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也请做到“三严三实”

发布日期 : 2016-09-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济宁市任城区安居中心小学   谢俊谦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三严三实”的为官原则,联想到我们教师,在工作中也应该做到“三严三实”。教学中的“三严”是指:严格信守职业操守,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严格落实课标理念。“三实”是指:备课要厚实,上课要真实,辅导要扎实。教师如果做到了“三严三实”,必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家长的敬重和社会的尊重。先谈谈“三严”。

一、严格信守职业操守

教师不同于其他职业,工业产品不合格,可以重新制造;农业歉收了,来年春天重新播种;商业亏损了,可以再赚;而教育则不同,一耽误就是一生,不可能有重来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拥有崇高的职业道德、高尚的人格魅力、无私的职业操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安贫乐教,淡泊名利,志存高远。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清贫;选择了教育,就是选择了坚守;选择了教育,就注定与仕途无缘。三尺讲台丈量地球南北,半寸粉笔写满整个世界,一世情怀洒满蓝天沃土,两袖清风涤荡灵魂心海!

二、严格遵循教育规律

任何事情都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律。自然界的变化是这样,社会发展是这样,生命成长亦是这样,教育当然也不例外。若违背教育规律,必然导致教育的失败,造成巨大损失,谁会为此买单?学生!谁会遭此厄运?依旧是学生!

1.教育是慢的艺术,不可急功近利,要学会慢下来

这是一个浮躁、功利、喧闹的时代,一切讲究速成,一概追求捷径、投机取巧,一味强调“我要的是葫芦”。这更是一个自私、唯权、逐名的社会,“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然而,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有其严格恪守的内在规律,就像生命必须经历“十月怀胎”一样,“激素”“催熟”下的“早产儿”,只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夭折,二是残疾。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工业和农业最大的不同在于,工业可以快节奏、大容量、流水线上批量生产,而农业则是有季节、有时令、有成长规律的。半个世纪前的“大跃进”“浮夸风”,给中国人的教训还不够惨痛吗?“人定胜天”的主观臆断,令国人吃的亏还小吗?如今的人们,孩子一出生恨不得就会叫爸爸,孩子一会说话就希望能讲三国语言,孩子一入学四则运算还未学全就让研究奥数,学生成绩一旦不理想教师就在办公室里叫嚣“榆木疙瘩”“刀枪不入”。孩子,难道就是为了满足家长的那一丁点儿虚荣?学生,难道就是为了捞足教师升职加薪的资本?

如今我也成为一名教师,还有当年我的老师“慢工出细活”的教育风范吗?又有多少家长能安心让孩子慢慢成长?而为了追求“效率至上”孩子们失去的还不够多吗?

因此,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不要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在学校教育中,教师不能希冀立竿见影、药到病除。

2.教师不要追名逐利,要学会静下来,心静方能致远

教师不能追风,也不要跟着风跑,更不要逐利,利欲易熏心,物欲常横流,贪图虚名极有可能身败名裂。在烦躁的现实生活中,寻求一份属于自己的宁静的心境,置身其中,朝着心中理想的目标,默默地努力,静静地成长。一句话,社会越浮躁,教育者越要心静。正如诸葛亮的《诫子书》中所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这里说的“静”,绝不是教师教学行为上的静止,而是教育者内心深处的超级宁静,更是遵从学生自然成长规律的闲适。静下心来读书,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儒雅师者,做才高品正、学富五车的博学尊者。静下心来思考:为什么而教?为谁而教?为了生命的深刻与阔远,为了学生的健康与幸福。说到底,就是思考如何让教育回到原点,让生命回归本真。静下心来研究,研究学法,改进教法;研究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学生,亲近学生。带着思考的大脑信心满怀地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绝不能得过且过,不能有“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无为之举,更不能有干一年就望见30年后的我的无聊之事。阔步行走在教育的原野,执着幸福地穿行于孩子中间,从容淡定地追寻教育生命的真谛。静下心来写作,用自己的笔尖记录学生生命的成长历程,用自己的语言书写对教育的情愫,用自己的心灵感悟教育生命的流淌。每一个字都是灵动的,每一句话都是蕴含哲理的,每一个教育故事都是鲜活的,每一段教育叙事都是感人肺腑的。唯有这样,我们的职业才有尊严,我们的人生才算精彩,我们才无愧于这个时代!

