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师的角色

发布日期 : 2014-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章丘市明水街道明水小学    

 

一、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作为一个引领者,意味着教师首先要从传统的课堂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教师的引领就是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第一,引领学生的预习

经过不断的改进,实践,我们设计了“语文导学双色笔记”,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1)“字词的积累”,其中包括生字词的书写,词语的解释运用,纠错记录等。(2)“资料库”,引导学生自己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3)“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读文之后,提炼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4)“品读发现”,也就是要求学生记录下自己学习课文之后的所得所感。(5)“我的质疑”,要求学生记录自己学习课文之后产生的种种疑惑,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这一环节的设置旨在让学生深入读课文,为课上品读感悟课文的主旨打下良好的基础。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明确学生预习的内容。这种方法的引导、实践,在扩充了学生知识容量的同时,又引领学生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经过实践,效果还是令人满意的。

第二,引领学生的过程性学习

如何让学生保持一种持续的学习热情,这是一直困扰我的问题,我在课改实践中也摸索出了一些好的做法,那就是巧用课堂评价,给予学生肯定、激励,让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比如在第一课时的预习交流展示、课中学生的交流展示“我的发现与困惑”这一环节时,我充分肯定学生自主学习中的发现,告诉学生:“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有意义。”我还告诉学生:“课堂是允许出错的地方,不怕你出错,就怕你不说。”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之下,学生积极读课文,反复读课文,勇于发现问题,大胆地说出自己的看法。由此也让我收获了一个又一个的惊喜。比如:学习《草虫的村落》一课时,当学生读到“我觉得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一句时,康晨同学站起来说:“老师,这句话让我联想到一句古诗,那就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学生能够就课文的描述找到与之相契合的古诗名句,这本身就足以让老师震惊,让同学们羡慕。于是我趁机鼓励学生,引导学生要将自己的课内学文与课外阅读紧密结合起来,当古诗中的意境在自己所读的文章中重现时,那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来言说的喜悦。在以后的课堂中,这样的现象屡屡出现,“幽谷中的犬吠,为什么更显出了山谷的幽静?”学生从“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古诗句中找到了满意的答案。《最后一头战象》中象的雄姿英发,让学生领略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迈。这一切,不仅仅是让学生更加准确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效地将课堂引申到无限的语文学习的大环境中去。

第三,引领学生的总结性学习

我在教学中试着把总结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生在小组合作时,我教会学生要善于总结归纳,把同学们发言中的对于自己有用的而自己没有考虑到的内容一定要总结归纳一下。比如:学生交流“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会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发现别的同学是从哪些方面来概括课文内容的。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我再告诉学生,记述类的课文要从六方面来概括,那就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后学生在交流这一环节时,就能够从这六方面来概括了。

再比如在学习课文时,我引导学生思考,“平时老师和同学们学习课文时,是从哪几方面来学习的?”学生们会七嘴八舌地回答,我就会顺势归纳总结:1.课文写了什么?(即课文内容)2.课文是怎样写的?(写作手法)3.为什么这样写?(作者的写作意图、目的)这样总结之后,学生在自己去学习课文时就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了。

二、教师要做课堂学习的参与者

一次,与学生一起学习《少年闰土》一课,徐新朔同学在给“窜”这个字组词的时候,组了“窜改”一词,在我的印象中只有“篡改”一词,于是我就给他纠正,将“窜改”改为“篡改”,而我在写“篡改”一词时,由于有提笔忘字的陋习,我本来想让学生拿出字典来将这个字查一查的,但当时正好有老师们来班上听课,所以我就依据自己的记忆在黑板上写下了“篡”字,结果又将“篡”字误写为“纂”字,当时学生也没有提出疑义,下课后我拿出词典来一查。才发现自己错了。而学生组的词是正确的。再一次上课时,我就问学生:“上午老师上课时有个字写错了,同学们发现了吗?”话音刚落,刘永晨立即就说:“老师把‘篡改’的‘篡’字写错了。”“那么你能够到讲台上来写一写这个字吗?”说完,刘永晨来到黑板上板书了“篡”字。紧接着徐新朔又站起来说:“老师,我写的‘窜改’一词也是对的。我查过字典了。”“是啊,老师正要说这件事呢,请同学们记住‘窜改’与‘篡改’两个词都是对的。”我又在黑板上写下“编纂”一词,让学生分辨形似字“篡”,“纂”。最后我让学生将“篡改”“窜改”“编纂”这三个词积累下来。我以这样一种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有时是有心的,有时是无心的,让他们给我纠错,而这实际上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这种无形的评价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由此我想到韩愈在《师说》中的一句话:“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所以教师没有必要耿耿于怀于自己授课时出了错,教师与学生的关系首先是师生关系,其次,更重要的一点我们是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关系。有的时候,教师在学识方面示弱了,学生的自信心就会被激发起来,他们觉得我这方面比老师强了,我都能给老师找出错误了,这样他们的成就感就被激发出来了,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就必然会增强。相比之下,教师的教学工作就会变得轻松自如,得心应手。

