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发布日期 : 2013-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临沭县第二实验小学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语文能力是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形成的。许多专家学者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30%来自于课内,70%来自于课外,尤其是出了校门后的“课外”。因此,针对实际,除了要求学生家长密切配合,督促和帮助孩子在家进行阅读外,教师重点要在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方法、活动等方面进行引导,从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面,让课外阅读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如何进行有效指导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想阅读——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1.自主阅读激发兴趣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看,他们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天生是爱看书的,可是,老师和家长过多地赋予阅读功利目的,使得学生的阅读是为了完成任务,阅读就变成了“苦差使”。同样的一篇作品,学生在课外饶有兴趣,但是选在课本中,学生就感觉寡然无味。究其原因,课堂上阅读有压力,如阅读任务、回答问题等,而课外阅读能让学生放松。因此,教师有必要让学生有选择地自主阅读,感受作品的色彩并享受阅读的乐趣。比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认识和了解作家冰心开始,经过课文的学习后,课外继续阅读冰心的《繁星》《再寄小读者》等作品,实现学生主动与作家进行对话,从而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2.听讲故事诱发兴趣

对于小学生来说,故事百听不厌。除了老师讲,可以让学生讲,并说明是从那些课外读物中得到的故事,然后比一比谁讲的故事是大家第一次听到的,谁讲的故事最引人、最感人、最有趣、最有味等。有些学生从报刊中选取故事,更有许多学生从《三国演义》《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奇境历险》等众多名著中截取片断进行讲述。引人入胜的故事,加上学生惟妙惟肖的讲述,凝聚了孩子的注意力,启发了孩子的心智,学生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

3.适时评价引发兴趣

调查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不好,阅读兴趣不大,在很大程度上与阅读效果检查密切相关。因此,对课外阅读要适时评价。以学生的自我评价为主,辅以师长和同伴的评价,从阅读数量、阅读质量等方面,让学生获得课外阅读的价值和阅读的成就感。如同伴间的“同读互考互评”,课外阅读的“星级升级”,每月评选的班级“读书小状元”“读书小明星”等,很好地提升了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二、能阅读——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

1.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

推荐读物是让学生能阅读的重要途径之一。推荐的前提是,教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及阅读爱好要充分了解,推荐的方式方法有,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故事性和趣味性较强的读物;除了介绍读物的名称,更要介绍该读物的背景及其阅读的价值;不可规定学生要完成读后感等硬性任务;还要鼓励小学生推荐读物,增强学生阅读的自主感;另外,向学生推荐的读物,一般要在图书室或教室图书角等方便借到,或者附近小书店能够买到;还有一条是,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推荐,如学习《三打白骨精》(苏教版六·下)《三顾茅庐》(苏教版四·下)《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五·上)等内容,就推荐阅读《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相关读物。

2.教给适合的阅读方法

教师尽量不要刻意传授阅读方法技巧,应从最基本的朗读和默读开始练习,让孩子逐渐养成阅读习惯。

一是朗读。注意朗读的时间要适宜,每天十分钟左右,一般放在每节语文课的开始。教师要对朗读的材料十分熟悉,尽量选取那些故事生动有趣、人物形象鲜活、语言节奏明快的图书朗读给小学生听,教师一定要有感情地用普通话朗读,营造出“有情有景”的阅读氛围;朗读内容尽量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太长或太短;然后让小学生朗读自己喜欢的图书片断,激发其他孩子阅读的积极性,提高朗读技能。

二是默读。默读是个体阅读能力的体现,是成为熟练读者的条件。老师要训练学生做到从小声轻读到“不出声、不动唇”默读,从默读一两个词,到默读一个句子,然后再默读一行,最后到段,逐步训练默读的速度。另外,适时穿插默读中的略读、浏览、精读等方式,快速了解读物的主要内容。如一边默读文章,一边标记出生字、佳句等;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人类的“老师”》一课,应该思考“老师”是谁?为什么特别加了引号呢?然后快速默读;如《童年的发现》《草原》等课文,可以让学生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把课文中的主要内容画下来,然后展示交流。练习的时间久了,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生对速读、品读、重点读等便能慢慢理解,逐渐掌握。

3.组织适当的阅读交流

对于学生来说,阅读交流活动必不可少。组织得当的阅读交流,有利于小学生扩大课外阅读面,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阅读心得、阅读收获等。必须强调的是,交流的内容一般应是学生所熟知的。因此,教师要及时组织好阅读交流的平台,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发散思维,尊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并做好讨论小结,引导阅读循环螺旋上升。

三、爱阅读——开展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活动

1.主题内容阅读活动

定期举办与课外阅读相关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和阅读积极性。比如开展主题手抄报、主题征文、课本剧、朗诵比赛、故事会、科技信息周等活动。比如阅读《三国演义》,让学生进行“曹操是好人还是坏人”的辩论活动。阅读《水浒传》,让学生开展“我最喜欢的人物”的点评活动。阅读《世界著名童话》,让学生开展“童话剧表演赛”等等。还可以结合风俗和农业生产开展阅读活动,如“麦收”“秋收”等的感想,家乡特产和风俗介绍等接近小学生生活的主题。这些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必须事先向学生讲清目的和要求,了解搜集资料的渠道,明确阅读哪类书籍,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好活动反馈与小结。

2.图书角推销活动

没有图书室的学校,设立班级图书角显得更重要,组织学生带来自己的图书,并登记造册,由学生专人管理。过一段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举行图书“推销”活动,推销自己阅读过的读物,以图书角中的图书目录为主,如为什么要读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本书有哪些细节最难忘等等,最后评选“最佳图书推销员”。让学生在推销活动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只有认真读书才会成功推销,良好的阅读氛围和推销活动,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的激情,调动了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3.读书成果展览活动

每两周可以举行一次课外阅读展览会(中、高年级),如剪报本展览: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爱好,把从废旧报刊中阅读过的喜欢的内容剪下,按门类贴在自己做的剪报本上,可以在每张剪报中添加上标题、花边、插图、日期和读后感想等。如摘抄笔记展览: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获得的名人名言、优美词句、格言谚语、对联成语、文学常识等,摘抄成册,每页内容也要做到图文并茂,来源日期等不可少。在展览会上,可以让孩子分组说一说自己的“成果”,品评对方的成果,然后在全班展示,评出优秀剪报手、摘抄小能手等,让学生在成功的愉悦中,继续下一轮的课外阅读活动。

当然,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较多,如家庭的、社会的、学校的因素等,这些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导致学生的课外读物不足,来源单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尽管无力改变这些阅读环境,但应尽量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创设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指导与帮助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阅读的欲望,提高课外阅读的能力,并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为其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山东教育》2013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