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智慧课堂背景下的音乐课作业设计

发布日期 : 2018-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山东农业大学附属学校     

 

在学校信息化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促使传统课堂向数字化、智能化、泛在化方向发展。微信、班级优化大师、速算盒子等APP广泛应用,各学科作业的布置也一改往日的“书面作业次日上交、口头作业家长签条”的老面孔,转而变成学生视频作业、语音作业、图片作业等多种形式,检查方式和完成情况实时沟通、反馈交流更加有效便捷,师生、生生、家校交互式学习的方式。课后作业更加灵活多样、丰富有趣,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音乐有其特有的学科特色,它不仅是一种技能课,更是一门饱含情感的艺术课程,这就决定了音乐学科的作业应该有利于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发展,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为学生开辟更大的思想活动、情感表达的空间。基于音乐学科特点布置适量、合理的、学生乐于完成的实践性家庭作业,使学生对课上所学知识加以巩固和运用,更好地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知识,能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广泛地了解相关知识,培养学生人文思想和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具有时间和空间的特性,在很多方面是抽象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恰恰给音乐学科实践活动作业提供了物质基础。依托班级微信群,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实践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新课程中作业的设计应该是开放的,应努力实现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勇于创新、形成能力。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坚持育人为本,面向全体,总结出以下几种作业形式:

一、亲子型作业

请家长参与到作业中来,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浓浓的“亲情之感”,增强日后与同学合作交往的能力。比如,在亲情的环境中,布置低年级的学生把课堂上学习的歌曲,除了唱给家长听,还可以当小老师教给家长唱。《大鹿》《小红帽》《老爷爷赶鹅》等等这类性格鲜明、易于表演的歌曲,还可以请家庭成员共同参演。这样使歌曲演唱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同时增进了亲子情感的交流,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能力,增强了学习音乐、表达情感的积极性。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请学生们以不同的表现形式表现所学歌曲或乐曲。比如欣赏《牧童短笛》《单簧管波尔卡》《草原上》等等小型器乐曲时,鼓励业余学习器乐的、有能力的同学在家请家长或课外老师帮助练习并录制视频,把演奏视频带到学校里,在课堂上请大家一起欣赏。演奏不必苛求完美、完整,哪怕只是一个乐段、甚至只是一个主题,都可以调动同学们的学习音乐、练习本领、表现音乐的积极性。亲子合作使学生学会了交流、学会了合作,知识、技能、情感都得到了发展。同时,也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感,让他们体会到了亲子乐趣,对孩子的学习近况有所了解,家庭辅导更有针对性。

二、收集整理型作业

可以根据需要,联系音乐课堂内容,让学生在课外收集相关的知识图片或音乐家的生平轶事,进行整理归纳,了解更多的知识,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课上交流汇报的内容就变得丰富多彩,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下课了还意犹未尽。虽然也有没搜集资料的学生,但在这样的课堂上他们也增长了不少见识。乐理教学虽然不是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但它却是伴随音乐学习始终的一个绕不开的内容。在高年级学生当中布置“音乐中的十万个为什么?”——音乐符号擂台赛活动。让学生们自主分组搜集音乐符号,比赛哪一组认识的音乐符号多。激发孩子们学习乐理、运用乐理知识的积极性。例如: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这一单元时,我列出“京剧的形成及沿革”“京剧行当”“京剧行头”“京剧脸谱”“京剧流派”“唱念做打”等子课题,让学生们自主选择研究课题,借助图书、互联网等媒介自主查询京剧知识并做成课件,进行演讲交流。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许多同学精心准备,深刻钻研,课件中还插入了图片、音视频,小老师们依次上台讲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透彻、更深刻,情感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实现,对文本的理解和知识的生成也有了实质性的升华。

三、延伸了解体验型作业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了解体验型作业就是加深学生的音乐感悟和对音乐背景以及人文知识的了解。例如在欣赏歌曲《do re mi》时,布置课后作业观看电影音乐剧《音乐之声》,同学们不仅了解了故事梗概、历史背景和剧中人物在演出歌曲时的情感意境,还轻松地理解了“音乐剧”的概念,亲身体验到这一独特戏剧演出形式的魅力。延伸欣赏著名音乐剧《猫》,通过亲身的观看,使学生感受、体悟、理解世界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音乐国际视野。

四、主动实践型作业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要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一两项艺术特长和爱好。我在班级微信群中积极搭建平台,每月开展一次班级网上音乐会,要求学期内每人参与不得少于一次。音乐会上学生表演形式、内容不限,可以是课堂中学的新歌,也可以是业余兴趣班学习的曲目。大家以小视频的形式请家长在规定时间内发到群中,视频中要求同学们先做自我介绍,报出节目名称,然后用简短的一句话介绍曲目的作者、表现的内容。表演者先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自评,说出自己的表演有哪些成功的地方,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感受自己在练习和录制视频的过程中的情感、态度和经验,感受自己的成长。所有学生和家长共同观看,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主要从参与是否积极、准备是否充分、表演是否大胆等方面来相互找优点,补缺点,以此在同学间形成良好的心理环境,营造团结、互勉,共同进步的氛围。音乐会结束时,在尽力让学生感受体验成功和收获的同时,教师可以从教专业的角度对每位学生的表现加以点评。最后由学生评出本次音乐会的最佳表现奖、积极参与奖。

五、个性化创造型作业

音乐课不仅要培养学生感受音乐、欣赏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知识融合升华,创造美的能力。根据学生的不同爱好特长,请学生自由选择创造型作业,鼓励学生以多样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表达内心情感,进而表现美、创造美、传达美。例如学习《忆江南》一类新学堂歌,鼓励学生自主上网学习同类歌曲,或是自己填词,上课时为同学们演唱、分享,更好地背诵、理解经典,品味经典,传承经典。根据歌曲创编舞蹈、给歌曲配声势律动;为歌曲、乐曲配画作业;根据歌曲旋律仿写创编歌词;为儿歌创编节奏、编配旋律;自己动手制作小打击乐器;为小小音乐剧撰写剧本、做小导演;根据乐曲创编故事或诗歌,进行表演、朗诵等等,使每一位同学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表达。此类作业不仅巩固了音乐知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还增强了学习兴趣,开发了孩子们的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了创造力。

 

(《山东教育》2018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