由此撰写了文章《巧用排球游戏,发展力量素质》《巧用排球组织游戏,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分别在《中国学校体育》和《山东体卫艺教育》发表。

课余训练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成长的重要阵地,从问题出发、以科研的思维优化课余训练,能让我们找到更多的教育写作的切入点。课余训练为我们体育教师提供了教育写作的另一个方向。

四、“写点”从教育随笔和反思中来

俗话说,“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多年来坚持写教育随笔和反思,让笔者积累了很多原始素材,当回过头来再来重新审视时,总会有新的启发和收获。除坚持写随笔和反思外,还应懂得及时归类,同类型的材料放在一起稍加整理,往往就是一篇好文章。如,今年寒假,笔者偶尔翻阅到自己多年来和同事潘老师在工作中的几次重要事件的随笔(其中有优质课评选经历、训练比赛话题、课题研究等等),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反思后顿感:正是和潘老师这份同事情谊,还有关键阶段的配合帮助,促进了笔者专业水平不断成长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创性发展。于是,将这几篇随笔稍加提炼写了《体育缘   同事情——我和老潘的那些事儿》在《中国学校体育》发表。

著名教育家叶澜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其用意在于提醒我们要认识到教育随笔和反思的重要性。教育随笔和反思为我们积累了有意义的教育生活,也成了我们教学历程的一笔宝贵“财富”,更能直接为我们教育写作提供最原生态的素材。

另外,日常教育生活中的关键事件、后进生转化、师徒结对、典型案例、观评课等等,也都为我们教育写作提供了丰富素材,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善于思考、勤于动笔,“写点”随处都是。

综上可知,教育教学是我们教育写作的源泉,没有教育教学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写作。如果我们把教育教学看作“采矿”的话,那么,教育写作就是一种“提炼”。这种提炼是对教育教学的理性思考,进而又指导着自己的教育教学。笔者的经验是:当你全身心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教育生活中时,往往就会有一种写作的冲动,而写作的思考与发表后的成功又会激起你更大的教育教学热情,这一切也都会变得越来越充实、从容而惬意,“成果”也随之接踵而至。

“慢慢走,欣赏啊!”是阿尔卑斯山谷中一条公路上的标语,提醒着人们关注路边的风景,旅游是一个过程而非目的。同样,在教育写作之路上,我们也要懂得去除浮躁的心理、功利的目的,用一种享受的心态来体验教育教学与写作过程,才能最终水到渠成。“也许我们不是思想的巨人,但决不应是行动的矮子。”让我们用两条腿走路,力求取得教育教学与教育写作的双丰收!

 

(《山东教育》2018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