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陈出新 返璞归真

发布日期 : 2013-01-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推陈出新  返璞归真

——草根归本“七环节”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安丘市实验小学   王守文

 

小学语文草根归本“七环节”教学法是沿用“老眼光”利用“新视角”,追根溯源,使用最原始、最传统、最有效,甚至是已经被“尘封”起来的语文学习方法而实施的教学。它回归语文学习的本质,遵循了语文学习规律。

环节一:以读为本——整体通篇读课文

纵观当下的语文课堂,“在一处打井,抓一点不放”的现象比比皆是,拿出大量时间让学生“自主通篇咀读课文”的却少之甚少。鉴于此,“七环节”的首环节就是让学生自主阅读通篇课文,每节课自主阅读时间保证10分钟以上,这已变成我们课堂的教学法规。

为提高学生“阅读通篇”的有效性,让所有学生“真正”阅读起来,经历阅读过程,走进阅读世界,我们创新了“五阶梯”阅读目标,使学生读一遍实现一个目标,读一遍有一遍的收获,读一遍就迈上一个更高的阅读层次。“五阶梯”基本阅读目标是:

第一阶梯阅读目标:标注课文的自然段和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

第二阶梯阅读目标:给不认识的字标注汉语拼音,能正确地认读课文每一个字,解决不理解的词语,扫清阅读障碍。

第三阶梯阅读目标:读懂每一个自然段,能够概括出每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第四阶梯阅读目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概括主要内容。

第五阶梯阅读目标:找出自己喜欢的地方,写出或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整体通篇”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我们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每次都选择其中一个阅读目标进行重点训练;久而久之,学生融会贯通,最终达到阅读一两遍课文就能达成以上“五阶梯”的基本阅读目标。这种阅读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搜集和处理课文信息的能力,实现了高效阅读。

环节二:归根汉字——诵读课文生字表

全国名师于永正说过:“学语文就是学汉字,字学好了,词、句、段、篇也就学好了。”小学阶段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汉字都必须牢固地刻在头脑中。20世纪80年代前学语文,记得最熟、顺口能够说出的就是“大、小、多、少;人、口、手、足;日、月、水、火”,回忆是多么有趣,多么扎实,多么牢固!现在的小学生能够随口说出自己学习过的生字的能有几何?

小学生识字有许多技巧和方法,其中,诵读课文生字表就是掌握汉字的一种基本方法。诵读势必会引发思考,学生诵读生字表,既是一次对生字的再识记、再巩固过程,也是一次对生字的再思考过程。

学生如何在课堂上诵读课文生字表呢?其一,诵读要做到“两结合”,与课堂上的识字相结合,与课堂上的写字相结合,做到在认中诵读、写中诵读;其二,诵读形式多样化,可以有规律地诵读,也可以没有规律地诵读,可以单字读,也可以带词读。为充分调动学生诵读生字表的积极性,我们还制定了诵读生字表的评价标准,按照评价标准组织学生开展诵读生字表达标活动,做到一课一达标。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参与实验的班级98.7%的学生对生字的正确认读率是百分之百,94.8%的学生对生字的正确书写率是百分之百,96.9%的学生识字能力显著提高。实践证明,诵读生字表对学生扎实掌握汉字有着其他方法所不可取代的作用。

环节三:溯源题眼——熟记并感悟课题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课题与内容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从课题开始组织教学,学生从课题开始进行阅读。一名学生连自己学习过的课文题目都记不住,那么,课文中其他的东西能够记得住恐怕是一件不现实的事情。

溯源题眼,熟记并感悟课题的有效策略是组织学生背诵课文题目。背诵课文题目这种“原生态草根式”的语文学习方法往往被我们所忽视,恐怕也很少有教师去思考它所蕴涵的潜在的学习语文价值。有统计表明,成年人能够记住小学阶段学习过的课文题目,主要有两条原因:一是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至今不忘;二是课文对自己影响大,甚至对自己的人生产生过启迪。从这个意义出发,学生背诵课文题目,绝不仅仅是识记题目,在背诵课文题目的过程中,学生势必会辐射对课文内容的再现、思考和启迪,这也正是语文学习需要实现的基本目标。

