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村小学科学教学搭上“兴趣列车”

发布日期 : 2018-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省滕州市鲍沟镇东皇甫小学   孙庆芳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普及科学教育的高度在《儿童科学教育》中告诫国人:“要建设科学的中国,第一步是要使得中国人个个都知道科学,要使个个人对于科学发生兴趣。年龄稍大的成人们,对于科学引不起他们的兴趣来。只有在小孩子身上,施以一种科学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兴趣,发展他们科学上的天才。”由此可见科学教育的重要性。在农村小学中科学课被看作是一门“难教”的课程,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缺乏相应的专业教师和设备,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不大,从而导致了科学教学不被重视,教学由教师简单演示或者以灌输的方式进行,从而失去了科学教学的真正价值,失去了让学生真正获取知识、掌握技能的过程。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就有效提高学生科学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农村科学教学质量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建立融洽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1.培养师生感情,引领学生的兴趣。“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应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加强与学生感情的交流,关心他们、爱护他们,热情地帮助他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使学生对老师有较强的亲近感、信任感,那么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过渡到喜欢你所教的科学课上了。孩子眼中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未知、充满色彩的世界,教师应带领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开始观察,从一点一滴的变化开始探究事物根源,引导学生常问为什么,逐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2.贴近实际教学,让学生明白科学就在自己身边。科学知识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都能够接触到一些,只是自己没有留意、没有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知识。只要教师稍加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调动起来。在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我们的食物”一课时,我提前几天布置学生注意观察日常饮食,了解日常所吃的食物名称以及从哪儿得到这些食物。学生明白一顿饭里都能够得出知识,便学得兴趣盎然。教学中学生列举了大量食物以及它们的来源,我在此基础上稍加点拨,学生就能根据食物来源进行分类,从而让他们知道无论是动物性食物还是植物性食物,都来自于自然,从小要爱护大自然。

二、寓教于乐玩中学,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法国数学家彭加勒说:“科学家研究自然,并非因为这样做有用处。他之所以研究它,是因为他从中能得到乐趣。”小学生由于年龄小,天性爱玩,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采用适当的教学形式,把知识与孩子的天性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玩中产生疑问进行思考,水到渠成学到知识。在教学青岛版四年级上册“充气玩具里的科学”一课时,我让学生准备各种球类或者其他充气玩具,将它们带到课堂上研究。教学时把学生带到室外进行拍球比赛,在拍球比赛活动中引导学生注意感受和发现球拍得高低不同的原因,从而确定研究主题———探究压缩空气有弹性。学生玩得非常尽兴,问题提得很多,讨论交流的积极性高涨。

三、合理借助网络,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网络是一个开放的课堂,有着大量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料,学生在课前和课后可以上网收集与学习内容相关的资料,并且学会处理和应用这些资源,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提升。如今,农村大部分家庭也已经安装了网络,这就为学生的学习开辟了一个新途径。在教学“地球上有什么”一课时,课前教师指导学生上网利用“百度搜索”“小学科学网”等搜索引擎搜集地球、地貌状况相关的资料,并教给学生如何记录整理这些资料。上课后,学生踊跃汇报自己搜集到的有关信息。如:“陆地有五种地形,包括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地球表面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地球上海洋占了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剩下的不到30%是陆地”……在搜寻的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同时学生也学会了利用网络搜索来学习知识的方法。

四、校外自主探究知识,激发学生科学兴趣

科学实验是凸显科学探究、训练科学方法的有效途径,是培养科学态度的必由之路。社会和家庭中的一些资源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空间,教师在课堂上不好完成的内容,让学生到社会、到家庭中利用家中的器材进行课后实验、自主探究,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进行了延伸拓展,同时也可以发现更多的疑问,提高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科学的兴趣。

科学知识的讲述与理解要靠实验来验证,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可以理解知识,但是有些时候课堂实验受时间、条件的限制,不能表现出所有的现象,这就需要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进行探究知识。在教学“水的三态变化”时,在课堂上教师将液态水通过酒精灯的加热转化为蒸汽(用方便袋将蒸汽收集),完成了水由液体向气体的转化;在熄灭酒精灯后会发现原先方便袋里的蒸汽消失,并出现水滴,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条件下水的存在形态是可以改变的。但是由于受条件限制,没有办法做液体向固体转化的实验,这就需要学生回到家中使用冰箱继续进行实验,完成知识的探究。在学生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对知识有了能一步的掌握,同时也能让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

科学学习是与人们的生活相关的,生活处处皆学问,教师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发现知识解决问题。在教学“噪声危害与防治”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聆听优美的音乐和打磨石料的声音,让学生感受噪音的刺耳,小组讨论如何防治噪音。课后布置学生到家庭附近、村庄周围,走访调查存在哪些噪音污染,如何避免或者杜绝这种声音的产生。经过调查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将其运用到生活中。

 

(《山东教育》2018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