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教育”成就美好未来

发布日期 : 2023-08-28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 山东省桓台县第二小学   张开明   王玉娇 

 

近年来,桓台县第二小学秉承“为每个孩子创造美好未来”的办学宗旨,以“教育让生命更美好”为办学理念,以“美好教育成就美好未来”为办学目标,深挖自身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形成了“美好育人,育美好人”的创新育人模式。

一、理念创新,重塑学校文化“新生态”

学校以建设“和美校园”为切入点,以涵养“隽美教师”为关键点,以构建“致美课程”为着眼点,以创生“臻美课堂”为发力点,以培养“尚美少年”为至高点,立德树人,实现校园环境外在美和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提升学校文化品位。

1.以文化人,遇见美好

学校创新文化理念,全力打造“和美校园”育人环境;注重“致美课程”的构建,整合重构三级课程资源,全面引领学生启智、明礼、知行;重视“臻美课堂”的生成,顺应儿童天性,打造教学相长的思维殿堂;树立“尚美少年”的培养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促进“隽美教师”的专业成长,打造有教育情怀、开阔视野、专业素养的教师团队,从而达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目标。

2.以文育人,浸润美好

学校在原有校园环境基础上进行优化,大力推进校园环境整治,营造“和美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高标准的绿色生态校园、高要求的红色人文校园、高品质的书香校园、高水平的智慧校园,让校园每一寸土地都生长教育故事,每一处空间都负载育人功能,给学生以浸润式的美好熏陶。2022年,学校新建“明德厅文化浮雕”,设立万世师表孔子主题文化墙和以致敬近代教育家陶行知为主题的行知文化墙,大力弘扬“明德、励志、博学、笃行”的校训,全面提升师生对学校文化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切实增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凝聚力和内驱力,为每一位师生镌刻上“美好教育”的文化印记,共享教育之美好。

3.以文培元,滋养美好

学校开辟党建文化阵地,创新党建品牌建设,将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打造“党建铸魂·特色育人”党建品牌,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还专设星光舞台,让学生展示舞蹈、器乐、表演、朗诵、绘画等才艺,并实时推送至学校线上展厅,与线下“星光舞台秀”联合展出,帮助学子养成发现美、感悟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感知能力与表达习惯,培养“尚美少年”。

二、品质提升,筑牢学校发展“新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教育教学质量发展,一手抓教师的精神成长,一手抓教师的专业成长,开展专业技能提升活动,打造了一支充满教育活力和生命张力的“隽美教师”队伍,引领教师团队梯度发展。

1.质量立校,打造学校发展“硬家底”

学校坚持生本理念,推行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探索构建基于情境、问题导向、深度思维、高度参与的“生本·高效”课堂,让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对教学常规实行“静态+动态”的混合式管理,加强备课、上课、听课、作业批改、考试等教学常规闭环管理,以“精、细、实、勤”四字诀助力常规成规范、规范成特色。在“精”字上提要求,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做文章,坚持从备、教、批、辅、测、研等方面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深度落实领导班子推门听课制度,扎根于各学科集体教研,深入教学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2.人才强校,激发教师成长“心动能”

学校依托师德建设工程、师能提升工程、读书富脑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五大工程,搭建名师工作室、骨干教师培育站、青年教师工作坊、新教师成长营,构筑最美教师选树、学科名师评选、师德标兵评议、荣誉表彰评优的教师评价体系,通过榜样引领、实践锻炼,引导教师做教书育人的楷模、立德树人的典范。

学校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充分挖掘各类资源,对教师进行专业、系统的指导,聘请专家学者到校进行培训,定期开展信息技术支持与工具类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先后培养出山东省教学能手3人,淄博市名师、名校长2人,淄博市教学能手18人,百余人获国家、省、市级优质课一等奖。

3.科研兴校,提升学校发展“软实力”

面对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学校大力推进教科研工作一体化实施,将办学理念、教育教学、学科活动与教育科研工作有机整合,优化了教师专业成长路径,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省级课题《依托数学文化社团提升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春秋课堂”校本课程的研发与实施》顺利结题。学校编撰的校本课程《黄河文化育“尚美”少年》《博物馆里的黄河珍宝》分别荣获2022年度市级优秀黄河特色校本课程和线上研学课程。20229月,学校被评为淄博市创新素养培育实验学校。

三、童蒙养正,构建学校课程“新格局”

