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信息技术教学的“敲门砖”
发布日期 : 2014-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肥城市王瓜店街道办事处新胜小学 付继强
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深深地体会到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进行学习的“敲门砖”。我自上学期开始正式接手三——六年级的微机课。四、五、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着一定的信息技术课基础,基本的操作方法、知识已有了雏形,如何引导学生,特别是三年级学生建立起对微机课的学习兴趣是关键。上课伊始,我就注重通过多样化的引导尝试,让学生初步体会这门课程的魅力所在。
案例一:体验“对话窗口的变化”是第一步。在电脑操作中,要常常对窗口大小进行操作、变化。我首先告诉学生“最大化”“最小化”“关闭”。然后让学生自己用鼠标点击这几个按钮,学生畏畏缩缩地操作着,随着一声声的惊呼,课堂随之热闹起来。“老师,我的窗口没有了!”“老师,我的窗口能够变大变小。”……这时我才告诉他们这些按钮的用处。
利用画图工具来提升学生对电脑课的情趣。小学生大多比较喜欢画画,在课堂上我只是给学生介绍了一下工具的用途,然后学生自由绘画,兴趣颇浓,还有的学生进行了自己创作。我把画得好的作品让其他学生来欣赏,然后让他们继续自己画,时间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转瞬即逝,下课了,学生们还舍不得离开微机室。
案例二:抓住山东举办第十届中国艺术节这一很好的素材,强化学生对电脑操作技能的浓厚兴趣,接受新知识。前面已经学习了“画图”,学生们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我决定来一次“赛画凤舞东方”活动。我预先在电脑中画出艺术节吉祥物“凤舞东方”,在课堂上,先让同学们了解了“凤舞东方”的构成及含义,并让他们观看了老师的作品,然后让他们回到自己的电脑前,每组同学互相配合,尝试画“凤舞东方”。同学们兴致勃勃,专心地做着……“我画完了。”一组同学率先完成了,我过去看了看,还真是不错。这时我让别的同学过来欣赏。没有完成的同学这下干劲更大了,摩拳擦掌,继续投入到“战斗”中。临近下课,已经有大多数同学胜利完成了“任务”。看着他们兴犹未尽地离开微机室,我感到本节课相当成功,寓爱国、爱家乡教育于画图中,一举数得。
案例三:“离题”作品能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呢?当然可以。“离题”作品指没有按教师的要求制作出来的作品。以往,教师一般会受既定教学目标的束缚,把类似作品定为不合格,并要求学生立即改正。其实,这样的处理方式并不能令学生心服口服,反而可能会使他们在不解、不满和隐隐的内疚中失去回归正题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将会逐渐磨灭学生的个性,降低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看待“离题”作品,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有位老师教学主题是“使用WORD中自带的绘图工具来绘制一个矩形鱼缸”,要求学生利用鼠标通过复制与粘贴,组合出一个长方体鱼缸,然后往鱼缸中添加金鱼,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掌握矩形的画法。可是最后检查学生的作品时却发现,个别学生的鱼缸并不是长方体的,而是圆柱体、球状甚至是不规则的形状。显然,这些学生的作品“离题”了,而这位老师不但没有对学生加以责怪,反而表扬了这些学生,并在班上声明这些同学的作品很特别,让这些同学一一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此一来,这些学生被老师的言语所鼓舞,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说自己家里的就是这样的,有的说自己就喜欢这样的鱼缸……听完学生的解释,老师接着提出:请这几位学生在鱼缸旁边画一个盛金鱼饲料的长方体容器,其他学生则画非长方体的其他任何形状的容器,班上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都在积极构思和创作。最后,这节课不仅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还引导所有学生学习了其他图形的画法,提高了教学效率,激发了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恰当的“敲门砖”让学生乐意学,乐此不疲。真正的学习兴趣是在知道一点、会一点的时候产生的,是在越来越明白、越来越会的过程中巩固、加强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千方百计地让每位学生取得他们能取得的成功,让每个人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山东教育》2014年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