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有法可依”

发布日期 : 2013-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     

 

目前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课文比较多,篇幅也比较长,因此课文的学习不可能面面俱到,这就需要直奔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因为重点词句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一篇文章的思想感情往往就蕴含在重点词句之中。

但在课堂上却存在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让大家标出能解决问题的关键词句,在旁边简要写下自己的体会。同学们常常面面相觑,迟迟不能动手,有时好半天也找不到重点的词句,有时找到了却不知道如何下手。不少教师也常常抱怨课堂上学生总是在就词谈词,就句谈句,一个接一个重复着相似的话语。究其因是我们没有真正的“授之以渔”,没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他们根本不会识别哪些语句是重点语句,怎样从重点语句中筛选出重点词语,从词中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学生连谈的方式、方法、角度都不熟悉,深度、新意根本无从谈起。经过不断摸索,我总结出了一些比较有效的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方法:

1.巧解词义谈感受。如《大江保卫战》:“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铮铮”,象声词,形容金属撞击声所发出的响亮声音。“铮铮铁汉”,形容人刚强无比,是硬汉子。引导学生联系这个词语的意思就能感受到人民子弟兵面对洪水的坚韧刚强、英勇无畏的精神。

2.发挥想象谈感受。如《灰椋鸟》一课中,“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他们的叫声。”学生小方说:“由‘排空而至’我仿佛看到灰椋鸟密密麻麻布满了天空,它们排着队一起飞来。我感受到鸟儿非常多,有纪律。”

3.替换词语谈感受。如《明天,我们毕业》中“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因“五彩斑斓”是个新词,可引导学生把它换为“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五光十色”等词,从而使学生感受到六年的学习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4.回归文本谈感受。还是《明天,我们毕业》,“六年的学习生活多像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学生小艺说:“联系下文‘画卷’指的是‘早操开始了,我们排着队进入操场。那整齐的动作,矫健的身姿,还真有几分军人的气概哩!上课铃响了,我们飞快地进入教室。在课堂上,我们听得专心,读得动情,议得热烈,就像棵棵幼苗尽情地吮吸着汩汩流来的甘泉。中午15分钟的写字,是我们每天的‘必修课’。在优雅轻松的乐曲声中,我们一笔一画地描红临帖,从那一个个方块字中,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每周两次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特别受到我们的欢迎。一到这个时候,我们便奔向各自喜爱的天地,有的学习电脑,有的排练合唱,有的外出写生,有的制作标本……也可感受到学习生活的丰富多彩。”

5.联系生活谈感受。还是《灰椋鸟》中,读到“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时,小萌说:“生活中看到的俱乐部,人流如潮,有跳舞的,有唱歌的,有欢呼的,有乐队,有各色各样的灯火,有各种各样的乐声,非常热闹。由此看出傍晚的刺槐林和竹林热闹非凡。”

6.结合自身谈感受。如《海伦·凯勒》中,“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学生小亮说:“有时我在家读课文,读两遍我就烦了,而海伦为了读好那些单调、乏味、枯燥的词语、句子,竟高声读几个小时,我感受到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和她相比我真的差远了。我以后要向她学习,不屈不挠,坚持不懈。”

7.巧借数字谈感受。学习《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就这样,司马迁发愤写作,用了整整13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一部52万余字的辉煌巨著——《史记》。”引导学生抓住“13年、52万字”想象司马迁怎么做的,从而感受到这部巨著的篇幅之长,用的时间之长,感受到它的来之不易,是用生命和心血写成的。

8.补充资料谈感受。仍是《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摊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一行行工整的隶字。”学生小颖说:“通过查资料我知道这里的‘耻辱’和‘痛苦’指的是司马迁受李陵事件的牵连受了宫刑,也叫‘腐刑’。腐刑既残酷地摧残了人体和精神,也极大地侮辱了人格。司马迁作为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受到这样残酷的刑罚,还能振作起来,努力写《史记》,他真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山东教育》2013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