因此,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做学生学习的伙伴,也是新课程理念的一种体现。

三、教师要做课堂的倾听者

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时,我就会走下讲台,俯下身子,以一名倾听者的身份和学生一起参与学习讨论;在学生朗读、表达见解时,我会全神贯注,凝神倾听,带着欣赏的目光注视着学生,向对方传递这样的信息:我正认真地听你说;在和学生交流的同时,我会在适当的时候用“嗯,哦,好”等有声语言表明对谈话者的注意和兴趣,有时我会以适当的点头、微笑,表示对学生谈话内容和方式的认可。课堂上,我的倾听让我及时捕捉到学生在课堂上每一个变化,把握住每一个教学的良机,深入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倾听让我及时地转化每一个随机生成的教学环节,从而更好地调整课堂教学,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四、教师要做课堂学习的点拨者

在学习《鹿和狼的故事》一文时,王钰同学提出:“罗斯福政府保护鹿群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呢?”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当时就有学生立马根据课文内容给出了答案。可我却认为此问题并不是这么简单,于是我点拨学生说:“同学们,你们能不能再考虑一下,在‘这种习惯看法和童话原则’的背后还有什么呢?”学生思考之后也没有答出什么来,我就给学生提示,难道你们没有从中看出文学作品的力量吗?经我这么一提示,学生开始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文学作品对人们的影响了。甚至有一位同学还提到了《三国演义》中曹操这个人物,正史中的记载与小说中的描述大相径庭。之后有学生还背出了曹操的《观沧海》《龟虽寿》这两首诗,以此来阐明自己的观点。那节课,我们没有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但学生和我都收获了很多。

我们要谨慎地对待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挖掘课堂上的有效资源,这样,距离我们理想的课堂就会越来越近。这是新课改给我带来的启示。

五、教师要做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者

学生是有差异的,如何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不断地进步,让他们也能够主动学习,是我们每个教师都在认真思考而且也在努力以求突破的问题。我从“因材施教”这一古训中得到启示,采取了“自主选择课后作业”的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学习《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一课时,课后练习要求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这样的要求教师不好把握,不好检查,按照以往的经验,往往会出现一部分学生会以各种各样的借口,只背一小部分,有的甚至可能只背诵一句话。那么对于这样的课文要求,该怎样布置呢?我思来想去,不如发扬民主,让学生自己来决定自己的作业。于是在课堂上我说:“你们觉得这篇课文自己能背几段,就背几段。定下来之后,告诉小组长,老师就依据你们自定的作业来检查。觉得自己能够全部背诵下来的就不用跟小组长说了。”后来问小组长,其结果是没有一个学生向组长做说明。最后我宣布,老师相信你们都能够全篇背诵,老师就按照全体同学都能够全部背诵来检查。明天我们先检查课文1-5段的背诵情况。

第二天的课堂上,我就按每组学生号来提问,且故意让那些平时表现不是太好的学生来背,结果,几名学生背诵得都非常熟练。连平时表现不好的小元都背得滚瓜烂熟。我当堂就表扬了同学们。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整节课都洋溢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气氛。

依据学生实际能够完成作业的情况来给学生布置作业,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要求学生自己能够完成到什么程度,事先说明,自己估量自己的能力,一旦说出来之后,就一定要做到什么程度。这样既让学生能够说到做到,诚信为人,又能够让学生主动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学习。既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给予学生最大的信任,学生会给你更大的惊喜。

六、教师要做学生进步的赏识者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动心的深处。”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必须带着赏识的眼光,无论什么样的评价必须动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当一个平日胆怯的孩子能上台发言了,我除了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还摸摸他的头,说:“老师真为你高兴!”当学生回答到精彩之处时,我总会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你真会读书!你真会思考,我也要向你学习!”当学生因为紧张或者其他原因而面红耳赤,语言嗫嚅时,我总是不失时机地送上一句:“不要着急,慢慢来,老师相信在你的努力下一定能把问题回答好的!”当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时,我会拍拍他的肩膀,赞许地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太棒了!非常有挑战性!老师也很感兴趣,让我们共同来解决它吧。”用一句真诚的话语,用一个鼓励的微笑,用一个肯定的肢体动作,无需太多,只要能让学生体会到你的关怀,理解你的用心,只要学生能够从你的言语中获得进步的力量就足够了。让我们真心为学生的进步而高兴,欣赏并与他们的起成长,陪伴他们快乐进步。

 

(《山东教育》2014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