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高效的英语课堂

发布日期 : 2010-04-05点击次数 : 来源 : 邹平县开元小学 徐金花

  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我听过许多英语课。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多数教师都注重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精益求精,课堂效果很好。但同时我也留下了许多疑问:有的课虽然花样翻新,学生兴趣盎然,却经不起细细推敲,因为学生学到的知识太少了。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高效课堂呢?


  一、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


  PEP 4 Unit 6 At a Farm


  [案例1]张老师的课。他首先学习了动物的复数形式,然后交流句子What are they? They are...老师先通过几种形式让学生学会单词,然后设计了这样的一个”猜一猜”的游戏环节操练句型。一名学生面向全班同学拿着老师已经准备好的图片问:What are they?另一名学生背向他猜测:They are sheep./ goats./horses./ lambs等,如果他猜对了,全班学生说Yes,如果他猜错了,全班学生说No。最后两名同学就能得到老师的小奖品。


  [案例2]郑老师是这样设计这一环节的。一名学生拿着图片发问:What are they?其他同学猜测They are sheep./ goats./lambs.等。猜对的同学才能得到奖品。


  [对比反思]两位老师都通过“猜一猜”这种形式,目的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式新颖,能吸引学生。其实当时的两种课堂效果也都不错。乍一看,张老师的课似乎是全班同学都参与了活动,全班都互动起来,而且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可是仔细一想,真正能练习所学句子的同学少之又少,一节课有限的时间内,能有五六个同学参加就不错了,其他同学仅仅呼应了yes 和no,对全班的课堂气氛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仅仅是看客。根本就没有练习和运用的机会。虽然短暂的效果比较好,但是时间一长,学生就会产生惰性和侥幸心理:机会太渺茫,即使很努力,老师叫到自己的可能性也很小,逐渐就对英语失去了兴趣。而郑老师的课参与的学生面比较广,每个学生都想猜一猜,得到的机会比较多,即使猜错了还可以再猜。当时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有一个学生第一次猜错了,可是他又高高地举起了手,希望再给他一次机会,郑老师没有放过这个可以让学生增强自信心的时机,又让他回答,他果然猜对了。我想这对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是有好处的,全班有一半学生能练习They are...这个句型。


  二、创设真实的情境


  PEP 1 Unit 3 My Friends 单词教学 long short  thin strong  big small  quiet cute


  [案例3]教师在热身活动结束以后,屏幕上对比出现一些图片:一些有着“长与短”“胖与瘦”或“大和小”对比的物品。利用图片对比学习这些单词,然后根据图片来操练。图片很清晰,对比很明显,学生能很流利地说出句子。He’s thin. He’s quiet.所以学生看似学得很不错。


  [案例4]教师利用自身的特点通过形体语言引出I’m thin. My hair is short.然后老师指着一名和自己特点反差较大的学生引出:He’s strong. Her hair is long.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thin,strong, short, long的意思,利用手势学习了big和small, 根据班内学生的性格引出了quiet, cute两个单词。导入很清晰,学生思路也很明了,在操练过程中,老师让学生根据班内同学的特点练习句子,小组内活动,每个学生都要说,然后小组展示。


  [对比反思]两节课课堂气氛都不错,学生能很快地学会句子并运用。可是我们都知道学习英语的目的是为了交流,不是为了课堂的花样。[案例3]的老师对真实情境熟视无睹,不利用师生自身的条件,而是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的确,课件吸引了学生,也调动了他们的部分积极性,可是让他们真实地描述班内的某一位学生特点,恐怕就要再花时间来练习,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运用能力就都要花更多的时间来培养。而且整堂课老师都是站在讲台上,没有与学生实际交流的机会。[案例4]的老师没有花费大量的时间制作课件,而是精心地备学生、备教材,将学生特点和语言信息融合在一起,小组内活动,学有所用,而且语言的练习增进了学生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三、要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


  PEP  5 Unit 4  What can you do?能听说读写四个短语:cook the meals, clean the bedroom, sweep the floor, water the flowers.运用句型“What can you do?”“I can...”


  [案例5]老师通过动作、图片引入这些短语,点名让学生朗读,然后把短语放在句子中I can cook the meals. What can you do?让学生回答,然后放手给学生,一同学去询问另一同学,他们互相交流得也很好。


  [案例6]老师先通过动作学短语,点名朗读的时候,老师不仅让举手的同学回答,而且同样关注到了不举手的低着头的学生来回答;交流句子的环节,学生小组内活动,每个学生都要参与,一个都不能少。最后通过游戏说出自己能做的事。


  [对比反思]每个孩子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不能因为他们性格内向、学习吃力等原因就抛弃他们;不能因为有很多老师来听课就对他们置之不理。[案例5]看似热闹的课堂背后有很多学生无奈的辛酸和良久的无言。几个环节中,有的学生已经回答了三次问题了,有的学生一次机会也没有。而且我还发现一个怪现象,即使是两人随机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总是和那些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谈论。当然,这种现象我们可以理解。但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给弱势学生发言的机会,让他们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案例6]的老师眼里有每一位学生,他没有因为学生不举手就漠视他,没有因为学生站起来不会就训斥他。很多老师来听课,这样的学生会冷场,让课堂看起来不那么行云流水,但是当我们看到:一个差生从缄口不言到开口说英语,再到主动举手,心里也会感到特别舒服。而且转变这样的差生并不是几节课就能收到成效的,老师要做到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山东教育》2010年3月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