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题与大社会

发布日期 : 2011-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胶南市琅琊台小学 李艳秋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在教学中摸索出一条“探究性、生活化、情境式小课题研究” 教学模式,不仅上课得心应手,学生也受益匪浅。

一、启发引导——立课题

选研究课题是《品德与社会》教学课外探索研究的开始。首先,我充分考虑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实际情况,引导他们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当然,这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生自己选择和确定。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力求创造一种新的开放的情境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探究动机。引导学生确定研究范围和研究课题要注意内容的现实性。这里的现实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其一,《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容源于生活,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其二,《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内容源于课本、高于课本。这样学生学习的知识就有了用武之地。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的知识本身就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来源于课本中的小课题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如《安全伴我行》(山东美术出版社)一课制订春游计划的同时,让学生成立“家乡景点知多少”“安全自护进景区”课题组。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第一手资料,加工整理,将课堂变成课题研究的发布会。有了真实的感受,学生成了主角。课堂上,景点组带来的大珠山绚烂夺目的野生杜鹃(胶南名景)引起了同学们的思考:大珠山的野生杜鹃花是怎样生长起来的?为什么别的山没有呢?老师针对学生思维的火花,适时点拨。学生将开展的《走进珠山秀谷》的小课题研究过程向同学们进行展示。成员们将自由组合研究小组、聘请自然老师和初中的生物老师以及旅游局的同志作指导老师,观察杜鹃花的生态习性,探究大珠山野生杜鹃花的形成原因,了解旅游景点的过去和现在进行分别阐述,并对如何开发珠山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此次活动还带动了学生对风景区的动植物、胶南的变迁等诸多课题的研究。学生的安全自护、环保认知、克服困难、团队合作、研究生成等方面深层次提升的同时更是兴趣盎然,家长纷纷叫好。

二、制订方案——明思路

《品德与社会》教学打破了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生来讲,往往不能很快适应。我感觉让学生理解《品德与社会》教学就要通过亲身体验、探究,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运用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初,制订科学的计划和安排合理的实施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将课程资源整合,如《全家福》《和爸爸妈妈交朋友》《我当小管家》三课整合成“家庭成员简介课题组”“长辈关怀故事课题组”“家庭成员消费观课题组”“孝心比拼组”等等,给学生讲清课题的要求和目的,以人为本,还原真情,达到适时的教育效果;二是要有“长计划”,还要有“短安排”,对课题的内容、完成时间、研究方法、成员分工、成果形式等都要尽可能照顾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三是调整课程,尽量将课程安排与学校的校外德育活动有机结合。

三、加强调控——多指导

《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学生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一种积极、活跃和兴奋的精神状态。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好、组织好,扮演好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评价者等多重角色。教师要适时地对学习活动进行合理调控。一是必须科学组建学习小组。学习小组要综合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品质、特长等因素,本着“优势互补、协调合作”的原则进行组建,使学生的个性、特长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我们必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这样才能使《品德与社会》教学小组达到最优化组合。二是定期深入学习小组了解活动的进展情况,要求每个小组定期汇报活动进展情况。在活动过程中,经常向各组了解本周研究重点,周末询问各组进展情况,并对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指导。学生得到教师的指导,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研究兴趣会更浓厚,研究态度会更认真。三是及时做好《品德与社会》教学的评价工作。我们定期举行活动阶段性成果交流会,让学习小组在交流会上展示他们的阶段性成果。教师做出适当的鼓励性和指导性评价,同时引入适度的组际竞争,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活动热情。四是经常督促进行小组间互查,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五是必须帮助学生及时解决在《品德与社会》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以克服的困难。

四、交流评价——看成果

《品德与社会》教学虽然强调过程,但学习的评价仍然十分必要。写好规范的结题小课题报告也是我对《品德与社会》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我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发现学生获取了大量感性材料,但他们缺少去粗取精的方法和归类分析的能力,对教育效果只停留在“我受到了什么启发”。针对这些情况,我进行了如下指导工作:一是帮助和指导学生从大量的感性材料中提炼对学生具有切实意义的教育素材,加以整理和分析;二是让学生拓展课题研究背后所涵盖的美德故事;三是将品德课的课题研究过程以教育叙事的形式进行教学成果展示。

教学成果展示,是学生自我的展示,是学生竞争、比赛和交流的机会。我对这一环节做了以下指导和调控:一是课题组成员担当主持人介绍展览形式;二是对教育效果显著的召开观摩会,组织全校师生、家长、实践基地辅导员观摩,将教育扩大化,对每个小组成果展示形式不强求划一,有图片介绍式、辩论式、表演式、组员汇报式、竞赛式等。

 

(《山东教育》2011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