为有效组织学生背诵课文题目,我们提出了背诵课文题目的基本要求:说出课文的顺序,就能够说出课文的题目,还把背诵课文题目作为检验学生学习语文水平高低的一项评价指标。单元组结束和学期结束时,我都要组织学生进行背诵课文题目达标验收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对活动内容进行了有效的拓展,例如:开展“比较课文题目”“课文题目重命名”“评析课文题目”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学生深刻感悟到课文“题眼”蕴涵的内涵,提升了学生对课文的鉴赏能力。

正如一名学生所说:“背诵课文题目实在简单得很,每读完一篇课文就会记住一个题目,每读完一个单元很快记住一个单元的题目,但是一本书读完后,能够完整地记住学习过的课文题目就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了。背诵课文题目很好,每想起一个题目,课文内容总能像看电影一样呈现一次,印象更深刻了。”在学生身上生成的话也正是预设活动的价值取向。

环节四:记忆外显——复述课文的内容

复述课文是传统的学习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是对学生学习语文多种能力的综合检验。目前,这种传统的学习方法正在淡出我们的视线。

为传承并弘扬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单元组阅读结束后,我们都要安排一节“复述课”,组织学生对单元组课文内容进行复述,可以复述给老师、可以复述给同学,复述的目标按照年级段逐步提高,复述的形式包括“简单性复述、纲要式复述、创造性复述、听取别人复述后的复述、多人接力复述、定时复述”等。教师还经常“下水”复述,给学生做出榜样,并对学生的复述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评价。

笔者曾做过一项统计:刚接手的一个班,在一开始上“复述课”时,全班48名学生只有3名学生能够熟练地复述,大多数学生没有这种习惯和能力。经过一学年的努力,全班48名学生中,只有8名学生复述能力不够理想。

环节五:厚实积累——背诵精彩词句段

“厚语文”就是注重“积累”,其中就包括对教材中精彩的词、句、段的积累。我们一直秉承两条原则:其一,阅读完一篇课文背诵五个词语;其二,阅读完一篇课文背诵两个精彩的句子,或背诵一段精彩的段落。在强化背诵的同时,学生还建立词、句、段积累本,不仅摘抄词、句、段,还要撰写摘抄的原因,以此培养学生赏析词、句、段的习惯,提高学生赏析词、句、段的水平。

落实这一环节的另一保障措施是每单元组我们都开设两节“背诵课”,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背诵比赛:包括积累的词语接力赛、积累的分类描写事物的句子比赛、积累的优美段落的诵读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积累兴趣和积极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学生就是在这坚持不懈的积累中一步步地夯实了语文基础。

环节六:内化情感——抒写体会与感悟

学生阅读课文后的心得、体会、感悟,就是语文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每阅读完一篇课文,只有获得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才能实现与教材展开心灵的沟通与对话,课文中的人文素养才能自然嫁接到学生身上。

每个单元组学习结束,我们都要组织“心灵对话”课,就是专门组织学生以书面形式和口头表达的形式倾诉自己的阅读体会与感悟。我们在班级内组织建立了《与课文心灵沟通的对话》专栏,专门展示学生撰写的学习课文后的心得体会与感悟。学生的人文素养就在交流和对话中得到了提升。

环节七:读写贯通——依课文形式练笔

著名文学家茅盾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模仿又是学习的最初形式”。

单元组阅读结束后,我们利用“练笔课”组织学生进行专项练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结合单元组阅读的课文,选择典型的句、段、篇,选定合适的练笔点,组织学生仿写一句话(一、二年级时仿写一句话)、仿写一段话(三、四年级时仿写一段话)、仿写一篇文(五、六年级时仿写整篇课文)。在“练笔课”上,组织学生练笔,指导学生练笔,进行练笔的交流与评价。依课文形式练笔较好地解决了学习“课文表达形式”难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深深地感受到:草根归本“七环节”教学法不仅把语文学习的最优秀的传统思想和传统方法沿袭并继承下来,更重要的是它厚实了学生语文学习功底,实现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它使我们回归了语文教学的幸福感,使学生回归了语文学习的幸福感。

 

(《山东教育》201212月第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