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要素,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

发布日期 : 2022-05-19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红旗小学    孙  锋


统编版语文教材采用明晰的语文要素与宽泛的人文主题双线组元,意在弃表面浮华,让语文回归本真,于润物无声中,助力语文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真正让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得以统一。语文教学中,紧扣语文要素,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是引领学生走向核心素养的最佳路径。

一、精准把握语文要素,让深度学习有章可循

深度学习是学生成长的一场旅行,语文要素正是这场旅行的“航标”,有了成长方向,深度学习才能有章可循。为此,教师要精准把握语文要素所承载的内涵,借助教材的编排体系,掌握新知与旧知之间的内在联系,知晓两者碰撞而构建出的新的知识结构,努力让语文要素作用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成为新知识结构中的“座上宾”,推进深度学习活动的发生,让语言的建构与运用、思维的培养与提升、审美的建设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这四大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统编教材在编排上可说是阡陌纵横、丝丝相连,如从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上册关于阅读策略单元分别编排了“预测→提问→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其中,“预测”“提问”直接指向第二学段阅读目标中提出的“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提高阅读的速度”“有目的地阅读”指向第三学段阅读目标“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如此循序渐进地学习与实践,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与经验,丰富认知图式,习得阅读策略,让学生爱上阅读,自主建构属于自己的阅读体系,推动学生由浅层阅读向深层次阅读漫溯,学生获取了知识,积累了语言,认识了世界,发展了思维,获得了审美体验,阅读能力顺势呈螺旋式稳步提升,自然成了真正的深度阅读者。

而每个阅读策略单元的教材,是学生习得阅读方法、实现深度阅读的最佳素材。三年级的阅读策略单元,看似是独立的单元,内容毫无联系,实则是“预测”把一篇精读课文、两篇略读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与习作练习以及学习园地紧紧“拴”在了一起,构建出一个完整的以“预测”为核心的阅读体系,整个单元教学的重点落在了借助具体语言素材,步步引领学生学习和运用阅读策略,完成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成长过程。精读课文《总也不倒的老屋》是单元教材的开篇课文,自然承担着依托故事学习“预测”的任务,题目、插图、文章内容等都是“预测”最好的线索;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是两篇不完整的故事,课文的留白处顺理成章成为了学生自主阅读,练习“预测”的绝佳点;习作练习则是把习得“预测”的方法巧妙迁移,运用“预测”续写故事,让故事的情节得以延续;“交流平台”又为预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预测”完成阅读任务,这样有梯度地推进深度学习活动,学策略、用策略的良好习惯自然与学生相伴一生。

二、精心解析语文要素,让深度学习有例可援

深度学习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长足发展的成长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引领学生对相关的语文要素做精心的解析,明晰语文要素中核心词语所涵盖的内涵,抓住时机,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依托具有挑战性质的内驱性学习任务,把其内涵鲜活地呈现出来,从而不断得内化新知,建构起自己的认知体系,发展思维品质,提升核心素养。

《景阳冈》一课节选自古典名著《水浒传》,隶属于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也是“定篇”类选文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古典名著之旅”,语文要素之一是“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类文学气息相对浓厚的作品,皆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极佳的素材。笔者认为,首要任务是全面解析语文要素,做到精准、全面,为提升语文核心素养提供保障,其核心词就是“方法”,要将“初步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一要素落实于《景阳冈》一课中,不仅要读通读透文本,运用品词析句、对比阅读、锤炼词语等方法,感受武松人物形象,还要拓宽扩大古典文学方面的视野,多维度体悟古典名著独特的魅力,以提升对人物形象的认知。如此有深度的学习活动,唯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才能驱动如施耐庵在《水浒传》中关于打虎的情节,不止写了武松一个人打虎,还写了李逵一次打死四只老虎的场景,为什么读者只对武松打虎“情有独钟”呢?采用分组思辨的方式驱动学习活动,让思维发生碰撞,其中的缘由始末逐步从朦胧走向清晰,原来武松打死老虎靠的是“赤手空拳”,而李逵杀死老虎用的是刀,不同的打虎工具,两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点燃了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的内驱力,提升了学生主动萃取文学知识营养的积极性,加快了对文化理解与传承的自觉性,语文要素也于悄然无声中“牵手”语文核心素养。

