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起步巧引导

发布日期 : 2012-07-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章丘市明水小学   张术芹

 

习作教学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一个难题。三年级是学生真正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与高年级习作教学相比难度更大。如何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自由的写作空间,引领学生进入习作的天地,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重点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消除畏惧心理,树立习作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在中年级习作要求中明确提出了“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的要求。因此,我首先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树立学生习作的信心做起。我告诉学生:小学生作文与艺术创作是两回事,现在作文就是练习,是习作,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用自己的话写下来,完全可以消除对作文的畏惧,放开胆子去写。我布置作文时,也努力做到所选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要求学生尽可能写自己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人、事、景、物,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这样,有效地消除了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学生乐于动笔、易于动笔,而且写出来的作文内容也不再空洞,充满了活力。

二、引导观察体验,做到有事可写

学生之所以感到写作文难,主要是无事可写、没话可说。没有素材,作文就是无源之水。因此,我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同时积极组织开展文艺、体育、科技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留心观察。学生自己看到、听到、想到的内容丰富了,亲身经历的事情多了,作文材料也就多起来,作文时就不愁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了。

三、抓好读写结合,做到有话可说

阅读和写作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是基础,写作是运用。学生读什么好呢?首先是课文。课本中选取的文章都是经专家精心挑选,能代表各类文体特点,且十分适宜学生学习。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每篇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情感美和布局谋篇的独具匠心。在理解的基础上,要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生动的句子、精彩片段,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除课内阅读外,还要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做到博览群书,在阅读过程中,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的学习积累,要记下书上的好词佳句。积累贵在一个“积”字,见到优美句段篇要养成熟读成诵的好习惯。

四、教给修改方法,有效提高能力

我引导学生在初稿形成后,按以下几步进行修改:1.学生自改。要求学生自读习作,修改文章,养成修改习惯。2.互改交流。学生自改后,让同桌进行互改,并交谈修改情况(怎样修改的和修改原因),提高学生对习作目标的把握和鉴赏能力。3.教师指导。我把学生修改后的文章按上、中、下选出三类有代表性的,针对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体修改讲评。4.学生再改。老师讲评结束,学生根据老师的评析,再一次修改文章,感到满意后誊写。5.张贴观赏。学生誊写完毕,教师选出佳作,画出优美的词句,写出精当的评语,在班内展览,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实施分层指导,搞好重点指导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差别的,特别是有几十个人的班,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因而习作指导不能一刀切。在指导“熟悉的一个人的一件事”习作练习时,我精心准备了两天,信心十足地去上课,自认为指导很成功,但是看了学生的作文后,我真切地感到了失败。只有个别学生能写出比较通顺的作文,大多数同学都茫茫然,不知怎样下笔。由这次失败的课例,我顿悟:学生的领悟能力、语文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刚接触作文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习作指导应分层次进行。为了给写作水平高的学生提供更高的发挥空间,避免学生作文千篇一律,初次指导应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再次执导就要有针对性,对那些“作文愁”,就要在方法、表达、文章结构安排上进行细致指导。另外,我们在评价学生的作文时,也应以表扬鼓励为主,降低期望值,不能总拿优秀学生的水平去要求全体学生。只要学生有进步,哪怕一点点,也要表扬鼓励,让学生看到曙光,才会有信心和勇气去争取进步。

六、科学进行评价,寄予热切厚望

在评定学生的作文时,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评价学生习作的结果,也重视了对学生习作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习作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好评价的导向和激励功能,利用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问、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多种手段搜集和占有习作材料。这样,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时“无米下锅”的问题,同时也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认真观察、广泛阅读、注重积累的良好习惯。

 

(《山东教育》2012年6月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