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瓶“吞”鸡蛋实验的一点改进

发布日期 : 2016-03-05点击次数 : 来源 : 《山东教育》小学刊

垦利县第二实验小学   孙树红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材中“瓶‘吞’鸡蛋的秘密”一课有一个引题实验——瓶“吞”鸡蛋。一个熟鸡蛋,剥去外壳,选择一个瓶口略小于鸡蛋“腰围”的瓶子,用火柴点燃一张纸,放到瓶中,然后迅速将剥了壳的熟鸡蛋小头朝下塞住瓶口,把瓶口堵严,不要漏气。鸡蛋会慢慢地被瓶子“吞”下去。在这个实验中,瓶口和鸡蛋的大小要合适,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所以对鸡蛋的选择就提高了要求。要想瓶子“吐”出鸡蛋,就要二次实验,假如实验失败,就要把鸡蛋捣碎才能取出,这样就浪费了食物资源,也给清洗实验材料带来了麻烦。针对这种情况,考虑找一种能代替鸡蛋的材料来进行这个实验。

经过几次教学实验尝试,因为气球也有弹性,所以决定用气球代替鸡蛋用作实验,实验效果明显,也不会造成浪费。广口瓶改用高一点的筒形玻璃瓶。把气球吹得不要太大,点燃火柴放入瓶内,然后快速把气球放在瓶口,瓶子会慢慢地把气球吸进瓶内。要想取出气球,只要放掉里面的空气即可。

材料是实验的基础。材料选择是否有典型性,决定了实验是否易操作。教学中决定选择气球作为实验的材料,既因为气球本身的弹性,还因为气球也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玩具,为学生所熟悉和喜欢,能激发起学生的研究兴趣。教学活动以此为切入点,更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展开趣味性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观察并研究身边问题的科学意识。这样更利于引导学生打开探究思路,发现生活中的新问题,并尝试解决,锻炼了学生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实验材料选择的多样性也关系着能否引发学生思维的共鸣。有关大气压力的小实验很多,如果选择以气球为材料作为引题的实验,也利于学生后面探究活动中实验的实施。探究活动方案的设计一直是科学课的一个教学难点。突破这个难点,教师的教学引领是关键。有了气球的引题实验为基础,再引领学生围绕“气球”设计有关大气压力的不同实验,学生的思维就比较容易打开,也培养了学生多角度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学生能设计出不同的实验探究方案。比如,在一个饮料瓶里装进一个气球,套紧瓶口,怎么用力也吹不大气球,只要在瓶子身上扎一个小孔,就很容易地把气球吹起来了。气球吹不大的原因就是因为瓶子里的空气有了压力。教学只有具备了基础铺垫,才会有引领提升,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散学生思维,教学难点也会迎刃而解。

 

(《山东教育》201612月第12期)