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营造润泽的天空

发布日期 : 2010-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垦利县教研室 张翠枝

“反思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常常过于关注教学环节形式上的花样翻新,过于计较教学过程中气氛上的热热闹闹,而对学生在课堂上基于真实的思维水平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真实的问题,却常常听而不闻,对学生之间的互动分享更是无暇顾及……”

我在静静地翻阅李希贵老师的《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读到开始那段文字,我的目光留驻了,思绪由眼前的文字转移到几天前听的一堂研究课。执教教师结束课后,几乎所有的听课教师都露出了会心的微笑,因为在我们看来,课上得很顺利,感觉非常完美。自然,评课时,执教教师得到了普遍赞誉。可是,今天再回忆当时的评课,我却感觉到其中的许多缺憾:让讲课老师引为自豪的是课堂基本按着自己的设计较顺利地走了下来,没有出岔子;而所有评课者的发言也都是着眼于教材的处理、课堂结构的安排、教学环节的设计甚至教师的课堂语言等等,无论是授课人还是听课者,没有人想到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而不是老师,更没有人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这节课的成败得失。我们关注的是教师的表演是否成功,却从没想过,课堂上被动地配合教师表演的孩子们的心理感受。更可悲的是,这种种缺憾不是偶然的忽略,而是我们教师根本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我们有些教师似乎只对传到自己手上的‘好球’感兴趣,而大量的‘偏球’‘怪球’或者不符合教师心意的‘球’纷纷落地。”是啊,当课堂上学生的问题超出教师的设计范围,遭遇的常常是老师的不理不睬,甚至严厉苛责。因为,课堂上老师刻意营造的是整齐划一,着力追求的是“一呼百应”。可是,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还有多少兴致抛出带有个性色彩的“球”?甚至,在老师日渐漠然的态度之下,他们思维的冲动将日趋平静,智慧的火花也会渐渐暗淡下去。而那时,我们培养的不再是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孩子,却是一个个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木偶!就像郑渊洁说的:我们面对的是五十个面孔各异的孩子,可他们却奇怪地具有同一种思维。这难道不是我们学校教育的悲哀吗?

课程改革理论我们学习了一遍又一遍,反思教育教学的文章我们也写了一篇又一篇,新的教育理念我们也已耳熟能详,然而,在课堂上,我们真正实践了多少?我们大家郑重其事地进行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可是,除了研讨教材的处理方式、教学环节的技巧、课堂气氛是否活跃之外,我们为学生考虑过多少?他们对教师教学手段的兴趣高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差异、基于课堂闪现的思维火花,是最珍贵也是我们最应该关注的,却常常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常常想到孔老夫子的杏坛,那一定是个幽雅静谧又极其宽松自由的所在。在那里,师生共享润泽温馨的书香氛围,心灵得以自由酣畅地呼吸;那里,自信地走出三千弟子,成就了七十二贤人,也成就了孔子,更惠及到两千多年后的我们。今天,咀嚼着古圣先贤以生命智慧铸就的教育宝典,面对当前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我们更没有理由闭目塞听,拿孩子的明天做赌注。让我们试图从改变自己开始,为孩子们营造一方真正和谐、信赖、润泽的天空,让孩子们在心灵的自由舒展中享受教育的轻松快乐。其实,这样的教育最简单、最真实,也最理想!

 

(《山东教育》2010年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