其实,整个学习活动,已在学生的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迹,每每遇到相似的学习场景,记忆被提取,印迹会变成一幅幅画面,浮现于脑海,有例可援的学习活动依旧继续精彩,这份精彩必定发生于深度学习的美好时刻。

三、精确落实语文要素,让深度学习有法可依

深度学习是一种理解性的学习,学生必须依托语文要素,借助具体文本素材,层层剥丝抽茧,渐渐揭开“新知”的神秘面纱,领悟隐藏于“新知”背后的奥妙,方能追根溯源,习得方法,获得对所学知识更深层次的理解。只有让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在实践中才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这就要求教师在引领学习过程中,对语文要素的落实要做到精确,否则,学习活动很难到达预设的深度。

“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故事”的语文要素之一,在单元导语中是这样描述的“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本单元组共编排了《盘古开天地》《精卫填海》《普罗米修斯》《女娲补天》四篇课文,《盘古开天地》是本组第一篇精读课文,也是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首选文本,在正确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连环插图与文本语段相互对应,边说插图内容,边朗读对应的语段,再分享感知的内容,进而梳理、归纳出课文依次写了盘古在混沌中沉睡,盘古开天辟地并撑住天地,以及盘古化为万物等内容,展现盘古勇于献身的精神。显而易见,6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水到渠成,即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融于一体,记事类文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之一———“串联段意法”。再运用习得的“串联段意法”概括同组其他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引领学生认识到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也可运用“串联段意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可顺势延展学习活动,结合具体的文本,拓宽把握课文内容的其他方法,如链接本册教材的《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引领学生按事情发展的顺序,通过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把握主要内容,这是“抓四要素法”;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海滨小城》《美丽的大兴安岭》的文中都拥有一个能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中心句,这是“抓中心句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有中心句的文章;《在牛肚子里旅行》《大青树下的小学》等还可采用“增补课题法”把握主要内容……总之,紧扣同一语文要素,以“一篇带多篇”,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走向纵深,这样的深度学习会产生巨大的效能,让学生体验到“方法在手,一切皆有”的喜悦。

四、精彩链接生活资源,让深度学习有声有色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学。”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生活资源这一媒介自然是开展深度学习活动的“宠儿”,从文本链接生活,借生活解读文本,两者“双轨并行”引发共情,让深度学习有声有色,为从语文要素走向核心素养平添动力。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小说,皆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出的人性光辉。《穷人》是其中的一篇短篇小说,讲述的是主人翁桑娜与渔夫在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收养病故邻居西蒙的两个孩子的故事,透过他们的一个善举,一个信念,让读者动容,彰显出乐于助人的人性之美。文中最能触动读者内心的是“忐忑不安”这个词语,如果仅仅依靠查工具书来理解这个词语为“心神不宁”的意思,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理解,“忐忑不安”是表示桑娜时断时续的内心活动,笔者认为这个结果,与“忐忑不安”在文本中的实际价值还是差之千里。如何让学生感受出“忐忑不安”一词真正的价值呢?链接生活体验,运用引导性的问题推进深度学习是最佳渠道,同样的经历,必有相同的心境,以己之心悟他之情,才能考量出“忐忑不安”存在的真实价值。如“当你独自一个人在家时,不小心把爸爸最心爱的紫砂壶打碎了,在爸爸回家前这段时间,你有着怎样的内心活动?”“你的家庭作业没写完,得知老师要抽查部分同学的家庭作业,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情感的共鸣,让学生自然明白了“忐忑不安”这个词语把桑娜当时内心尖锐对立而又复杂的矛盾冲突展现得淋漓尽致,一边是西蒙的两个孩子需要有人抚养,一边是自己家庭生活拮据、贫困,如果收养西蒙的两个孩子,会给丈夫添加重担,会让丈夫更加辛苦,还可能会遭到丈夫的责骂等等。但转念一想,为两条生命自己受苦也值得,所以说“忐忑不安”一词,正是借桑娜内心尖锐的矛盾冲突,展现她乐于助人的优秀品质,这是借助细节描写,展现人物优秀品质的写法,恰恰与语文要素之一“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相得益彰。可见,有生活资源的介入,深度学习必定光芒无限。

综上所述,聚焦语文要素,以深度学习为路径,多维度点燃学生学习的内驱动力,让学习活动真实发生,变“浅层的知识加工”为“深度的思维发展”,变“传统单一化课堂”为“高阶多元化课堂”,隐藏于字里行间的语文核心素养就能“破茧而出”,让学生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