3.教师不可沉迷乱花,要学会潜下心来,潜下心来才能欣赏到最美的风景

首先教师角色定位要准确,必须明白自己是干什么的,其次教师还应清楚认识自己并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潜能。

当你明白了自己的角色,你就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有多重要,一举一动如不合适有多可怕。“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几乎所有的师范院校都刻着这八个大字。学高是学科能力,身正则是人格魅力。这些年我们更多地关注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却忽视了教师作为“人”的示范性。无论是师范类毕业生还是非师范类毕业生只要拥有“证”,就可以不问出处!于是出现了人在教育心在外、身在课堂心在外的现象。过去常说:干一行,爱一行。“爱”就要目标专一,情感投入度高,心浮气躁是干不好教育的。“爱”需要过程,对教育“一见钟情”那只是个传说。每时每刻面对学生无休止的吵闹,无数次充当判官,每年每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做久了,神仙也有厌倦的那一刻。若想改变就从“喜欢”开始吧,如果连“喜欢”也谈不上,那就先“接受”着,人得学会接受,感情是需要培养的。人还要懂得知足,知足者常乐。

潜下心来,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能干好什么,既不是无所事事,也不是意乱情迷,更不可好高骛远。

选择自己所喜欢的,充分发挥个人所长,不断坚持。教育界流行一句话:只要坚持,就能创造奇迹。这不仅让我想起《第56号教室的奇迹》,雷夫老师25年坚守在56号教室,对那些移民家庭的贫困孩子进行品格的培养,通过激发孩子对自身高要求成就孩子一生。他坚持让孩子每天阅读,而不是为了测试,更不是做表面文章给人家看,而是因为喜欢书本才阅读;他坚持每个礼拜给孩子们玩“BUZZ”游戏,不仅仅是做一些数学训练,而是把许多知识都整合在一起;他坚持每天早晨和孩子们一起解决问题,不仅仅是为了得到答案,而是为了发现正确解答的过程……我想正是那些无数个坚持,才缔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而在这些坚持的背后,我们又分别看到了雷夫老师那痴迷教育的疯狂,那对教育真谛真切的、深沉的领悟。

三、严格落实课标理念

课程标准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唯一准则,它不仅给教师指明了教学方向,更为教师提供了教学方法、教学策略。从事教学,课程标准不仅要熟记于心,更要外化于行,真正将课标理念落实在课堂的每一个环节。

“实际教学中,好多老师手中没有课标,也不熟悉课标,甚至从未见过课标,不是也一样教学吗?”这种观点是不对的,也是极为有害的。这就好比海上航行没有了灯塔,极易偏离航向,触礁翻船。这更好比盲人摸象,错误百出。因此,教学中不仅要严格贯彻课标理念,而且还应不折不扣地执行课标理念。这样,教师才会教得轻松,学生也会学得轻松。

一年树谷,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师要有“孩子你慢慢来”的勇气,要有“静待花开”的自信,要有“铁杵成针”的耐心,还要有“水到渠成”的从容。教师要学会潜下心来,尊重生命、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不逐名逐利;要学会静下心来,关爱学生,关注内心,享受教育,不哗众取宠;要学会慢下来,心中有书,目中有人,手中有法,不急功近利。

如果说“三严”是教师教学的指导思想,“三实”则是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备课要厚实

坚决贯彻不备课不能上课的红线,备课不充分不能进讲堂,备课不熟练羞于上课堂。我个人理解:备课厚实是指理解教材要到位,能吃透教材,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清楚,环节设计清晰,教学准备妥当,教学器材完备,教学手段科学,教学内容了然于胸,关注学情,认真了解学生,等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它就像一部电影,若要赢得良好的票房,没有好的剧本怎能实现呢?

二、上课要真实

宁要真实的失败,不要虚假的表演。教师在课堂上面临几十位天真烂漫的孩子,他们的心灵无比纯洁,容不得虚伪玷污;他们的理想总是无私而高远,更不允许留下一点瑕疵;他们的认知无比纯粹,不允许有一点点的欺骗和愚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生可以原谅老师的严厉甚至尖刻,却不能原谅老师的虚伪与无知。

说真话、有真事、做真人,言而有信,知行统一。

课堂上一定要讲真话。教师在课堂上讲述的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几千年来人类文化的积淀、人类历史的瑰宝,绝不容许亵渎,更不允许糟蹋。教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要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发出的每一个声音都要掷地有声。

课堂上要有真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有根有据,来龙去脉,不得编造,不得照猫画虎,更不允许捕风捉影。课堂上要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为学生传递社会正能量。也只有真人真事,方能在学生心中留下永远的记忆,并激励孩子一生。

课堂上要和学生一道学做真人。不崇洋媚外,不趋炎附势,不阿谀奉承,不言不由衷,正像李白所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相信真理,唯有真理永恒。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三、辅导要扎实

课堂教学的完成,并非意味着教学任务的完成,而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介入,教育学生如《中庸》上所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学之。现代教学班级授课制,课堂上教师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但课后的辅导教师可以做到一一辅导。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对症下药;依据学生智力高下,培优转差;结合学生的不同认知,因人施教。教育没有无计可施的瓶颈,只要我们愿意,每个孩子都可以成为奇迹。

教师做到“三严三实”,将从“经师”走向“人师”,自然赢得社会的尊重;教育实现“三严三实”,中国将从“教育大国”迈向“教育强国”,赢得世界的瞩目。

 

(《山东教育》201678月第19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