课程是学生走向美好人生的助推器。学校实施“致美课程”创新与出彩行动,形成了个性鲜明、序列完整、五育融合、契合师生生命成长的“致美课程”体系。

1.建设“六艺”课程,构建“致美课程”基础层

学校基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梳理和传承,创设了“六艺致美课程”,涵盖诗、书、礼、乐、体、数六大内容领域,对应德智体美劳五育。

学校依托7大社团26个俱乐部,将音、体、美基础课程,结合合唱、葫芦丝、舞蹈、古筝、足球、篮球、乒乓球、国画、泥塑、剪纸等社团课程,配合艺术节、体育节等节日课程,形成音体美课普及学习、社团课练就特长和艺术节展示、星光舞台随时秀的“全员+特长”“普及+精品”的课程育人格局。

2.依托地域文化,创生“致美课程”特色层

学校依渔洋文化、马踏湖湿地文化等地域特色,自主研发《渔洋乐歌》地方艺术课程,作为音乐课程的拓展课程,通过唱、诵、吟、演等形式全面推开;自主研发《巧手生花》地方艺术课程,邀请桓台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赵兴社到校指导,开设剪纸、泥塑课程,作为美术课程的拓展课程,形成学校特色项目。学校还成立朗诵、篆刻等社团,深化“六艺课程”内涵,打造精品社团,逐步形成书香浓郁的社团文化景观。学校足球社团、机器人社团、蔷薇社团、齐文化社团荣获淄博市精品社团称号。2017年,学校被评为山东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2020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1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足球特色学校。

3.科技助力“双减”,打造“致美课程”引领层

学校依托科技实践节,将科技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创新“一体五翼”科技教育模式,通过主题式科技实践节、沉浸式科普讲堂、馆校联合教育基地建设、流动科技馆、科学家进校园、蒲公英竞赛活动等,探索科技教育新路径。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山东省中小学科普教育研究会理事单位、山东省人工智能科普示范基地、淄博市智慧校园、山东省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普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四、固本培元,引领学生发展“新方向”

学校从“崇尚美德·追求和谐”的学校精神中凝练出“尚美”德育品牌,全面落实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培育“尚美少年”。

1.实践润德,向美而生

学校围绕“尚美少年”“六有”“六会”的培养目标,依托德育工作模块,开展立体化、形象化、多元化的主题式、体验式美德教育。学校将主题教育、仪式教育、常规教育、传统节日、班队教育、研学旅行等进行一体化设计,组织开展“一本书里明事理”“一道小菜美生活”“一项技能好健身”“一个才艺展风尚”“一片孝心敬老人”“一起陪伴暖心田”“志愿服务守家园”系列活动,以诚心、孝心、仁心、爱心、信心、担当来美其知、美其情、美其言、美其行、美其德,培育新时代“尚美少年”,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域同向”,推进全员全过程全环境育人。

2.阵地崇德,与美同行

学校通过开展“红领巾寻访身边的美德故事、美德榜样”“强国有我,请党放心”等主题实践活动,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开展“红领巾争章”系列活动,持之以恒地建设好阵地,巩固学生文明引领系列活动成果,促进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结合齐鲁文化,开展“红色之旅”“自然之旅”“文化之旅”“科技之旅”“艺术之旅”五大研学旅行,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让学生在行走中增强社会认知,在阵地建设中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校将马踏湖景区和2家生态农业企业定为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将王渔洋纪念馆、云涛古迹、焦裕禄纪念馆等作为红色教育基地,定期组织研学实践活动。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以“以劳育德,以劳创美”为主题,开展劳美融合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校园、家园、田园、社区四个场域联动,定义劳育美德新路径。

3.评价修德,美美与共

“双减”背景下,学校深耕五育并举,通过综合评价、增值评价、结果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融通综合素质测评、技能抽测、全员素质达标、体育艺术“2+1”活动等,重塑德育为先、五育并举的“金蔷薇乐评+”评价内容序列,“嘉年华+”“吉尼斯+”“达人秀+”集趣味性、普及性、发展性、竞技性于一体,形成了“基本技能过关—基础素养达标—个性风采秀出来”的学生成长发展评价体系。学校坚持内容综合化、主体多元化、成果多样化,生成学生专属的“学期图谱”和“精准画像”,推动评价方式从经验主导走向数据驱动,完善“尚美少年”养成生态链。202210月,学校被评为淄博市教育改革实验基地。

近代学者王国维曾说:“然其教人也,则始于美育,终于美育。”“美好教育”也应始于“美好”,且终于“美好”。我校通过建设“美好教育”品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努力发展好每一位教师、培养好每一名学生,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以“美好教育”成就师生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